APP下载

日用陶瓷的人性化设计研究

2011-02-27郑铭磊

艺术评论 2011年7期
关键词:日用陶瓷生理需求茶具

郑铭磊

图1 茶具

一、设计中的人性化问题

包豪斯宣言中提到:“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1],不管科学技术如何变化、审美观念如何转变,对于设计来说,万变不离其宗的就是以人为本的原则。即在设计中关注人具有的本质特征,并将人的属性内化到产品中。而人的本质属性包括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这两个重要方面,二者相互影响、缺一不可。设计的人性化体现在对人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满足上,因此,设计中除了考虑产品的使用功能、结构、使用场所、使用者的生理特征外,还需考虑产品使用者的生存环境、知识背景、精神面貌、地域文化、社会实践、审美趣味、消费观念、宗教信仰等与人的社会属性、相关的因素。

图2 异形茶具

图3 儿童餐具

人类的需求欲望是人本身具有的属性之一,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当低层级需求获得满足后,高层级需求才会产生,再要求得到满足。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墨子提出: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也说明了人的需求的阶梯性。设计就是在不断地满足人的各种需求中前进和发展的,从功能到形式、从生理到心理、从物质到精神实现设计的人性化。

20世纪60年代维克特·巴巴纳克出版了著名的《为真实世界的设计》提出对于设计的三个要求:“(1)设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2)设计不仅应该为健康人服务,同时还必须考虑为残疾人服务;(3)设计应该认真考虑地球的有限资源使用问题,设计也应该为保护我们居住的地球的有限资源服务”[2],这体现了人性化设计的另外两个重要方面:第一,人性化设计中应包含对特殊群体的无障碍设计。充分考虑特殊群体的需求才能更加全面、彻底地体现设计的人性化。第二,人性化设计不是简单的“人本主义”,更不是盲目地以破坏自然、浪费自然资源为代价满足人的需求,这有悖于人的自然属性。人性化设计不是目光短浅的、片面的,不能成为导致自然环境恶劣的刽子手,损坏“自然——人——社会”之间的平衡会引发生态危机,进而也影响了人类的生存,这也背离了设计的宗旨。因此,人性化设计应该在满足普通人群从生理到心理的需求的同时,对特殊群体具有人性化关怀,对自然环境负有责任。

二、日用陶瓷的人性化设计

日用陶瓷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餐具、茶具、文具、厨具、咖啡具、酒具等日用陶瓷的身影随处可见。由于日用陶瓷的种类繁多、使用范围广、使用人群庞大,日用陶瓷的设计更需要融高功效和高情感为一体,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艺术,在日用陶瓷设计中贯穿人性化理念,利于现代日用陶瓷设计的创新和发展。

1、从满足生理需求出发

日用陶瓷不是纯艺术品,器型结构需合理,符合人体尺度,以及使用和操作时的安全性和便利性,才能保证产品能满足人的生理需求,实现最基本的人性化(图1)。在长期的日用陶瓷造型的演变和发展中,很多日用陶瓷的器型结构之所以存在就说明了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因此,在器型创新时,不能一味求新求异而降低了使用功能和效率,甚至忽视了给使用者可能带来的危险,这有悖于人性化的初衷,必然导致产品不能受到推广和认可。因此,在设计中,应该认真对待日用陶瓷器型结构的功能性、安全性和便利性,如:茶壶的设计是否便于拿捏和操作,餐具中碗的结构是否符合我们的饮食习惯的需求、碗造型的棱角在使用过程中是否更易碎等问题。

2、对精神需求的考虑

在日用陶瓷中体现精神需求是在满足人的生理需求的基础上对人性化设计较高层次的要求,是对人的审美、情感和文化的满足。美国心理学家诺曼在《情感化设计》提出设计的三种水平:“本能水平的设计、行为水平的设计和反思水平的设计。本能水平的设计关注的是外形,行为水平的设计关注的是操作,反思水平的设计关注的是形象和印象”[3],这一论述给我们分析日用陶瓷该如何满足人的精神需求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日用陶瓷产品可以通过外形的形式美、使用过程产生的愉悦体验以及文化内涵的赋予三方面达到产品的情感性,实现对人的精神需求的满足。首先,外形是最早作用于人的因素,它包括器型、色彩、装饰、质感等方面,是以最为直观的视觉感受直接传达给消费者的。因此,外形应符合现代的审美情趣,满足人的好奇心理(图2),激发人们追求美的本能反应,让人们在未使用之前就对它爱不释手。其次,关注使用过程中与使用者产生交流和互动性,即让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产生轻松惬意、幽默风趣等积极健康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引发人们在行为上产生“用一次就知道这是我想要的”的共鸣。再次,在日用陶瓷设计中融入传达情感的、伦理道德的、民族文化的、宗教信仰的符号元素,引发人们在文化领域的反思和心理上的认同,满足人的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实现更深刻的情感。

图4 茶具中的艺术品

此外,需要强调的是,不管是满足生理需求还是精神需求,日用陶瓷设计的人性化必须处理好各群体的差异性问题,通过各类产品满足各群体的需求是实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宗旨的基础。从生理需求方面说,首先,涉及到对特殊人群,如:儿童和残疾人的人性化关怀,特别是在造型结构上实现特殊人群的可操作性和操作的便利性,传达关爱(图3)。其次,涉及到不同饮食文化对日用陶瓷造型的设计影响。从精神需求方面说,首先,涉及到不同群体的人应民族习俗、知识背景、社会环境、经济情况的不同,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审美情趣、消费理念。其次,涉及到在日用陶瓷的使用环境问题,如:同是茶具,可以是家庭使用、不同风格的茶馆使用或者娱乐场所使用等环境情况,这对茶具的风格提出了不同的定位,满足不同的环境氛围下人的情感感受(图4)。处理好各群体的差异性,是在宏观上满足人们普遍需求后,更为微观地细致地考虑各因素,实现日用陶瓷形式和风格的多样化、个性化,从而全面实现人性化。

在日用陶瓷的设计中,关注器形结构的合理性、外形的形式美、使用过程中的交互性、对特殊群体的的关怀、使用的环境、文化信息的传达等方面,使得产品的功能合理、结构科学、造型完美、操作方便、具有情感内涵,实现物质和精神、理性和感性的完美结合,达到日用陶瓷人性化的目的。

注释:

[1]何人可:《工业设计史》,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13页。

[2]董占军:《外国设计艺术文献选编》,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55页。

[3][美]唐纳德·诺曼:《情感化设计》,付秋芳、程进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年,作者序第2页。

猜你喜欢

日用陶瓷生理需求茶具
睡着了还能到处走动
哲品π杯 便携茶具
品雅茶具
湖州特殊人群在公共场所卫生间的使用现状与设计建议
花草植物装饰题材在日用陶瓷中的运用研究
人性化设计理念在日用陶瓷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论日用陶瓷造型的形式美
冯可宾买茶具
吃货们的世界
日用陶瓷“水泡边”的成因与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