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应对方略
——以德国的办学经验为借鉴

2011-02-22徐晓静

职教论坛 2011年22期
关键词:江西省德国院校

□徐晓静 王 赪

江西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应对方略
——以德国的办学经验为借鉴

□徐晓静 王 赪

当前江西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遭遇发展困境。文章通过对德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成功经验进行阐述,指出了它对江西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江西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德国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尤其在新世纪的十年中,国家对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更是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技术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战略重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事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既已建立起一批初具规模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又构建起与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相沟通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际间交流的进一步增强,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战略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目前,江西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显然没能适应这一新的时代召唤,诸多因素的错综合力使得其面临多维发展困境。如何在改革创新中继续推进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科学发展,是一项有着深远意义的时代课题。本文拟在分析江西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存在的现实困境及其产生根源的基础上,参考、借鉴德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成功经验,结合江西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地域特点进行深化整合,以期为改善当前江西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困境局面提供可能的依据与建设性模式。

一、江西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

江西省的58所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包括一些新升本科高校,都围绕着培养高技能人才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然而,在其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理论问题没有解决,这不可避免地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产生多方面的负面影响,既阻碍着江西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稳定发展,同时也困扰着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综合而言,目前江西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硬实力的不足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办学条件难以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是当前江西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中尤为突出的问题。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学硬件是教育发展最基本的前提条件,而且,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投入比培养普通大学生的投入显然要高,尤其是先期实训基地的巨大投入。然而有关统计表明,江西全省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在2008年平均负债4564.3万元。[1]江西省高等教育财政投入首先要保证重点大学等普通高等院校的投入,高职教育的财政投入相对有限。可以预见,沉重的债务必然成为影响高职院校稳定发展和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障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优势与特色在于它的专业技术、技能的教学和训练,然而,如果不具备充足的实训基地和实践场所,教学和训练的质量将无法保证。

其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软实力的不足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软肋。如果说基础设施是高职办学的硬实力的话,那么教师队伍的实力、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等因素就是其办学的软实力,两者自然是不可偏废。但从当前江西省的实际情况看,这一软实力成了高职发展的软肋。第一,许多高职院校的师资建设并不理想,甚至有些院校基本就不重视师资建设,这部分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自然难以适应江西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现实需要。教师队伍教学经验与实力的强弱对教学质量而言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有关调查表明,近些年来,用人公司在招聘江西省高职毕业生时对其工作能力,尤其是实际操作能力的满意度非常之低。不能不说,这同高职院校的师资有着一定的相关性。第二,教育观念的相对落后也是影响高职发展的又一因素。高职生被认为是无法进入普通高校的差生,甚至被看作是难以雕琢的朽木。在这样的思想观念下,怎么会有好的生源升入高职院校深造?在校园中的日常管理、教育教学中怎么会有良性互动?尤为重要的是,又怎么会有良好的教学管理策略与行动呢?

二、德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经验模式

(一)德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缘起、格局与优势

德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开端于上个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为了适应当时因经济飞速发展导致的各大企业对高级应用性人才的迫切需求,前联邦德国毅然决定成立高等专科学校以开展广泛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至70年代初,又进一步成立了职业学院。[2]如今,德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已雄居世界前列,为德国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应用性技术人才,并成为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迅速腾飞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为世界各国所推崇。

德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包括高等专科学校、职业学院、高等教育水准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性质的高等职业教育,其中,以前两种教育类型为主。目前,德国拥有职业学院23所,高等专科学校213所。其中高等专科学校由专门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工程学校合并其他从事社会管理、经济管理以及设计和农业等高等职业学校发展而来。[3]

职业学院基本相当于我国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其教学模式的特色在于成功地将“双元制”模式引入到办学之中,学校与企业之间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以便为相关企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学生的学习分为前四个学期的理论基础阶段和后面两个学期的实践提高阶段,非常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整个教学过程中,企业与学校积极互动,双方共同制定、完成教学与实训的计划与课程。拥有专业理论知识的学生在企业的实践训练中熟悉了具体的生产流程,锻炼了实际操作能力,就业形势较为乐观。

另外,德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学制上,职业学院一般为三年,高等专科学校一般为四年,较德国普通高等院校高达五至七年的学制为短,顺应了社会对快出人才的迫切需求,从而具备了技术应用性较强、职业适应性较高的教育优势。[4]

(二)德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双元制”模式

德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任务主要是为企业开发充足的、契合社会需要的人力资源,培养能在生产一线独挡一面的应用型和企业型的工程师。[5]因而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传授与实际工作紧密联系的理论知识和实用技术,学生在接受学习和训练后能够独立地完成实际的技术工作。正是在这一培养定位下,“双元制”模式成了德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显著特色与主要运作模式。

“双元制”是校企合作共建、国家立法支持的一种办学制度,它是学生在职业学校中学习理论知识与在企业中接受实践技能培训紧密结合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6]“双元制”模式的内涵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高职教育由职业学院和社会企业共同协办,其管理机构也由双方机构共同组成。其二,教学中,学生在学院和企业这两个地点,通过理论和实践两种教材体系进行专业理论、文化知识的学习以及职业技能的训练,并以后者为主,使学生尽快熟悉、掌握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工艺流程等实践知识与能力。其三,师资队伍包括在高专或高职中传授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学院教师、在企业中进行实践技能培训的培训师傅两大类。对师资的要求较高,如学院教师应兼具职业资质类的 “工程师”和“教师”双师资格才能担任,培训师傅具备2到5年的本专业的实践工作经验等等。其三,职业学院的学生同时具有学院学生和企业学徒两种身份,学生与企业之间签订合同,并从中领取相应的薪水,具有准职员的性质。[7][8]

(三)德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实践

在德国从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师,必须具有5年的实践经验,其中至少有3年是在企业第一线工作。对于在任教师,学校也要求他们定期进入企业之中,把握最新的技术知识,更新实践经验。

此外,对于专职教师而言,他们能够有机会并且必须接受相关培训、学术进修或者职业实践等发展活动,有的学校甚至自身即设有培训机构,为教师提供进修课程,也有的学校规定教师有机会进入企业实训,以了解实践领域中的最新发展状况。[9]

(四)德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合理的的专业设置

德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所涵盖的专业领域较为广泛,但以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为主,此外还有社会学、农业、艺术等等。工程技术类主要包括建筑经济、环境和射线保护、机电技术、电子技术、机械制造、信息技术、木材加工技术等专业,经济管理类则主要有银行、财会、数据处理、卫生事业、贸易、房地产经济、工业经济、手工业经济、国际税法、国际营销、媒体与通讯经济、运输经济、税收与审计、经济信息等专业。[10]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德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所开设的各个专业是社会、企业普遍欢迎的专业,反映了企业生产实践中的现实需求。

此外,德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所开设的专业以少而精为特色,其专业特色鲜明,突出本校传统,甚至有不少学校集中在一两个专业上。[11]这相对大而全的学科设置模式而言,具有明显的专业优势。同时,其开设的专业还具有地区特色,往往和本地区的企业实际相配套,以便为地区性社会经济服务。而且,德国高职教育的学科建设注重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根据时代的要求及时调整专业类型,使专业设置更具科学性和时代性。

三、德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模式对江西省的启示

(一)吸收德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双元制”模式,理论联系实际,尤其是加强实践环节的培训,以提高江西省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水平

德国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每周在学校学习两天,在企业进行实际操作三至四天。学生既要接受文化理论教育,又要接受实践操作的严格训练,毕业时还需要参加全国的统一考试,只有考试通过者,才可以拿到毕业证书,以确保教学质量。通过这种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训练,毕业生均能较好地适应社会和企业机构的实际需求,并直接进入实际工作之中。[12]在这一启示下,江西高职教育可以考虑安排学生至少一年的时间进入学校周边的企业单位进行生产实践活动,将产学结合作为江西省培养高职人才的基本途径,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真正落实理论联系实际。

(二)江西省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加强与企业单位的联系与合作,协同完成教学与培训过程

德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双元制”模式的教学培训与生产实践的结合非常紧密,学院与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既实现了双方的双赢,又利于学生毕业后立即进入工作状态;社会、企业广泛且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培训的实际效果。这种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为德国各大企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同时也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可。[13]因而,江西高职院校应以为企业培养人才为目标,努力实现国家提倡的订单式培养目标,企业也应积极主动地为学生的实践学习提供工作条件,为教学培训工作提供最前沿的技术,将企业的实际需求及时反馈给高职院校。校企之间应加强互动,共同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实用人才。

(三)加强江西省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积极培养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德国高等专科学校和职业学院由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其中兼职教师所占比例大于专职教师,这既是其特色,更是其优势所在。兼职教师主要来自实践领域,如企业中的管理和技术人员,他们工作在生产第一线,能够把生产中的实际经验与技术糅合在教学之中,他们能够传授最生动活泼、实用性强的知识,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过渡到工作实践之中。当前江西省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还相当薄弱,尤其是缺乏生产实践经验,理论多,实践少。可以适当地从企业中招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优化教师结构;鼓励高职教师进入企业实践,积极参与专业实践,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优化教师知识结构;支持高职教师参加在职培训,更新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四)完善江西省高职学生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实行教考分离的考试制度

德国高职院校学生的考试包括由学院教师和培训师傅负责的平时考试、由政府委托的相关机构统一组织的国家考试两类。学生可获得的证书也包括毕业证书之类的学历证书和行业协会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与考核相分离权威性更强。因而,江西高职院校有必要尽快建立起职业资格认证考核的有效监督机制,提高其社会认可度,使学生在提高实践能力的同时,具备更强的就业竞争力。

(五)加强专业建设,使江西省高职院校所设置的专业紧密结合社会实际,反映企业单位的实际需要

德国高等专科学校基本相当于我国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其课程设置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应用为主,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课程多为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而展开。其专业设置主要包括农业、经济、社会教育及艺术造型等,毕业后主要在经济部门和各大企业工作。由于他们能较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拥有比其他高校的毕业生更多的实践知识和能力,工作起来如鱼得水,能很快地进入工作状态,因而广受各大企业欢迎与好评。基于此,有关部门应给高职院校更多的自主权,而学校也应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互动,及时了解社会需求,从而对专业做出及时、准确地调整。

德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所取得的令全球瞩目的成绩,为江西省高职教育当前所面临的现实困境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经验提示,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国际上的成功经验,结合江西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社会、企业等的实际情况,认真思考、积极实践,定能探索出一条合理的、有江西特色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之路。

[1]余世民,罗燕.江西省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性发展策略的探讨[J].新余高专学报,2010(2)∶120.

[2][4][5][7]张晓青.德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动态考察[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54,55.

[3][9]王建初,刘铭东.德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J].比较教育研究,2005(9)∶59,61-62.

[6]范体禄.德国的“双元制”与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8)∶139.

[8][10][11]李坚利.感受德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97,96,96.

[12][13]曹育南,张洁.德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 [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职业教育版),2002(5):83.

徐晓静(1973-),女,江西景德镇人,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经济应用及高等教育研究。

江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省重点课题“江西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09ZD085,主持人:徐晓静。

G710

A

1001-7518(2011)22-0078-03

责任编辑 刘扬军

猜你喜欢

江西省德国院校
模拟成真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江西省志•审计志》顺利通过验收
考了个大的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我们在德国怎么扔垃圾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德国弃煤的烦恼
“梦梦”“娇庆”德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