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公共产品理论视角下的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推广属性及政策建议

2011-02-22刘战平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1年2期
关键词:科技园区技术推广园区

刘战平

(湖南商学院湖南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湖南长沙410205)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表现为一般性农产品供过于求,而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营养丰富、消费安全的农产品明显不足。农业发展转到了越来越依靠科技的道路上来,这就要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适应这种新变化,为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供全面有效的服务和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然而,现阶段我国农技推广体系在组织结构、财政投入及管理体制等方面面临的矛盾突出,这影响我国现代农业建设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因此,客观上提出了对现有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进行改革和完善的现实要求。农业科技园的出现,为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科技与农村经济紧密结合找到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它是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带动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利用公共产品理论对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推广属性进行分析,以期对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推广的发展有所裨益[1]。

1 农业技术的准公共产品特征分析

所谓公共产品就是指一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并不减少任何他人也对这种产品的消费,在供给方式上由政府预算提供的并由社会共同消费的产品和服务。如果某一类产品和服务同时具有非竞争性、非排斥性的性质,我们就称其为公共产品。两个都不具备的是私人产品,只具备一个的是准公共产品。农业技术由于其特殊的性质属于准公共产品性质:

1.1 从农业的生产过程来看,农业技术推广过程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过程

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经济再生产以自然再生产为基础,受自然再生产的客观过程和生态环境的制约。人们历代流传下来的以及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积累起来的农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被认为是共同享用的社会财富,每个人都能从中受益。

1.2 从农业经营过程看,农业技术生产和消费都具有非排他性

一项农业新技术一旦提供出来就可以被许多农户同时消费,且每增加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那么技术最初使用者的投资既无法从其他农户那取得补偿,又无法限制其他农户的消费,最初使用者将被迫承担所有购买技术的花费,这就导致了农业科技投资供需调节市场的失灵,市场无法使其投资达到经济的最佳水平。

1.3 从农产品特性来看,大多数农产品具有需求弹性低的特点

这就造成技术进步带来的产量增长往往导致更大幅度的农产品价格下降。若价格下降程度超过单位农产品生产成本的减少,生产者收入反而降低,而此时的受益方为消费者。要促使生产者继续投资的话,就必须通过政府转移支付政策来补偿一部分农业科技投资,这样私人企业和农户无法承担单独投资农业科技的任务。但是,不能排除对于一些附加值高的农产品,企业也可能因为高新技术,而获取超额利润,就足以弥补投资成本。

1.4 从农业技术推广过程来看,其过程具有外溢性

这种外溢性主要是由于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着示范与模仿效应、前后向联系效应以及人力资本流动效应。这些效应造成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供给的外溢性使得农业技术在相当程度上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需要政府部门的参与。

1.5 从农业技术交易过程来看,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农业技术交易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承诺交易,其完成通常需要延续一定时间,而承诺通过合约来体现,合约是农业技术交易的核心。信息的非对称性、不完全性、技术产权界定的复杂性和人的有限理性等导致农业技术合约的不完全性,极大地限制了通过市场制度供给农业技术产品与服务的效率,价格的调节不能使技术农业市场出清。因此,农业技术交易过程中所存在的特殊性,反映了多数农业技术供给市场化安排存在一定的非现实性,从而也说明农业技术以及相应知识、信息与技术产品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但是,对农业技术公共物品属性的考察,并不排斥还有部分农业技术具有私人物品的属性,如高附加值的种植、养殖和花卉等技术,其产品市场价值高,经济效益好。因此,从经济学关于物品性质的分类上看,农业技术不属于纯粹的私人物品,也不完全属于纯公共产品特性,是准公共物品。

2 公共产品理论基础上的农业技术推广分类

根据是否具有公共产品性质对农业技术推广进行分类,目前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公益型、市场型、公益和市场结合型。

2.1 公益型的农业技术推广

它是以改善生态环境和保证社会农产品有效供给,发挥农业的生态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目的农业技术推广。其经费由各级政府提供财政支持,各级政府建立相应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来承担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其技术服务内容包括:组织实施重大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农用物资的质量监测工作,国内植物检疫和品种区域试验,耕地资源的调查、评价、保护及改良项目的组织实施等。它的主要特点是:农业技术推广经费有一定保证,能较好地执行国家农业发展规划,便于宏观管理,推广主体是自上而下,由各级政府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组成。它的推广方式有:按项目来推广技术、按承包责任制方式来推广技术、科技示范、技术培训、农业技术咨询等[2]。

2.2 市场型的农业技术推广

它是指涉农企业为了保障自己的原料供应和生产协作,企业聘请专家通过讲课或大规模培训等方式,向农民提供良种、生产资料和生产技术,为农民提供产前和产后的技术服务,回收农民生产的各种产品。这种技术推广的特点是由企业按照市场化进行运作,用市场来配置农业技术推广资源,配置的效率高,成本低,使企业和农民在科技导入、生产市场销售进行有效对接,能产生较好技术推广的效益。这种农业技术推广方式是企业与农民进行技术对接的过程中,企业在产前和产后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农民按照企业提供的技术标准,进行标准化和集约化的生产,组成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这种农业技术推广的内容是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种植、养殖等技术,其产品市场效益好,市场潜力大,同时市场风险比较大。

2.3 公益和市场结合型的农业技术推广

它具有公益型和市场型推广的特点,推广的资金来源于各级政府财政拨款或是自筹经费,推广主体主要是农业科研、教育部门、涉农企业与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他们为了将农业科研成果尽快转换为生产力,与地方政府或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农协通过合同协议方式,建立比较稳固的关系,进行技术培训、成果转化、技术承包、技术开发、科技示范等活动,完成农业技术推广工作[3]。

3 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推广属性分析

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推广是指农业科技园涉农企业利用园区这个平台,在产前聘请专家在核心区基地对农民进行培训,向农户提供良种、生产资料和生产技术,在产中聘请的专家亲自生产现场,进行示范,要求农民按照企业提供的技术标准,进行标准化和集约化的生产,在产后负责产品的回收和销售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实现了农业技术由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促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依据上述理论分析和农业科技园区推广的内涵,从农业科技园区推广的技术类型、园区的技术推广产生的效益和龙头企业载体来看,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推广属于公益和市场混合型。

3.1 农业科技园区推广的技术以先进实用技术为主

农业科技园区推广的技术是针对农村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的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产品生产效益差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以技术创新、实验手段和推广应用为手段,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技术示范为主要目的,探索利用技术创新和技术组装来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新途径。因此,农业科技园以先进的实用技术为主,他们的主要特点是:①新技术。农业科技园区以先进的农业新技术为先导,通过引进、消化和创新优质的动植物品种,以适应示范和推广,提高优质的农产品产出。②高效益。园区技术对农产品的产量、质量和生产效益的提高往往表现出超常规的作用,可以大幅度增强农产品的功能,显著地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工作效率,从而取得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③高标准。农业科技园区农业技术的科技含量较高,属于高档次、高标准的农业科技示范项目,主要有设施农业栽培技术、动植物优良品种、现代集约化种养技术、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化技术等。④综合性。农业科技园区的技术是高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生物技术与设施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很强的技术。⑤产业化。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和发展的落脚点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建成现代农业技术支撑体系。由此可见,农业科技园区推广的技术产品有市场竞争力,那么农业科技园区涉农企业为了使产品符合市场要求,进行标准化生产,大力进行技术推广,以获得市场的认可,从这个角度来看,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推广属于市场型技术推广[4]。

3.2 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推广注重生态和社会效益

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推广部门推广无污染的农艺和加工技术,用全程质量控制技术和管理技术实现绿色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生产经营环节连在一起,建立“从土地到餐桌”即贯穿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全过程的一套标准技术,依托农业企业以及生产绿色产品的部门、中介组织和农户,形成统一的种、养、加科技服务体系,实行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优化,实现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推广的生态效益。同时,农业科技园区推广部门推动园区高新技术向传统农业产业(种植业、水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等)领域迅速渗透和扩散,使高新技术向传统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的领域延伸,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传统农业的增长方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加快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步伐,利用高新技术促使农业生产力产生突破性变化,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加快现代农业的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推广的社会效益。

3.3 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推广可以龙头企业自身的科技力量,提供农业技术推广服务

农户自主经营的特点是:分散经营、规模小、商品量小、技术需求强度较弱、技术组织难度大、成本高。农户对新技术吸纳的顾虑较多,他们只有看到了技术应用效益才肯积极接受,所以农户吸纳新技术有一个过程,不可能像行政命令那样来的快。由于技术应用效益只能通过农产品市场销售才能表现出来,而个体农户又不具备在市场上充分竞争的能力,所以,农业技术推广仅仅依靠农户自身的行为较难实现。与单个农户相比较,龙头企业具有自己的品牌,资金雄厚,获取信息灵敏,市场销售渠道较多、农产品加工能力较强的优势,龙头企业可以发挥其优势,有计划、有组织地把农民生产的产品纳入自己的生产体系,通过包装和加工,运用自己的品牌,通过市场销售网络扩大市场销售范围,逐步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价值。打开国内外市场,带领农民从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从内向型农业走向外向型农业,提高农民收入。通过这种制度安排,企业真正成为农业技术创新和推广的主体,加强面向市场的研究开发,形成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和机制,增加农业技术创新的有效供给。所以,农业科技园区涉农科技企业可依靠自身的科技力量,凭借有效的营销体系提供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实现科研、开发、推广、生产、销售的一体化经营[5]。

综上所述,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推广是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式而出现的一种新型农业技术推广方式,由于它在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生态环境保护、农业效益增加等方面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使得企业、农户、社会三赢的局面。因此,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推广具有公益型和市场型技术推广的特点,属于公益和市场混合型的技术推广方式。

4 完善与建设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推广的政策建议

4.1 建立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推广体系

一是整合现有农业科技园区的资源,建立国家、省、县三级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推广体系,使国家、省、市三级的农业科技园区形成相互连接、资源共享的科技服务系统,使其能够适应市场经济下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二是在园区内部,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以农业专家大院为龙头,逐步形成完整的园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为园区内企业和农户提供有关农业生产资料、技术研发以及农产品销售等方面的技术服务。三是在园区外部,建立科技、信息和市场与农民之间的连接链,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四是建立园区专家大院与传统农业技术推广合作机制,发挥各自所长,取长补短,推进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机制改革,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共同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6]。

4.2 实施“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推广行动计划”

为推进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机制改革,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议以现有农业科技园区及部分核心园区为基础,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实施“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推广行动计划”。“行动计划”以园区技术创新和扩散能力建设为核心,通过国家有关部门、各级地方政府的协调组织,科研单位、企业、农民的互动联合,从上到下逐步建设起覆盖整个农村的农业科技园技术推广网络系统,形成上下相通、左右相连的全国农业科技园技术推广网络体系,促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向农村迅速地转移,尽快转化为现实的农业生产力。

4.3 以利益为链条,充分利用市场载体

这就必须要求政府以及管委会加快技术市场、人才市场、农产品市场、信息市场等市场的建设,通过宣传多种途径提高技术对接主体的市场意识。园区技术对接工作的长远发展应该侧重发挥技术对接中私人物品的功能,在政府的指导、园区管委会调控下、运用市场规则和企业的运作方式,鼓励专家、企业与农民通过市场来实现农业技术的对接,以利益为刺激动力,将专家、企业和农户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园区农业技术对接事业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推广事业。

4.4 积极扶持园区的龙头企业

一是根据农业发展的总趋势和建立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方针政策,各级政府应尽快明确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经营主体是农业科技企业,真正按照企业来对待,实行规范化管理。二是鼓励有条件的重点龙头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划转、合资等方式进行资本扩张和资产重组,鼓励他们参与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三是积极支持具备进出口资格的园区重点龙头企业申办进出口经营权,并简化行政审批手续。鼓励中外合资农产品流通企业利用其销售网络,推动园区农产品进入国外的销售网点和分拨中心。对园区重点龙头企业扩大再生产用地,审批时优先。四是对园区的龙头企业,各级主管部门要积极汇同金融部门制定扶持办法,作为信贷重点,在资金安排上给予倾斜。要根据园区龙头企业的有效生产需要,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并执行中国人民银行规定利率。

4.5 加强园区技术力量的组织,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农业园区技术推广过程中,一要建立新型的人才聘用制度。到园区搞农业项目开发工作,鼓励科技人员到园区领办、合办龙头企业,采取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形式,采用高工资、高津贴等手段,吸引高科技人才入园,对于园区紧缺的人才,可设立相应的工作岗位,公开进行招聘。同时,鼓励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人员、根据园区发展建设的需要,到园区做兼职技术开发研究工作。另外,也可在园区内设立专门的教学科研开发基地,吸引高等院校的学生,特别是研究生入园开展研究工作,弥补园区人才不是。二要进行产权体制改革,鼓励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以技术成果入股,吸引科技成果主动进入园区企业进行开发。三要加大园区企业自主开发应用性技术的资金投入,园区内的企业用于应用性技术开发的经费比例不低于企业收入5%。四要加强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即可利用现有的农业高等院校为农业科学园区代培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设施农业、农业工程等方面的技术人才,也可通过多种途经培养农业科学园区急需管理人才,还可通过农校、成人教育、绿色证书培训等形成造就一批农民技术骨干。

[1] 蒋和平.农业科技园的建设理论与模式探索[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2(8):32-46.

[2] 刘战平.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6,27(9):2-5.

[3] 袁纪东.对完善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思考[J].中国农学通报.2005(6):8-12.

[4]龚继红.以龙头企业创新服务为中心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3):23-25.

[5] 曾福生.湖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分析与优化[J].农业技术经济,2006(2):56-61.

[6] 刘战平.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推广机制与模式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6):156-166.

猜你喜欢

科技园区技术推广园区
关于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思考与探究
智能制造技术推广服务与实践
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农机技术推广工作运用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科技园区生态化创新发展分析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