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陈汤加味治疗小儿迁延性肺炎200例
2011-02-21孙建民冯士丽周朴华
孙建民,冯士丽,周朴华
(1.黑龙江省大庆市120紧急救援中心,黑龙江大庆 163311;2.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四医院,黑龙江大庆 163712;3.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二医院,黑龙江大庆 163411)
小儿肺炎是儿科的常见病,是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1],严重危害小儿的身体健康。此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尤以冬春二季为多见,早期有发热、咳嗽、喘等临床表现,肺部听诊可闻及细小湿啰音或胸透显示炎症改变;病程1个月以上,虽经治疗,仍具备上述一项症状加一项体征者,即可诊断为小儿迁延性肺炎。在临床实践中,笔者运用二陈汤加味治疗小儿迁延性肺炎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门诊患儿200例,其中,男108例,女92例;1~3岁34例,4~7岁138例,8~14岁28例,其中,婴幼儿占86%。早期应用抗生素等西药治疗者106例,占53%;单纯应用中药治疗7例,占3.5%;中西药同时应用者87例,占43.5%。本组病例有合并症者56例,占28%,兼合并佝偻病者26例,营养不良者12例,消化不良者18例。凡采用本方观察者,停用其他中西药物。
1.2 适应证选择
随着当代医疗技术的日益发展,各类抗生素不断问世,一方面,因大部分患儿家庭中自备价格昂贵的抗生素,小儿遇到感冒发烧不经医嘱而滥用,造成菌群失调而迁延难治;另一方面,由于抗生素类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患儿产生耐药性且久治不愈,亦有素体虚弱,如:营养不良、佝偻病、消化不良等疾病并发肺炎者,以上各类疾病非中药所不能及。观察其临床症状,大多表现为久咳不止、咳痰不爽、纳差腹胀、时作呕恶、神疲烦躁、气急不明显[2],常伴不规则发热,舌淡苔薄,脉细数;双肺呼吸音粗,有少许干湿性啰音;试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往往正常,中性粒细胞增加;X 线检查肺部可提示肺纹理增粗,肺野透亮度降低,或见小片状或小斑状阴影。
1.3 方法
二陈汤是中医治疗痰证的常用方剂,以二陈汤为基础,方中半夏、陈皮主要是燥湿化痰;茯苓、甘草健脾益气[3]。选择处方时根据患儿对苦药难以接受的特点,尽可能选用饮用易行的药物加味治疗,在咳喘、痰多表现为肺气不宣时加杏仁、苏子;频咳痰多、咳痰不爽时加瓜蒌、桔梗;久咳不愈反复发作肺阴不足时加沙参、麦冬、百合;体温高时加石膏、金银花。
1.4 疗效标准
治愈:无发热,不咳喘,肺部听诊正常,胸透正常,中性粒细胞正常;好转:咳喘减轻,但胸透或肺部听诊有一项未恢复正常;无效:1周内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无明显变化。
2 结果
200 例患儿中治愈177例(88.5%);好转16例(8.0%),无效7例(35.0%),本组病例总有效率为96.5%。
3 典型病例
患儿1,6岁,以发热、咳嗽到儿科就诊,诊为支气管肺炎,用青霉素抗感染治疗2周,体温下降,但咳嗽不止者转中医科治疗。查:咳嗽、咳痰不爽、时作呕恶、不欲饮食,舌质淡,苔白,脉细数;试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X 线检查纹理增粗,胸透见小片状阴影。投二陈汤加味二剂,处方:半夏5g、陈皮 5g、茯苓 5g、甘草 3g、桔梗 3g、杏仁3g、苏子 3g。 服后咳嗽减轻,食纳转佳,再服三剂,药尽病除。
患儿2,男,5岁,素有肺炎病史,因气候变化病情反复发作,多年进出医院,始终不能治愈。查:患儿面色萎黄,毛发憔黄不润,鼻根部发青,形体瘦小,发育迟缓,表现为咳嗽阵作小痰、四肢欠温、动则汗出、为欲饮食,体温37.5~38.0℃,试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7.6×109/L,中性粒细胞84%,双肺湿性啰音经久不消,胸部透视可见点、片状阴影,舌质淡,舌尖红,苔白而润,脉细数。治以健脾燥湿,润肺止咳。处方:半夏5g、陈皮10g、茯苓 7.5g、甘草 7.5g、沙参 7.5g、麦冬 7.5g、百合 7.5g。二诊:服药后咳嗽减轻,仍见不规则发热、食欲不佳,上方加石膏 20g(先煎)、金银花 15g、瓜蒌 7.5g,共三剂。 三诊:服药后咳嗽减轻,湿性啰音消失,但仍食欲不振、时作呕恶,用二陈汤原方治疗,四剂后诸证痊愈。
4 讨论
二陈汤出于《和剂局方》,由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四味药组成(原方尚有生姜、乌梅,今多不用)。因方中半夏、陈皮二味以陈久者良又无过燥之弊,故以“二陈”名之,药仅四味,但配伍严谨,以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为其功效。该方治疗湿痰咳嗽,症见痰多色白、胸膈满闷、纳呆腹胀、时作呕恶、神疲烦躁,舌苔白润,脉细弱无力。方中半夏为君,取其辛温性燥和胃、燥湿化痰之功,故《药性论》曾有“消痰,下肺气,开胃健脾止呕吐,去胸中痰满”之论述;陈皮为臣,能理气燥湿、消食开胃,使气顺而痰消,故《别论》谓“下气,止呕咳”。《本草》说:“苦能温能燥,辛能散,温能和,其治百病,总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佐茯苓健脾渗湿,湿去脾旺则痰无由生;取甘草调和诸药,兼可润肺和中,共奏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效[4]。
二陈汤的药物组成近代药理研究表明,半夏所含生物碱有促进唾液分泌作用,煎剂能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有镇咳镇吐作用;陈皮对消化道有缓和刺激作用,有利于胃积气排出,能促进胃液分泌,有助消化,能刺激呼吸道黏膜,使分泌量增多,稀释痰液易于排出;茯苓煎剂有镇静作用;甘草镇咳,口服后能覆盖发炎的咽部黏膜,减少对它的刺激,从而发挥镇咳作用[5]。
根据中医辨证方法随证加减方药:①咳喘痰多时,加杏仁以镇静呼吸中枢,加苏子以增强半夏、陈皮化痰降气之功效,使肺气通利,咳喘自平;②频咳多痰、咳痰不爽时加桔梗起镇咳、解热作用,再加瓜蒌抗菌共助陈皮稀释痰液,从而宽胸散结,畅气涤痰;③久咳不愈反复发作兼肺阴不足时,加麦冬提高耐氧能力,加沙参降温润肺,加百合润肺止咳,使阴液充足,虚火自清;④体温增高或低热不退时,加金银花抗菌消炎,减轻肺脏病变,配石膏清热泻火除烦,使热退痰消,咳嗽自止。
在临床实践中,笔者认为,二陈汤的临床运用,总是以痰湿为其典型证候,咳嗽以痰多、色白质稀为特征[6]。运用此方时,不论患病时间长短,性质属寒属热、属虚属实,都可随证变化施用,此方适应证广,药性平和,患儿易于接受,因此在治疗上得心应手,屡试屡验。
[1]王慕逖.儿科学[M].4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47.
[2]张树生,肖相如.中华医学望诊大全[M].太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36.
[3]方凤.小儿呼吸病临床诊疗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29-141.
[4]许济群.方剂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95.
[5]方文贤,宋崇顺,周立孝.医用中药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38,458,597,858.
[6]赵金铎.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