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几点认识

2011-02-21李金霞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年4期
关键词:板演数学课程内容

李金霞

对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几点认识

李金霞

从我国课程的现状来看,数学课程内容比较系统,重视数学理论,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常规计算等基本技能比较熟练,这是联系实际、培养能力的重要基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关注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重视对学生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但是我国数学课程中的不足和问题也亟待改革。首先是课程设置单一,缺乏选择性,除了文理内容区分外,学生都学习一样的内容,一部分学生对所学内容难以接受,另一部分对数学感兴趣、学有余力的学生又感到内容偏少、知识面窄,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也不符合现代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需要的客观规律。其次是课程目标单一,过分关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忽视学生的感悟和思考过程,忽视对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揭示,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信心的激发和培养,从而造成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产生数学无用论的认识。课程内容缺少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实际的联系以及与其他分支、学科之间的联系,没有体现数学的背景和应用以及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与数学的自然联系,也会使学生感到数学无用。

原有数学课程又一不足之处在于评价主体、评价目标以及评价方式的单一性。长时间以来,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一直停留在对结果的评价,以笔试较多,几乎成为唯一考查学生学习能力的依据,严重忽视对学生发展的全面考查,极不利于学生潜力的发挥,同时也无助于人才的考查和培养。

面临改革的普通高中课程,仍然是基础教育,其意义在于:在义务教育完成之后,为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数学基础,获得更高的数学素养,也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而现在所大力倡导的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生的未来发展都极其重要。这一轮课程改革,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设置了必修与选修两大部分,其中必修课程是所有高中学生未来发展的共同文化基础,学生可以借此在理、工、农、医、文、史、哲、经济等领域进一步发展。同时,设置仍为基础性课程的选修部分目的在于为学生在数学上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不同层次、领域和深度的平台。这也是本次数学课程改革最大的特色与亮点。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建议和体会。

1 加强对中学教师本身数学素养的提高

数学素养,是指在个人的先天的素质的基础上,受后天教育与环境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学习、认识和实践活动等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数学能力和数学思想观念等的一种综合修养,也称之为数学品质。当然也包括与数学有关的人文修养。

1.1 新的课标对中学数学教师提出更高的挑战

多少年来,高中数学的内容基本上都是一成不变的。甚至有的教师教了一辈子学,所会的内容都不用看课本就能背下来。这是好事也是坏事,好的方面就是他对所掌握的内容非常的熟悉,坏的方面是对新增加的内容一窍不通。

著名数学家刘绍学教授曾说:“我见过的数学老师大体分成两类。一种是只顾教书,很少学习。这种人责任心强,但难于变通,教学效果还不错,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家长的好评。另一种是既教学又自己学习。这样的老师是很少的,我们的目的就是培养这样的老师,他们才真正是我们教育资源的宝贝,他们的睿智才是我们数学教学的希望。”这些人有扎实的数学基本功,同时还有数学的创新能力和数学的分析能力,在数学的教学中博才众长,才能更好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1.2 中学教师应具备的胜任高中教学的素质

首先是加强教学科研和进修培训。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以课程建设者的身份参与数学课程改革的教育实践中去。通过教学科研,可以澄清一些模棱两可的问题,同时增加同行之间的交流,从中汲取对自己的教学有用的科研成果,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与同行的探讨中还可以使自己的教学方式得到升华,有利于数学教育的发展。

进修培训也是一个很不错的方式,因为在大学里面学到的知识在工作几年后就不可避免地变老了,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教材教法,教学手段等,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

2 要关注教学方式的变革,更要切实提高课堂实效

进入新一轮课改以来,课堂教学方式在发生显著的变化,但不可否认也有为热闹、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而过分追求表象的现象充斥着课堂。

2.1 有效开展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已成为中学数学课堂的一大“亮点”,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运用这一学习策略。表面上,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讨论很热闹,有生生、师生的互动,但这种活动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还需要教师加强组织和指导。首先要重视合作内容的实效性:1)凭学生一己之力难以探究、独立解决;2)学生思路较多,不统一。其次要防止出现两极现象:1)个别思维较好的学生主宰讨论的过程,变成好学生的一言堂;2)出现个别基础差的学生怠工现象,享受他人成果,乘机开小差。另外,既然是合作讨论,就要鼓励学生的新思路,不能拘泥于教师自己事先设计好的想法,否则长期这样会影响到学生讨论的热情。

所以要发挥合作讨论这一教学方式的有效性,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必须做到:1)合理选择讨论的内容,例如新知的学习、生成,习题课的教学,让学生的思维活跃并产生共鸣和冲撞;2)多加巡视,防止出现个别的惰性学生,并改变评价机制,对思路活跃、思路独特的学生进行表扬,并作为平时表现评价的参考;3)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对学生的思路进行分析、总结的引导。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兵教兵”“兵带兵”“兵促兵”的效果。

2.2 有效实施提问、板演

为了体现学生的参与、主体意识,提问和板演也成了课堂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无效、低效提问有时让提问变成一种形式,要么是没有丝毫难度的问题,要么学生的回答只是理解的学生简单的叙述;板演有时由于个别学生的紧张而导致挂黑板,使得下面的学生无事可做,变成看客。

对于提出的问题,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考虑,而不是上课时的即兴发挥。学生的回答也不应仅仅简单复述,而应回答对题目关键点的理解和突破,对条件的有效挖掘,对所求问题的思考思路,以及对问题的总结。对于板演,笔者建议在理解新授知识时,可以让学生板演,从中发现可能出现的常见问题,及时加以解决,以免影响日后的相关知识点的应用。

3 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从创设生动具体的问题情境入手,组织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平等的态度点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微笑带进课堂。少一些训斥,多一些关爱;少一些否定,多一些鼓励。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不断提升课堂艺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达到愿学、爱学、乐学的境界。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赵店子高级中学)

10.3969 /j.issn.1671-489X.2011.04.128

猜你喜欢

板演数学课程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数学课堂学生板演的作用及基本形式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板演问题的探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板演的策略
主要内容
组合数学课程教学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