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理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2011-02-21刘金生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年4期
关键词:差生思维能力物理

刘金生

物理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刘金生

提问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恰当得体的提问可以使学生思维活跃,从而激发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使他们的学习动机得到增强。贴切的提问需要一定的技巧,结合这几年的教学,笔者谈几点认识。

1 提问的必要性

1)通过提问可了解学生对日常生活的经验,对过去学过知识的掌握情况、现在的心理状态,对新知识的感知、理解与掌握等情况。

2)课堂提问,问得准、问得巧,可引起学生对某一课题的兴趣,集中学生对这一学习课题的注意力,让学生明确要学习的内容。

3)通过对话刺激学生对教师或同学发问,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习惯,有利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调动其积极性,让学生品尝质疑的乐趣。

4)通过提问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真正成了课堂的主导者。传统的教学教师为了把自己的思维强加于学生,就要讲得多,唾沫星乱飞,嗓子沙哑,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同时不忘靠维持课堂纪律来保证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然而这里,“导演”的寥寥数语,便叩开学生心中疑惑的大门,指引前进的方向。学生学得轻松,学得高效,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体,他们被授课的内容吸引,被一个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号吸引,他们的思维被紧紧地钳住,他们对问题的敏感和质疑的心态、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调动起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会插上腾飞的翅膀……

2 提问的方式与要求

“问题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创设了一种宽松、愉快、民主的教学气氛,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整个班集体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这种教法有利于开拓学生思路,能体现个性差异,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多向信息交流,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1)理论实际相结合,培养能力。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与每个人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课堂上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设置物理问题情景,学生会感到具体、亲切,有助于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勤观察、思考的良好学习品质。而传统的物理教学只重视纯知识的教学,教学者为了使自己讲得清、讲得多,经常把自己的思维让学生套用,强加于学生,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有效训练,思维能力得不到有序发展。久而久之,学生只会处理已简化的物理对象和理想化的物理模型,遇到实际问题就不知所措。所以需要教师不断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抓住主要因素,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加强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物理知识的意义,逐步培养学生主动观察自然——寻找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2)紧扣学习目标,增强主动性。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主要问题都必须是在课前精心设计好的,问题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克服难点、发展能力、学会学习,要有代表性,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问的目的和方式要随教学进度灵活变化:复习旧课,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设疑激趣,导入新课;表演实验,列举实例,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课后结尾,总结深化,提出问题,承上启下,使学生回味无穷,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提出的问题不一定都要学生回答,可以是问而不答,也可以是自问自答,要根据提问的目的灵活处理。若信口开河、随意提问,就很难达到预期目的。

3)分层次设疑,培养思维能力。上好一节物理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师站在高处,从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

例如对力的认识,可以提出这样几个问题:①力是怎样表现出物体对物体的作用?②为什么必须有两个物体才能产生力的作用?③力对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影响?④力对物体的形态改变有什么影响?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层次学习与讨论,层层深入地认识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这样即突出重点、攻破难点,又指明学习的思维方向。

4)多角度设疑,培养发散思维。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师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例如一篇课文的段落划分,有时不只是一种划分,那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假如按其他标准,又该如何划分呢?学生通过这些训练,就会明确解问题的方法有时不是单一的,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自然会举一反三,灵活变通。

在习题教学中还应采用一题多解、一题多联想、一题多变、一题多问的训练,来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联想思维能力及思维的流畅性。采用多题归一,锻炼求同思维能力;用反证法解题,锻炼逆向思维能力;用假设法解题,锻炼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用等效法解题,锻炼相似思维能力;用多解择优法,锻炼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等。

5)面向全体学生,调动积极性。课堂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然后精选提问对象。①让差生回答简单问题,中等生回答一般问题,优等生回答难度较大的综合题。②提出问题后,先叫中等生,再叫优等生,偶尔叫差生试试。③择优罚差,为了节约时间,总叫优等生回答问题,只有当差生走神时(如看小说、交头接耳、东张西望或睡觉等),教师才板着面孔,提问差生。上述3种做法产生的结果只能是优生更优,差生永远是差生,都不可取。所谓因材施教,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看到学生的“闪光点”,要扬其长而避其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其上进心和自尊心。不一定差生只能回答简单问题,更不能把提问差生做个样子,偶尔叫差生试试。

3 提问应注意的问题

含糊不清的问题很难让学生展开思维,不确切的问题必然会产生多种回答而引起混乱。所以,提问的语言必须抑扬顿挫,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必须准确精炼,让学生听清楚提问的内容和要求。切忌含糊其辞,模棱两可。

总之,课堂提问是师生进行教与学双边活动的重要形式,是进行思维和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传递信息的有效途径。只要不断地努力和完善,一定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培养优秀的人才。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七树庄中学)

10.3969 /j.issn.1671-489X.2011.04.156

猜你喜欢

差生思维能力物理
只因是物理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处处留心皆物理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我不是教物理的
差生妈妈的六年艰辛育儿经
让“差生”变好其实很简单
让“差生”在你眼里美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