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管理创新途径

2011-02-21李文明肖华茵

职教论坛 2011年36期
关键词:旅游高职专业

□李文明 肖华茵 占 佳

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管理创新途径

□李文明 肖华茵 占 佳

实践教学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和专业能力的必然选择。现阶段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有关实践教学的政策法规制度不完善、保障基础薄弱、系统性规划缺失、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实施过程的质量评估和监督干预缺位、相关学术研究的匮乏等诸多突出问题妨碍了实践教学效果的提升和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要不辱使命,必须在建立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夯实必要的保障基础、编制和实施系统的实践教学规划、革新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估和监督干预机制以及加强相关学术研究等方面实现系统的管理创新。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专业能力;管理创新;高职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同时实践教学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几乎已经成为高职旅游教学界和旅游业界的共识。尽管全国大多数高职的旅游管理及类似专业教学部门均不同程度地给合自身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具体实际,强化实践育人的意识,加大了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然而,总体而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并未根本消除,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专业能力的缺失以致在就业市场的“相对过剩”[1]正危及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这一切,无疑向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管理人员敲响了警钟,客观上使得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管理的改革创新显得既重要又紧迫。据调查,当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有关实践教学的政策法规制度不完善、保障基础薄弱、系统性规划缺失、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实施过程的质量评估和监督干预缺位、相关的学术研究匮乏等。笔者认为,针对上述问题,欲提升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管理质量须从以下六个途径着手。

一、建立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

国家和地方政府(包括其所属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等)可制订相应的政策、法规和制度使参与和支持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成为旅游业相关企事业单位等的法定或约定义务,建立起激励其参与和支持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奖惩体系(如对参与的企业在晋级方面的给予倾斜,或在税收方面的给予适度减免等),以此调动上述客观上必然参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主体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以及相关的高职教育机构内部(包括学校的教务管理部门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部门等)应通过正式文件(规章)的形式,明确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中实践教学的地位及实施要求,如对实践教学设立刚性的学分规定,或明文规定学生在获得行业资格证(如导游证、旅行社计调师证、酒店管理师证等)时可减免一定数量的学分。如此,通过构建一种支撑“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学校主打、企业参与”运行机制的政策法规体系,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就从广义的立法意义上获得了源头性的 “法律地位”,就可获得实践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参与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应有重视。

二、夯实必要的保障基础

上述政策法规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必然使实践教学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管理中获得应有的法律地位,进而使其在实践教学经费、师资力量、教学时数、专门教材、实验实习设备和器材、实训实践基地等方面获得必要的保障。其中,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通过刚性的经费来源规定和弹性的经费筹措渠道这二驾马车来寻求较为稳定的经费来源,以购置必要的实验器材,或为教师为实现“双师型”型目标提供在旅游企业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或鼓励和资助相关老师编写和出版高质量的实践教学教材,或对在酒店从事苦、累、脏、差实习岗位的学生提供一定的补助或津贴,或建立相应基金资助学生赴海外酒店进行实训实习,或支持诸如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旅行社、旅游饭店、博物馆等实践教学的主要合作伙伴进行实践教学的设施建设和人员培训等。

三、编制和实施系统的实践教学规划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系统规划应该包含对教学主体、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周期、教学方法、教学地点、教学设施、教学评价、教学监控和干预、教学保障等的总体谋划和全面部署。如完整的教学主体既包括从事个别传统意义上的实践性强的课程(如导游业务、饭店服务等)教学的任课教师,也应包括其他专业基础课或那些实践性不强的专业课程(如旅游职业道德等)的任课教师;教育对象的不仅包括毕业生,也应包括其他年级的学生;教学内容既包括景区参观、饭店观摩,又应包括在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的短期实习和顶岗实训;教学形式既包括课堂(实验室)教学,又应包括学生第二课堂中与专业关联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校园导游讲解比赛等)以及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教学等。其中,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通过多方面、多层次、多视角的讨论和研究来制订学生所必须掌握的旅游管理专业技能谱系,并根据“知识—技能—能力”演变的认知和迁移规律在学生的高职学习生涯中进行合理布局,同时通过不同的专业课程进行分解,如在旅游英语课程中构建“模块化、层级式”实践教学体系。规划的系统性可以保证实践教学内容覆盖的全面性,避免某些教学内容的低水平重复;同时保证时间安排的合理性。

四、革新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实践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知识向技能和能力转化,并在转化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专业思想和专业意识的教育。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的使用都必须促进“转化”效果的最优化。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中教学手段的运用上应尽量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利用图片、模型、多媒体技术乃至虚拟现实技术,提供声、光、色、动等直接对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官共同作用、并逼近旅游管理现实或贴近旅游服务实战的教学情景;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应积极采用案例教学法,选择行业内最新的、最有代表性的旅游管理案例来使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专门知识;在技能(尤其是导游讲解和餐饮服务等技能)的传授上应综合使用“教师演、学生看”和“学生演、师生评”的双重直观方式,同时利用音像录制设备采用“微格教学法”[2]及时提供有助于学生动作矫正和技能提高的反馈信息,并针对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辅助措施。即使是专业知识的传授也要注意信息的呈现方式和节奏,注重引导学生思维,提高其专业素养方面的心智运算技能,尤其是要教会学生使用“元认知策略”[3],启发、引导其提高对自身从事旅游专业知识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水平,对自身的旅游管理和服务技能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计划、监督和调节,最终“学会学习”,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发展自身专业化的旅游管理和服务心智技能。

五、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估和监控干预机制

为使教师和学生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实践教学,并为防止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或走过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的动态监管应以对学生的实践技能等的传授、学生实际技能的操练及实践或实习的全过程中的行为引导、实践效果的评估、实践过程的监控和干预等为必要内容。重点要变革传统的学生课程成绩评价方式,在成绩的结构中应减小笔试的比重,并相应增大课堂互动和课外小组调研活动的比重;对于集中于设立于旅游企事业单位的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训的学生,在其实践教学成绩的评估中,要力图使评价主体多元化,将学生、实习指导老师、旅游企事业单位的指导员工共同纳入评价主体群的框架中;同时,应该将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部门的实践教学组织与管理质量、实训基地的兼职教师的教学管理质量、学生的学习实训质量一并纳入质量考核体系。重要的是,在发现实训教学偏离教学目标时应及时纠正和调整。为确保实训质量,应逐步引入竞争机制,如建立学生与实习单位的双向选择机制以及实习单位的选择和退出机制等。

六、加强相关的学术研究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相对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也有其自身的规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涉及到旅游学科 (如导游业务、旅行社管理、饭店服务管理、旅游景区管理等)以及教育学(偏重于旅游管理实践教育学)、心理学(偏重于旅游服务心理学)、传播学 (偏重于旅游传播学)等诸多学科,为达成最优化的教育效果,必须获得来自上述学科的理论指导。文献检索表明,当前国内外针对高职旅游管专业实践教学课题的学术研究较为鲜见,为数不多的研究文献中,真正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成果更是凤毛麟角。由此可见相关学术研究保障机制的匮乏程度。当前,应从课题立项、资助额度、科研条件等方面加大投入,积极提倡和鼓励专业教师从事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的研究意识,做到“教”、“研”相长。目前尤其要鼓励广大专业教师关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管理模式、课程模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其中有关如何在旅游管理专业的不同课程之间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4],如何耦合旅游企业的生产周期设计出合理的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5]等均系具有重大实际意义的研究选题),争取多出精品,以更好地指导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

七、结语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下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管理创新实际上是高职旅游教育文化的革命或教学管理机制的创新,实践教学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就业竞争力等的价值追求使得它从教育战略层面上理当担任起进行旅游管理的专业技能训练和专业意识培养的关键性角色。机制决定机能,决定效率,决定效益。研究表明,作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体系的核心要素,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只有在包含相关政策法规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必要保障基础的夯实、系统的实践教学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相关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革新、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估和监控干预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相关的学术研究的加强等六个方面的系统机制真正建立起来时,其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变革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响应才能真正实现。

[1]林志新.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

[2]教育部人事司,教育部考试中心.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0-128.

[3]陈红.微格教学技能训练调查与思考[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5):84.

[4]胡剑虹.旅游管理专业通用能力模块课程改革探索[J].内江科技,2006(07):80.

[5]丁宗胜,蒋永忠.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关键能力界定及培养[J].职业技术教,2009(23):8-10.

李文明(1968-),男,江西财经大学硕士生导师,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旅游教育及旅游管理;肖华茵(1958-),男,江西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旅游教育及旅游管理;占佳(1983-),女,江西财经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教育及旅游管理。

江西省高校教改课题“基于能力本位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管理研究”(课题编号:JXJG-10-3-2);江西省高校教改课题“基于建构主义的独立学院饭店管理概论课程改革研究”(课题编号:JXJG-10-77-3)。

G71

A

1001-7518(2011)36-0080-03

责任编辑吴学仕

猜你喜欢

旅游高职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旅游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