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研究
——基于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的视角
2011-02-21刘合群
□刘合群 金 华
应用型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研究
——基于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的视角
□刘合群 金 华
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应该定位在应用型研究生培养上,这是社会经济对人力资源质量提升的诉求。依据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应用型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是掌握了高深知识和技能的人力资源,能促进经济的增长,特别是学科应用能力的提升,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更有现实价值。突破现有的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体系,重新科学定位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有利于研究生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
应用型;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人力资本理论
研究生培养应该是一个以人力市场供求变化为依据,基于个人和社会教育收益率的教育投资工程。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职教研究生”)的培养,要坚持以应用型硕士培养为主体,满足社会对职业技术教育学科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实现个人和社会教育投资收益的最大化。本文以职业技术教育学三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研究对象,借鉴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针对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存在的问题,在对应用型“职教研究生”的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重新定位该类型研究生培养目标并提出具体的保障措施,以实现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一、基于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的“职教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现状分析
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通过投资形成的,投资要以人力市场供求变化为依据,以人力价格的浮动为衡量尺度,还要根据收益率的高低来决定[1]。从人力市场的供求变化来看,社会缺乏的是具备较强实践能力,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运用的应用型人才。而我国职教领域仍以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导致就业需求错位。从投资收益率来看,以学术型培养为主的培养目标导致教育投资失衡。投资较多的学术型毕业生只能从事收益率较低的理论研究,而能直接创造经济价值的应用型毕业生只能得到较少的教育投资。这种投入和收益的不一致,使得教育投资收益率低。
(一)就业需求错位,教育投资失衡
虽然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较大,但学术型仍是“职教研究生”培养的主体。这样的格局化造成的后果是就业需求的错位,学科发展畸形。
目前,三年全日制“职教研究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学术研究型,一类是学术应用型。前者培养的是研究型人才,注重职业技术教育学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后者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注重运用职教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从全国范围来看,大多数院校采用的是学术研究型的培养方式,后者占有的比例极小。但是从就业形势来看,社会上需求量较大的是应用型岗位,学术型岗位则相对较少。根据笔者选取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湖北工业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大学五所院校所做的问卷调查,大部分的“职教研究生”毕业后分布在教育领域的教育教学和服务管理部门,最后从事科研工作的不足10%。即使是从事科研工作的,所进行的也是解决职教的现实问题,而不是基础理论研究工作。甚至,大多高校和科研机构只招收博士层次的专职科研人员。就业门槛的提升和就业面的窄小,使得学术型研究生的市场需求并不广阔。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错位,凸显了当前的培养目标定位已不适应人力市场的供求变化。
根据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教育投资要遵循自由市场的法则,满足人力市场的供求变化。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需求来看,目前的教育供给远远不能满足要求。然而,各培养单位对就业需求判断错位,导致了在研究生培养上教育投资比例失衡,职业技术教育学学术类型膨胀,应用型先天不足后天畸形,严重阻碍了学科建设的健康发展。
(二)人才培养质量不高,教育投资收益率低
长期以来沿用研究生人才培养学术型的培养目标,缺乏对职业技术教育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导致此类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社会的认可度较低,教育投资收益率低。
职业技术教育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模仿教育学的学科范式,将培养目标主要定位为纯学术研究人才,忽视了职业技术教育学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学科,需要培养能从实践过程中反思,并用之于实践的应用型人才。即使个别院校将培养目标定位应用型,但在入学标准、培养模式、导师队伍、课程设置、学习方式以及评价标准上却并未突出应用型的特色。培养过程中应用性的缺失,使得培养出的人才理论水平高于实践水平,整体能力与岗位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根据教育投资收益率来核算,可简单表示为:收益率=预期收益/成本。其中,成本为培养每名学生所支付的全部费用,即国家财政拨款、个人学费和生活开支的总和。预期收益包括个人的预期收益和社会的预期收益。个人的预期收益是研究生毕业后的收入水平以及个人成就感,社会的预期收益是培养的人才对社会发展的贡献。人才培养的质量不高,一方面增加了就业的难度,研究生实现个人投资回报的周期拉长;另一方面,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不能有效发挥研究生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在培养成本逐年递增的情况下,预期收益一直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教育投资收益率低,陷入一个高耗低效的困境[2]。
由此可见,以学术型培养为主,应用型培养为辅的培养目标,不仅与人力市场的供求不匹配,而且严重影响了教育投资的收益率。对毕业生而言,个人价值难于实现;对社会而言,创造的价值有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通过增加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投资比例,确定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学术型人才培养为辅的培养目标,才能改变目前就业需求错位和教育投资收益率低的问题。
二、基于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的应用型“职教研究生”的界定
人力资本理论的创立者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西奥多·舒尔茨(T·W·Schultz)认为,人力资本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一种资本类型,它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即劳动者的知识程度、技术水平、工作能力以及健康状况来表示,是这些方面价值的总和[3]。应用型“职教研究生”正能体现人力资本的综合价值,是知识结构合理、应用能力较强、具有优良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职业教育后备人才。鉴于此,笔者认为应用型“职教研究生”应具备三大能力:理论提升能力、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和管理协调能力。
(一)理论提升能力
理论提升能力是应用型“职教研究生”的基本能力。职业教育具有突出的实践性,学习职业教育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锻炼自己理论提升的能力。应用型“职教研究生”要想理论联系实际,“不仅应使自己在所从事研究领域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绝大部分能够应用于社会建设的第一线,充分发挥知识的社会价值和生产力。”[4]更重要的,还应善于从实践中提升理论,从教研教改和科研实践中总结经验,找出基本的规律,培养出总结、积累和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进一步指导实践问题的解决。要具备这种能力,需要研究生有坚实的职业教育学理论基础,具备基本研究能力;需要创新能力,具有进一步在职业教育领域深入研究的潜在能力。同时,我们还要防止成为两耳不闻窗外事,闭门造车,纸上谈兵,脱离实际的“纯做学问”者。
(二)职业教育教学能力
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是应用型 “职教研究生”的必备能力。“职教研究生”毕业后大部分要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工作,而作为一个合格的职业教育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娴熟的动手操作技能,而且要具备引导学生创新、强化学生实践、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胜任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因此,应用型“职教研究生”不但要有坚实的职业教育理论水平,深谙职业教育规律,而且还要“具有从事教学工作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包括了解学生情况、制定教学计划与方案、设计教学程序、课堂讲授与板书、演示与实验、课外活动组织及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教会学生学习和评价教学效果等教学技能。 ”[5]
(三)管理协调能力
管理协调能力是应用型“职教研究生”的关键能力。不管是在教学还是科研中,项目的完成往往是团体合作,共同努力的结果,单靠个人力量是不能完成的,只有通过管理协调才能促使工作高效和谐的完成。应用型“职教研究生”要能够承担起教育行政机关、职业院校、事业单位培训以及大型企业的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发挥良好的组织协调作用。
这三种能力分别从三个维度对研究生能力进行描述,并且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例如,理论提升能力可以促进教育教学能力,因为实践是要有理论来作指导才能更好地进行,研究生较强的研究能力和理论提升能力理所当然能促进自己教学能力的增长;再比如,研究生的管理协调能力强,他获得的信息就多、就快,这不仅是对自己的教学必须的,而且这也是研究也是基础。因此,可以说这三种能力共同构成了“职教研究生”的能力空间。而且,这个能力空间的健康发展需要这三大能力的共同发展,不能偏颇。例如,偏于理论提升能力会使研究生成长为学术型人才,而偏重于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势必会使研究生成为一个简单的职业人。总之,应用型“职教研究生”的界定,从内涵上体现了此类型研究生应该具备的能力,为其培养方向和制定相关的培养方案提供了依据,是应用型“职教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的基础。
三、应用型“职教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
应用型“职教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各培养单位关于人才培养方向和规格的具体规定,是该专业方向研究生应该达到的标准,是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依据,是教育评价的基点。从人力资本理论的角度,研究生的目标定位要遵循自由市场法则,根据社会对这一学科的人才需求,培养与社会岗位相对应的人才。
(一)定位原则
从社会需求出发,应用型“职教研究生”应该具有较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并能够将掌握的理论知识创造性的用于解决实际工作问题。因此,要以专业性、应用性和创新性为原则进行培养目标的定位。
1.专业性。专业性是应用型“职教研究生”目标定位的基本原则,没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实践运用就成了无源之水。应用型“职教研究生”的专业性,即要求研究生要掌握坚实的职业技术教育学理论知识,具有现代的职业教育理念和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如了解国内外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的发展过程和最新成果,熟悉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拥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知识,较好的掌握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具备沟通与交流、组织课堂学习、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进行教育改革实践等一系列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2.应用性。应用性是应用型“职教研究生”目标定位的核心原则,是区别于学术型人才培养方式的根本之所在。应用型“职教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应侧重于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培养能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教学方法,为职业教育领域的课程改革、专业改造、评估组织、教师培训、职业指导和学生辅导等工作提供专业性的理论指导。同时还要不断拓展自身的基础理论水平,延伸自己的专业研究领域。通过系统的训练和学习,不只局限于职业教育领域的工作,而且能够胜任与专业相关的各个行业,如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提供者,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培训管理人员,充分利用专业背景扩大自己的就业面。
3.创新性。创新性是应用型“职教研究生”目标定位的必要原则,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实践应用的活水之源。应用型“职教研究生”面向的研究领域更具针对性,其培养的核心是将先进的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用于指导实践,发挥面向社会服务职教的应用职能,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进行研究,而不是局限在基本理论和规律的探索上。所以在目标定位上,应用型“职教研究生”除了掌握了较深的专业知识,还应提高自身适应能力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适应变化发展的实践领域,并能够利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进行创新性发展。
总之,这三个原则是层层递进的。应用要建立在专业背景的基础之上,但又不仅仅局限于应用已有的知识储备,而应该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不断的突破创新。三个原则的交互作用促使“职教研究生”在完善自我的同时,满足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二)目标内容
从人力资本构成要素来看,应用型“职教研究生”的构成要素有以下几点:在素质结构上,应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知识结构上,应掌握本学科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熟悉所研究领域的发展动态;在能力结构上,应具有研究和解决职业教育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在健康状况上,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结合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来看,可以将应用型“职教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为:为教育院校、教育行政部门和企业管理培训部门等相关机构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熟悉职业教育发展情况,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先进的教育教学技术,具备独立的科研能力、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胜任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培养严谨的学风和科学的态度,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2.具有现代的职业教育理念,熟悉国内外职业教育发展动态。掌握扎实的职业教育基础理论,先进的教育教学技术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一门外语,查阅相关的外文文献资料。
3.具备独立的科研能力、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创新意识。能够独立从事职业教育实践研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职业教育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通过不断的探索学习,积极将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和新的研究方法融入到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当中。
4.身心健康。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强健的体魄,掌握一定的卫生健康知识,具备与将来所从事岗位相关的特殊心理素质。
四、应用型“职教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的措施保障
在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指导下,应用型“职教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要想科学合理、凸显成效,就必须采取一定的利于经济发展、教育投资均衡、教育投资收益率扩大和培养目标合理定位的保障措施。其中,转变培养观念是前提,由市场决定研究生的培养趋势,有效发挥研究生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改革人才培养计划是基础,从学科健康发展的角度,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比例,转变教育投资的不平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关键,从提高就业和降低培养成本出发,扩大教育投资收益率;构建新的评价体系是保障,将评价的重心转移到实用研究和实际效益上来,建立研究生培养的社会评价体系,促使培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一)观念保障:转变培养观念,增强服务社会的意识
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是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相对短缺,因此要转变以学术型为主的传统培养观念,由市场来决定研究生的培养趋势,有效发挥研究生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首先,从就业的质量来说,应用型研究生掌握到实际有用的知识,能把知识较快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直接适应岗位需求。其次,从人才需求的数量上来说,应用型研究生能够满足经济发展对此类人才的大量需求。最后,从服务经济建设来看,现代产业体系高速发展需要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提供智力支持,以促进技术创新和人力素质提高,从而赢得持续竞争优势和更大发展空间。由此,要通过增强服务社会的意识,促使“职教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合理定位。
(二)计划保障:改革人才培养计划,加大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投入
要克服教育投资在学术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上的结构性失衡,应学习国外先进研究生培养机制,结合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实际情况、社会对硕士研究生能力的要求以及博士生培养的需求,改革人才培养计划,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比例。按照世界的通用做法,硕士研究生教育为就业准备应以应用型为主,而学术型人才的培养放在博士生教育阶段。借鉴美国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学术研究型和学术应用型的比例可设为3:7,以学术应用型研究生培养为主体,逐渐将三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为主向培养学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由此,通过人才培养计划的改革,来保障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投入。
(三)投资保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教育投资收益率
在当前研究生就业形势不理想的情况下,加强应用型研究生教育有利于研究生就业和实现投资回报,也有利于学校和用人单位充分利用资源、降低培养成本。从个人层面,应用型研究生能够较快适应岗位需要,获得社会认可,较快实现个人的投资回报;从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层面,各培养单位应该充分了解岗位对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能力要求,转变过去只顾培养不问就业的思想。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坚持实践性原则,有效利用学校资源培养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应用型人才。另外,各培养单位还应立足自身的培养条件,积极与科研院所、企业等单位进行联合培养,以降低学校的培养成本,减少用人单位用于培训的时间和成本。在目标定位上,将两种类型的培养严格区分开来,学术型研究生要在理论研究上进一步加深,应用型研究生一定要突出培养过程的应用性,以凸显各自的特色,提高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
(四)体系保障:构建新的评价体系,促使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要避免研究生的目标定位与市场需求脱节的情况,需改革现行的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建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社会评价体系。制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和评估标准时,在中期应加大对研究生实践环节的考核,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着重考察学生应用研究能力;在学位论文上增加对论文实用性的要求,鼓励学生将论文重点放在职业学校急需解决的问题上,重点考察其研究结果的应用性和实际效益;在选择评价的主体时,培养单位应联合教育行政部门、社会用人单位和学生自身共同参与评价,使得评价结果符合国家的政策需要、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和学生的自我发展要求。通过多元评价,提高硕士研究生的社会认可度,同时也促使人才培养工作可持续发展。
[1]陈应鹤.人力投资与经济增长——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述评[J].社会科学,1991(06).
[2]袁冬梅,刘子兰.加强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的经济学解释[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07).
[3]百度百科.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3604584.htm.
[4]侯健,赵辉,干波.应用型硕士研究生素质培养的定位与模式[J].中国成人教育,2007(03).
[5]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2).
[6]刘合群,金华.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及实践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9(28).
[7]罗匡.我国职业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
[8]王胜男.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模式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
刘合群(1953-),男,湖北黄石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育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学;金华(1985-),女,湖北麻城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原理。
广东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职业技术教育学应用型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项目编号:10GJXM-MS37),主持人:刘合群。
G712
A
1001-7518(2011)36-0010-05
责任编辑 殷新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