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课堂提问

2011-02-21韩玉双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年4期
关键词:函数思维数学

韩玉双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课堂提问

韩玉双

1 引言

高中数学教学的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品质,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观点显得尤为重要,它直接影响了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不再提倡“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而更加关注每个学生能力的发展。因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既教给学生知识,又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每个教师都关心的问题。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也是所有的教师普遍采用的一种课堂组织形式。

2 数学课堂提问的目的

课堂提问是由教学目标决定的有计划的教学手段。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多元情景化”的教学,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加德纳指出,教学方法的重要特点在于,它不像工业化生产那样以逻辑方式大量制造的手艺。这就是说,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艺术性,教学活动的中心精神就在于教学的乐趣,采取不同的方法,尽可能有力而正确地把重要内容传授给不同心智的学生。加德纳盼望教师能够有引人入胜的切入点。问题教学也正是利用一个有意义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来传授重要内容的一个很好的方式。

数学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和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

2.1 激发学生根据提问进行积极思考,为学生创造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条件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教师应根据课堂的具体要求,给学生提出问题,给予学生思考的方向,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的放矢。

2.2 通过问题的反馈功能,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对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指导和评价

很多学生往往因为知识网络的不全和思维的局限性,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考虑问题不全面或者解决问题受阻等情况。通过对学生对问题解决情况的反馈,及时优化学生的思考,克服问题的难点,从而让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进行到底。

2.3 集中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有的学生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只带嘴和手,缺乏动手操作意识,因而在学习当中很容易出现听课的疲软。适当地设置问题,将课堂的教学过程丰富多彩,跌宕起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4 开拓学生思路,启迪智慧,使学生学会良好地构思和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爱看小说的人不一定能写出优秀的作品,只有不断地尝试写作,才能提高自己写作的能力。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述能力也同样要在不断的训练当中加以培养。不断地让学生在问题当中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学会表达,才是提问的真正目的所在。

3 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实施策略

3.1 课堂提问要有适当的深度和广度

一个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的大合唱,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和欣悦的心情从事学习。如果教师的提问过浅,提问所含的信息量过小,就不会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如在“平面的基本性质”中,提问:“过两条相交直线可以作几个平面?”学生可以毫无困难地回答。这显然是一个信息量太小的提问,没有深度。但如果改为问:“过两条直线可以作几个平面?”学生一下子不好回答,他必须对两条直线可能出现的位置关系进行分析,对相交、平行、重合、异面这4种不同情况作出不同的结论,这种有深度和广度,信息量也适当的提问,肯定比第一个提问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当然如果提问的深度和广度过大,问题中所包含的信息量过多,超过学生力所能及,那也不恰当。

3.2 安排好问题的梯度

在教学中,对于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内容,学生难以一下子理解、领悟,教师可以采用化整为零、化难为易的办法,把一些太复杂的问题设计成一组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以降低问题难度。在设计问题组时要注意各问题之间的衔接和过渡,既要给学生指出思维的方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又不能将学生的思维限制过死,要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如在“函数的概念”中,提出问题1:在初中是怎样认识函数概念的?根据教材中的3个例子,提出问题2:这些例子中是否确定了函数关系?为什么?问题3:如何用集合的观点来理解函数概念?问题4:如何用集合的语言来阐述3个例子中的共同特点?问题5:如何用集合的观点来表述函数的概念?问题6:你认为对一个函数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这样的提问既有逻辑性又有启发性,不仅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函数的概念,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3 调节好问题的密度

课堂提问的成功与否,并非看提了多少个问题,而是看提问是否引起学生探索的欲望,是否能发展学生较高水平的思维,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如果提问过多过密,学生忙于应付教师的提问,精神过度紧张,容易造成学生的疲劳和不耐烦,不利于学生深入思考;提问过少过疏,则使整个课堂缺少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并且不利于教师了解和调控学生的状态。所以,课堂提问要适度适时,既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使提问发挥最好的效果。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课堂提问必须注意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解决问题、数学思考等目标的融合,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总之,教学是教师工作的灵魂,通过各种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每个教师的永恒追求。“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无疑则不思,疑为思的动力。高质量的课堂提问,可以达到引发兴趣,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做个有心人,不断探索,精益求精,朝着优化课堂教学的目标不懈努力,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3.4 课堂提问要让学生“跳一跳,够得到”

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水平可划分为3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人的认识水平就是在这3个层次之间循环往复,不断转化,螺旋式上升。课堂提问不宜停留在已知区与未知区,即不能太易或太难。问题太易,则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太难则会使学生失去信心,无法使学生保持持久不息的探索心理,反而使提问失去价值。有经验的教师的提问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提出的问题恰当,对学生数学思维有适度启发,必将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识,使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产生有机联系的知识结构。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车轴山中学)

10.3969 /j.issn.1671-489X.2011.04.130

猜你喜欢

函数思维数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二次函数
第3讲 “函数”复习精讲
二次函数
函数备考精讲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