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计量的国内文献传递服务研究综述
2011-02-27唐淑香湖南商学院图书馆
李 利 唐淑香(湖南商学院图书馆)
文献传递(原文传递)是将文献机构缺藏而用户又需要的原始文献通过一定途径获取并提供给用户的一种服务。文献传递服务是馆际互借服务在网络环境下的延伸和发展,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文献传递服务既能满足读者的文献需求,又能提高图书情报机构的服务效率;它还是文献资源建设的一种有效补充。本文拟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就1989年以来我国文献传递研究成果进行统计分析,以期揭示我国文献传递服务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1 研究方法
本文的数据取自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是国内目前最大的综合型全文数据库之一,收录1989年以来中文期刊9 000余种,学科覆盖理、工、农、医、教育、经济、图书情报等多个领域。因此通过其所得到的数据较全面和准确,同时可以比较客观地反映国内文献传递服务的研究情况。本文以该数据库为研究对象,检索途径:“题名”,检索词:“文献传递”。从1989年至2009年的所有文献检索,最新数据显示已更新到2009年8月,共获得246篇相关论文。
2 结果统计分析
2.1 论文年代分布
某一时期论文数量的增加速度和数量,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这一领域学术研究的理论水平和发展速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研究者和实践者对该领域的重视程度。
图1 我国文献传递领域研究论文增长曲线图
从表1和图1可以看出我国20年来文献传递服务研究发展趋势,从总体上来说国内文献传递研究论文呈上升态势。在1990年之前,除了1989年第一篇标志着文献传递研究开始的文章发表外,其余年限都没有论文发表。在1991—2000年之间,每年只有零散的论文发表,发展缓慢,10年共发文6篇,是我国文献传递研究的起步阶段。2001年之后,文献传递研究进入稳步发展时期,尤其是在2004年开始,发展迅速,连续五年研究势头呈现出上扬之态;到2008年发文量已达到52篇,创年度发文量最高记录,占历年来发文总数的21.14%;2009年数据统计不完全,因此较之2008年数量要稍少。
2.2 论文期刊分布
对某一领域研究论文的期刊分布情况进行分析,不仅可以确定该领域的核心期刊,为文献的收集管理者提供依据,为读者提供指导,还可以了解各种刊物的办刊特点,指导刊物发展。经调查统计,20年来研究人员在87种期刊上发表文献传递研究论文共246篇,平均每种期刊发表约3篇。发文前15名的期刊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文献传递研究论文的分布完全符合布拉福德提出的文献离散定律,即大量论文集中在为数不多的期刊上。这87种期刊包括图书情报类期刊、大学学报类、医学类期刊和其它刊物。发表4篇以上论文的期刊有15种,其中2008年版北京大学认定的图书馆类核心期刊有8种 (大学图书馆学报、图书馆学研究、图书馆杂志、图书馆论坛、图书情报知识、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图书馆工作与研究、情报理论与实践),共发文54篇;图书馆学一般期刊有7种,这15种期刊总发文数为117篇,约占论文总数的47.6%。因此,这15种期刊可视为研究文献传递研服务的重要情报源。
2.3 论文著者分布
对作者群的统计分析,能反映出文献作者与文献量的关系,同时能预测、估计和揭示科学研究人员的研究能力,对进一步了解文献传递研究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都具有重要意义。从表3可以看出,自1989年以来,共有260位作者发表了关于文献传递方面的论文,其中226位作者只参与发表了一篇文章,占到了作者总数的86.92%,说明多数作者只是偶尔涉足此研究领域,没有进行长期系统的跟踪研究。发表论文2篇的作者有23位,占作者总数的8.85%,发表论文3篇以上的作者11位,其中只有2位作者发表论文5篇。这说明对文献传递领域的研究一直以来核心作者还很少,研究的延续性还需要加强,参与研究的作者较为分散,也说明文献传递服务工作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表3 论文作者情况
2.4 论文研究主题分析
对文献传递研究领域论文的主题进行统计分析,有利于了解该领域研究的重点和方向,认清当前研究领域的特点和变化趋势,有利于指导今后的研究发展。分析统计上述有关文献传递研究的246篇文献主题内容,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2.4.1 文献传递的总体介绍研究
主要包括对文献传递服务的概念、产生原因、特点功能及文献传递服务机构的类型和服务模式等方面的综合性论述。
关于文献传递的概念,胡秀青认为文献传递服务是指图书馆通过一定的方式从异地获取用户所需的文献提供给用户的服务。具体来说,是信息用户对特定的已确知的文献需求,由图书馆通过一定的方式,在适当的时间内将需要的文献或其替代品以有效的方式或合理的价格,直接或间接地传递给用户的一种服务[1]。陆静认为:文献传递是文献拥有者将用户需要的文献直接传递给用户的一种服务,但它不提供原件,只提供复制件的文献外借服务,是一种非返还式的馆际互借[2]。金秀凤认为文献传递服务即把用户需要的文献从文献源直接传递给用户的一种服务,它是从馆际互借发展而来的一种服务[3]。还有人侧重从技术角度来看待文献传递,认为它是指各种信息服务机构通过Internet或其他渠道向用户提供各种原始文献的传递服务。用户通过Internet将自己的请求传递给该类服务机构,随即由这些机构通过电子邮件、传真、邮寄、联机下载等方式将原始文献传递给用户。
众多学者对文献传递产生和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出版物激增、文献资源价格上涨、图书馆经费紧张使得图书馆馆藏减少;学科交叉与分化日益加剧、信息需求主体多元化导致信息需求出现多样化;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文献传递服务的延伸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张文举对我国文献传递服务机构的类型和服务模式进行了探讨[4]。闫秀芳对我国五大文献资源共享系统的服务模式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如何正确选择文献传递的服务模式[5]。
2.4.2 国外文献传递介绍
陈涛、顾红概括了国外文献传递服务的发展过程,从文献计量学、文献版权、文献传递服务的发展动力和文献传递服务的发展趋势四个方面,综述了国外文献传递服务研究中的相关研究成果[6]。胡俊荣、郑永进则以美国科学情报社的Web of Science网络数据库为依据,对1990—2004年15年间《SCI》和《SSCI》收录世界各国发表的文献传递服务研究论文进行定量分析,反映出国际文献传递服务研究发展态[7]。肖燕介绍了美国图书馆界文献传递的研究与应用状况,分析了文献传递对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影响[8]。金仙红对德国图书馆的文献传递服务系统、合作团体、传递方式和收费体系等进行了研究[9]。陈海珠总结主要发达国家英国、美国、德国和日本馆际资源共享和文献传递的特点[10]。赵炜霞等介绍了国外主要发达国家英国、德国、美国等国家文献传递服务的特点与应用实践,分析了文献传递对图书馆服务与管理的影响,并指出了国外文献传递服务给我们的启示[11]。
2.4.3 文献传递建设和发展研究
这一类实践性很强的主题研究引起了专家学者们的充分重视,学者们就建设和发展中的具体问题进行了探讨和思考。文献传递的建设和发展研究涵盖的范围很广,既包括了文献传递服务的现状、存在问题、面临的挑战以及应采取的对策措施及文献传递与资源建设的关系等,还包括了影响文献传递服务发展的一些内部因素及机制的研究。
吴玲在分析国内各系统图书馆以及国家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文献传递服务应遵循“合作共享发展”的模式,充分加强资源建设,整合服务模式,才能提高竞争优势[12]。陈力认为,数字时代,图书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在读者需求、技术手段和观念上都发生了很多变化,我们需要对这一工作的性质和作用、拓展与转型、新技术应用、知识产权问题、从业人员素质,以及图书馆与信息服务商关系进行深入的思考[13]。钟文一针对传统的集中式、分布式馆际互借系统的局限性,探讨了基于SAAS(软件运营服务:Software-as-a-servic)理念构建分布式服务模式下的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软件平台的相关问题[14]。对于文献传递与资源建设关系的研究,清华大学承欢早在1994年撰文指出:要建立一个全国性的文献保障系统,走专业化、市场化的发展道路,直接面向高校的读者(以及社会的读者)服务——“文献传递服务”,他认为,这是使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走出困境的一条希望之路[15]。范丽莉从文献传递成本来确定文献的“拥有”与“获取”两者之间的最佳平衡点,对合理配置馆内资源提出了相关建议[16]。在图书馆各类文献资源中,外文期刊是成本最高的,因此关于文献传递与外文期刊管理的关系也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肖冬梅总结文献传递在外刊订购中的意义:文献传递能有效节约外刊经费;提高外刊利⒚率;有助于外刊经费的合理分配;优化外刊馆藏结构[17]。
为了提高文献资源的使用率,使文献传递服务工作更持续有效的发展,有学者专门就提高高校文献传递服务效率与质量、文献传递满足率进行论述。陈永英通过对影响文献传递成功率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后,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策略和措施:完善文献传递管理系统、完备文献资源体系、改善文献传递工作模式、健全网络环境、降低文献传递成本等[18]。郭晓兰引用经济学“蓝海战略”理论,深入探讨了图书馆在文献传递服务过程中应该如何避开馆际竞争,创造出一片属于图书馆自己生存和发展的蓝海空间[19]。
还有学者对影响文献传递系统的内部因素及机制进行了研究:比如成本、资金补贴、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鉴别、原文获取、数据统计与分析、文献传递时版权与知识产权、进行文献传递的员工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等。研究较多的是知识产权问题,如知识产权讨论,知识产权风险防范、知识产权保护。胡芳在阐述国外关于馆际互借合理使用的立法现状的基础上,讨论利用合理使用制度解决侵权纠纷的可行性并提出了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是和数据库商进行协商,取得数字资源的利用权[20];陈传夫等学者通过调研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文献传递服务中版权解决方案,介绍了国际组织关于这一问题的立场,并为我国的文献传递版权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建议[21]。其次是文献传递成本核算,如费用补贴政策、补贴模式等。陈益君通过对文献传递服务作用的分析,说明了文献传递原文补贴的必要性,并且通过对我国部分高校图书馆原文补贴的调查,从文献需求和文献供给平衡的角度,探讨了原文补贴的适度比例及其对用户需求的调节功能[22]。涂文波以经济学方法为基础,借鉴国外图书馆馆际互借成本核算成果,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图书馆文献传递成本核算方法[23]。
2.4.4 文献传递系统之间的比较研究
文献传递系统之间的比较研究是指能进行文献传递的各系统如CASHL、CALIS、NSTL等之间的相互比较研究,文献传递系统与其他搜索引擎如Google Scholar之间的比较研究,国内外文献传递系统之间的比较研究等。系统之间的比较研究关注较多的是三大系统:CALIS、CASHL、NSTL,学者们分别从其成员单位、服务模式、服务资源、服务承诺与费用、用户访问权限等方面比较了CALIS、CASHL、NSTL三大系统各自的主要特点,并针对它们存在的问题从方便用户使用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完善措施。韩红等对CALIS、CSDL(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NSTL三大系统进行了比较研究[24]。蔡文彬对国内五大文献传递中心(CALIS、CASHL、NSTL、中科院、国家图书馆)的服务进行比较[25]。李瑞芬、张晓青全面介绍国外主要网上文献传递服务系统的发展现状和主要特点,认为其共同特点是:响应时间较短、服务效率较高;注重系统集成,确保使用方便;直接面向最终用户,努力减少中间环节;发展加密技术,加强版权保护[26]。
3 结论与展望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分析可以看出,国内对文献传递服务的研究无论是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读者需求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的特点,文献传递作为图书情报机构缓解文献资源短缺、补充核心资源收藏不足的重要手段,文献传递工作量还会持续增加,对文献传递服务的研究也将逐步进入到繁荣阶段。但从目前的文献来看,文献传递服务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1)研究内容还有待深入,从上述的研究主题分析可以看出,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对文献传递服务的整体介绍和文献传递建设和发展等几方面,而且同类主题研究之间存在着雷同现象,创新性不够,在今后的研究中还有待进一步发掘出研究主题的深度,形成新的研究热点。如文献传递工作的实践性研究中,文献传递工作的更有效运行机制、评价指标、馆员的绩效评估、各项数据的更简单易行的统计与分析方法等。(2)研究面和研究群体还有待扩展,文献传递服务研究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研究,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其研究面将随着其研究的深入不断拓宽,如研究文献传递的经济意义、社会价值以及与其他相关机构的协调发展等。另外从文献著者来分析,目前对文献传递进行研究的主要是高校图书馆馆员,研究论文也主要集中在图书情报类杂志上。作为文献传递服务利用者的用户群体,或将可以在文献传递的经济适用功效、价值以及合作等方面进行新的研究,成为新的研究群体。
1 胡秀青.网络环境下的文献传递服务研究[J].浙江师大学报,2001(4):103~105
2 陆静,郭依群.网络环境下期刊的四层服务格局[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0(1):18~20,32
3 金秀凤.高校文献资源建设走出困境的有效途径:文献传递服务[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0(3):94~96
4 张文举,巩怀俊.我国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的产生和发展[J].医学信息学杂志,2009(04):55~58
5 闫秀芳.我国网络环境下文献传递服务发展模式探讨[J].图书馆论坛2007(4):116~118
6 陈涛,顾红.国外文献传递研究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2008 (6):96~102
7 胡俊荣,郑永进.国际文献传递服务研究发展动态[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4):62~64
8 肖燕.美国图书馆界关于文献传递的研究与实践评析[J].图书馆杂志2000(1):20~22
9 金仙红.德国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5(3):357~360
10 陈海珠.主要发达国家馆际资源共享与文献传递的特点[J].江苏图书馆学报,2002(1):46~48
11 赵炜霞,唐依人.国外文献传递服务的特点与实践评析[J].河北科技图苑,2003(2):66~68
12 吴玲.合作共享发展——国家图书馆文献传递的思考[J].新世纪图书馆,2008(5):6~8
13 陈力.数字时代的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8(3):54~58,79
14 钟文一.基于SAAS理念构建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平台[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1):48~51
15 承欢.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怎样走出困境——兼论文献传递服务[J].大学图书馆学报,1994(4):4~7
16 范丽莉.平衡文献的“拥有”与“获取”——从文献传递成本看馆藏发展理念[J].情报资料工作,2007(4):59~61
17 肖冬梅.网络环境下文献传递与外文期刊订购[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2(2):63~65
18 陈永英.如何提高文献传递的满足率[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1):66~67,83
19 郭晓兰.蓝海战略: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的新思维[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5):174~175
20 胡芳,钟永恒.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7(6):83~85
21 陈传夫,等.国际上文献传递版权实践及其启示[J].数字图书馆论坛,2008(1):5~10
22 陈益君,叶杭庆.图书馆文献传递的原文补贴政策探讨[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4(3):14~16
23 涂文波,陆敏.文献传递成本核算方法及案例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4(2):29~33
24 韩红,等.CALIS CSDL NSTL系统文献传递服务比较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3)
25 蔡文彬.国内五大文献传递中心服务状况的比较研究[J].现代情报,2005(12):124~128
26 李瑞芬,张晓青.国外网上文献传递服务系统的发展现状及特点[J].情报理论与实践[J].2007(5):715~717,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