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金融危机给高职院校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2011-02-21□李

职教论坛 2011年13期
关键词:办学特色院校

□李 星

论金融危机给高职院校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李 星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高职教育和高职院校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文章全面探讨了金融危机下高职院校谋求发展的瓶颈问题,认为把握机遇、寻求契机是高职院校谋生存、求发展的必然选择,并就如何转“危”为“机”进行了探讨,以期对高职院校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金融危机;高职院校;机遇;挑战;思考

自1999年6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实施以来,经过10多年的发展,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逐步确立,高职院校学校数与招生数已占整个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高职教育成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职教育主力军、主阵地的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并输送大量符合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任,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此次金融危机爆发对世界经济领域及相关产业都造成了巨大冲击,我国高等教育同样不可避免地也受到了冲击。高职院校由此所面临的挑战、机遇都是前所未有的,是危机,还是机遇?如何正确审视金融危机下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和总结,以此推动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

一、高职院校谋求发展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但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却难以满足发展要求。加上受国际金融危机及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高职教育并未真正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形成自身发展的某种优势,高职院校在谋求发展中面临着重大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同度不高

高职教育虽然很早就被纳入到普通高等教育管理体系当中,但长期以来都是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附庸,所处的地位并不高,一直被划定为低层次的高等教育。高职教育的学历较低,只有专科文凭,加上高职院校每年的招生分数并不高,生源质量难以保证,与普通高校招收的学生相比,学生素质明显偏低。同时,社会上轻视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和一些用人单位重学历、轻能力的传统用人思想依然存在,导致社会对高职教育的整体认同度并不高。

(二)高职院校的办学经费较为短缺

随着高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对资金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加上办学成本在逐年增加,学校发展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资金短缺问题,办学经费不足已经成为制约众多高职院校发展的突出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国家对高职教育的财政拨款的基数过低,投入不足,对高职院校的投入普遍低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投入;二是近年来国家银根紧缩,高职院校贷款极其困难;三是高职院校自身创收能力不足。

(三)“双师型”教师资源比较匮乏

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好学校的关键所在。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师资数量不足、结构失衡、质量不高等问题逐渐显现,尤其是既具有教师资格、又具有相关专业技能的“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已成为高职院校的一个普遍现象。加上高职院校师资待遇偏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导致一些有实际工作经验和技能的骨干教师和专业教学带头人流向机关、企业,“双师型”教师的外流现象较为严重。

(四)办学特色不够鲜明

办学特色不仅是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灵魂,而且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有特色才有竞争力。长期以来,办学特色不鲜明始终是困扰高职院校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办学“趋同”现象比较普遍,办学活力并没有得到充分激发,自我封闭、自我循环的现象还没有完全根除,办学特色不够鲜明。

二、高职院校化“危”为“机”的可能性与现实性

(一)可能性分析

1.国内形势的新变化为高职院校发展提供平台。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为积极应对此次金融危机,中央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发展和维护稳定的政策措施,地方各级政府也相继配套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政策的累积效应逐步显现,为高职院校继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2.从国际形势上看,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主题,谋和平、求合作、促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新科技革命等为我国高职教育的改革发展带来了更多机会和更大空间。

3.金融危机及我国政府的应对措施为高职院校毕业生走向农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当前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扩大内需,改善民生以及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积极拓展农村市场等措施为高职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加上国家正在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急需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参与其中,由此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和发展机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职院校就业压力。

(二)现实性分析

1.中国国情有利于高职教育和高职院校的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它为高职教育与高职院校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入,高职教育在社会经济尤其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高职教育的主要功能是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和输送大量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技能型、应用型人才需求日益增加,为高职院校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2.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快了高职教育改革步伐。金融危机导致经济环境趋紧,市场对各种人才的需求急剧萎缩,高职教育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加上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的不尽科学合理,致使在人才培养规格上严重滞后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高职院校必须深化改革,不断发展完善自身,强化服务社会的功能,才能肩负推动和谐社会构建的重任。

3.具有良好的区域发展优势。高职院校要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瞄准市场,努力把科研优势和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发挥高职院校嵌于并辐射广大农村地区的区位特点和优势,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三、高职院校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思考

笔者认为,在金融危机下高职院校的发展是危机之中有契机,挑战之中有机遇。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高职院校要积极应对挑战,努力从“危”中寻“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一)紧跟形势,从外延扩展向内涵提高转变,增强社会的认同度

高等教育在经历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历史性跨越之后,已经从硬件和空间建设为主的外延式发展逐步转移到以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轨道上来。构建大育人格局,推进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应成为高职教育的首要任务。[2]只有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让高职院校的学生具备过硬、扎实的专业能力,适应岗位需要,才能逐渐提高职业院校学生在社会和家长心目中的地位。首先,要紧跟形势,乘势而上,加快发展。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围绕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增加投资、改善民生,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和谐稳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及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颁布,对高职院校的未来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引作用。高职院校要抢抓机遇,创造条件,乘势而上,形成规模效益,加快自身发展。其次,要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质量是高校的立身之本,质量本身就是发展,而且是更重要的发展。面对愈来愈激烈的竞争环境,要认真抓好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特色专业建设等工作,促进高职院校科学发展。再次,要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夯实学校发展基础。根据高职教育发展需要,建设一支符合高职教育规律和特点的教师队伍显得尤为紧迫。高职院校要通过自主培养、自我完善、主动引进等形式,采取政策引人、待遇励人、机制管人、感情留人、事业稳人等有力措施,注重教师队伍双师结构建设和双师素质的培养,精心打造一支结构合理“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同时,做到专职与兼职相结合,兼职教师是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构成的一个显著特色,是“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来源。[3]根据专业特点和教学需要,聘请校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技术工人作为兼职教师,注重学生动手能力与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强调学用结合,保证教学质量。

(二)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增加办学经费

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的是,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上强调实践性和实用性,要求高职院校必须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办学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紧根高等教育发展趋势,采取多种渠道筹集资金,解决高职院校办学经费不足的问题。首先,国家要进一步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支持力度,与相关政策配套的各项保障措施要及时跟上,尤其是资金投入,要保证高职院校的教学条件、仪器设备、师资培养、学生实训实习等及时满足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同时,地方各级政府也要保证对高职院校在资金、政策上的投入和支持,力求有效解决高职院校办学成本高与实际投资低这一突出矛盾。其次,要进一步挖掘高职院校内部资源,兴办各种产业,争取经济效益。要结合办学特色,围绕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实行产教结合,实现双赢。在搞好与校外企业合作的同时,充分挖掘学校内部资源,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利用现有的设备和师资力量,大力发展校办产业,为高职院校发展积累资金。再者,要积极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在法律和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大胆进行体制和机制的变革,采取灵活多样的融资策略,多渠道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办学,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通过银行贷款、后勤社会化、组建教育发展公司、争取广大校友及海外著名人士捐赠等形式,积极为学校办学筹措资金,推动高职院校快速健康发展。

(三)突出优势,彰显特色,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高职院校办得好坏,不在规模大小,关键是要办出特色。有特色才能上水平,有特色才有生命力。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高职院校必须突出特点,全力打造特色专业,走特色发展之路,学校才会有生机和活力。一是根据学校所处层次、历史传统、专业结构和办学定位,找准方向,打造品牌,凝聚学校办学特色。二是坚持彰显特色优势,着力提高教育质量,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确立符合学校实际的特色人才培养战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培育有特色的技能型人才。三是通过继续做大做强品牌专业,突出优势专业,不仅辐射、服务于教学,而且通过一些标志性的科研成果,扩大学校影响。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使之与地方经济和产业布局结合更加紧密,有针对性地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推动高校与地方经济的良性互动。四是充分发掘利用地方特有的办学资源,有所为,有所不为,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针对职业岗位,突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使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规范通过实际训练转化为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五是要坚持创新。高职院校在实现自身长足发展的同时,要不断创新,充分发挥学校人才、专业等优势,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当中,紧密联系当地政府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形势和任务,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服务。要立足省情,明确思路,找准适合学校自身发展的路子,不盲目攀比、跟风,有所为,有所不为,科学发展。六是要转变观念,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就业问题事关国计民生,直接影响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当前就业市场竞争激烈,高职院校要积极转变观念,增强市场意识,在巩固原有市场的情况下,不断为毕业生拓展就业渠道,广开就业门路,增加社会服务功能,实行招生与社会需求相对接,就业与市场需求相对应,促进毕业生就业。

总之,高职院校要正确认识此次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和挑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准确把握世情、国情,立足省情,认清形势,借“危”见“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走出传统办学模式,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强化学生就业能力,凸显高职特色,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大会的报告[R].人民出版社,2007(10).

[2]周建松.试论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特色和水平的内涵要素[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0).

[3]唐惠龙.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探究[J].教育与职业,2009(5).

李星(1974-),男,江西南昌人,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G718.5

A

1001-7518(2011)13-0086-03

责任编辑 刘扬军

猜你喜欢

办学特色院校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特色种植促增收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完美的特色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