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考纲 方法为上

2011-02-21杨志军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年4期
关键词:考纲命题试题

杨志军

研究考纲 方法为上

杨志军

1 引言

当前,全国各地2011年高三复习备考工作已经开始,但是有一问题应该尽早引起大家的高度关注:由于许多教师对《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以下简称“考纲”)重视不够,导致复习备考盲目低效。笔者认为,复习备考须先研究考纲,而且研究考纲应以方法为上,因为只有这样,复习备考才能真正科学高效地进行。现就如何研究考纲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2 如何研究考纲

2.1 仔细研读

高三备考一年,至少须细读连续3年的考纲:系统复习之前,细读前2年的,找出相对稳定的重点知识及能力要求;新考纲下发后,及时研读,逐字逐句细化到标点符号,用心体会细微之处的变化。

2.2 精心做题

对于考纲中的题型示例、参考样卷等,笔者建议教师以学生的身份限时做题,自查自纠;以学生的视角体察试题难易程度、命题特点;以应试者的身份体验试题的灵活性与多变性。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遴选试题、精讲试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2.3 纵横对比

做好比较工作,即将考纲的个人解读(即教师本人对考纲的个性化理解)和官方解读(即大纲说明)进行对比,要求同存异,深思熟虑,以拓宽自己的思维和理论认识水平;对新旧考纲进行纵向对比,思新寻变,把握考试的新热点和新亮点;对新考纲和旧考题进行横向比对,整体把握命题难度和命题趋势。

2.4 思前想后

经过前三步精心准备,接下来思考几个基本问题:学科中相对稳定的重点知识有哪些?常考知识、边缘化知识有哪些?近几年命题的热点、盲点是什么呢?近几年的命题趋势是什么?今年的备考方略是什么?

3 研究考纲什么

3.1 吃透能力要求

高考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只有吃透能力要求,才能以能力立意提纲挈领、统揽全局。就物理科而言,高考考核的5种能力分别为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研究考纲不能仅仅局限在文字的表面,应把能力要求细化、类化,把具体的能力要求与实际范例分析相结合,在教学实践中点滴渗透。像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即“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见2010年考纲),可以将其进一步细化为3种能力:物理问题数学化能力(分清过程与状态,注重最值问题);物理问题图像化能力(注重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理论问题实际化能力(物理情景再现与数据取舍)。在复习备考中,应把这些具体的能力要求与运动规律、牛顿定律、图像解题技巧、极值问题、电磁学中空间观念等知识点有机地融合起来,在具体的知识讲解中活化能力,进而使自己对考纲的认识立体化,便于高三教学实际操作和对知识的灵活整合。

3.2 明确考试范围

复习备考必须具有针对性,所以明确考试范围,清楚考点要求,就成为研读考纲的重要任务。只有这样,才能找准知识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才能使自己在教学中目标明确,有的放矢,扎扎实实地打好物理核心知识复习的攻坚战。像物理学科有112个基础知识点,19个基本实验。其中二级要求49个:力学占26个,电学18个,光、原子物理5个。对这些必须底数清晰、主次分明,在教学中才能做到点面结合、详略得体。

3.3 体验命题特点

对于考纲中的题型示例、参考样卷等,笔者认为:看不如想,想不如做。教师只有以应试者的角色去精心做题,才能触摸到高考试题的精髓与灵魂。在做题中,具体把握3个层面的东西:通过定性分析来把握试题的思维质量;通过定量计算来发现隐含条件或解题技巧;客观公平地衡量试题的难易程度。在做题中,切记不要看着答案找原题,净做“事后诸葛亮”;切记不可粗枝大叶浏览试题,不解真味而盲目评说;切记不可道听途说,盲目追风。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体验到考题的命题特点和能力创意。

3.4 预测命题趋势

读考纲,做范例,最终的目的是:总结知识,类化规律,寻找通性通法,进而把握今后命题趋势。预测命题趋势,主要从3个方面入手。1)善于摸索常考知识中规律性的东西。像近几年物理论述题多为整合型运动学问题,试题大致有2个典型特点:①若研究对象为单个物体,必为多个运动过程,重在寻找运动状态的突变点(加速度a)、过程的衔接点(速度v)和空间联系点(位移s)3个突破口;②若以两个物体为研究对象,则注重二者的对比,或以空间概念为联系来展开讨论;或一个物体的运动为另一个物体的运动提供过程参照,像弹簧问题多为此类。2)不断发掘拓展已考知识和未考知识间互补的衔接地带。3)敢于打破定势思维,关注重点知识考查的周期性和互补性。

(作者单位:河北省涉县第二中学)

10.3969 /j.issn.1671-489X.2011.04.159

猜你喜欢

考纲命题试题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用联想的方式复习考纲动词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通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一)
把握准考纲,吃透双曲线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