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
2011-02-21刘建桥
刘建桥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是与中学其他学科全然不同的一门学科,其独特性表现在3个方面:综合性、发展性、工具性。信息技术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它涉及众多的基础学科和边缘学科。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带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内容需要不断地更新,也就是说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目前的教学内容也在随之不断更新。另外,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生活的情况越来越普遍,信息技术技能的掌握将成为当今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笔者认为,信息技术的教师要做好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工作,就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认真研究新教材和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是要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构建健康的信息文化。
新课程的设置是在高中阶段统一学习必修模块,并至少选修一门选修模块。通过必修模块对初中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升华,让学生更全面、系统地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能健康地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合作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单纯学习某几个常用软件的使用,通过选修模块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进行个性发展,让他们能够在高中阶段较深入地了解和学习他们感兴趣的某一领域。
2 揭开信息技术的神秘面纱
对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课是一个陌生学科,大多学生有很大的神秘感。首先注意帮助学生揭开“信息技术”这个神秘的面纱,让学生沿着正确的轨道去汲取新鲜的知识。这样从开始的教学中首先把信息技术从“原始——先进”的发展过程给学生讲清,让学生了解到信息技术不是才有的,而是早就存在的,只是没有明确提出。从理解简单落后的信息技术,上升到了解当今最先进的信息技术,这样学生便从思想上对什么是信息技术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攻破了这一难题,顺理成章地过渡到处理信息的手段或者工具。也是从处理信息的原始工具讲起,逐渐讲到当今处理信息的最先进的工具——计算机。提到计算机,学生就不那么陌生,引导他们回答在哪些地方见到过计算机,这样便引出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由此介绍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从原始的计算机的构造及功能讲到当今最先进的计算机的构造及性能,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计算机的基本结构的演变和性能的提高,了解计算机这个高科技产物的惊人发展速度,继而从心里佩服这个先进的产物,逐渐开启好奇之门。有了这些基础,接下来的工作就很容易做了:讲述计算机中的信息是怎样表示的;计算机是怎样处理信息的;信息技术中的几个热点问题及计算机的安全问题;等等。
3 进行充分的课前备课
要上好一节信息技术课,笔者认为,课前的备课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上课之前就应该认真考虑整堂课的实施过程,要仔细理顺整堂课的教学思路,要认真考虑各个环节具体如何去实施。比如,哪个地方要详细讲,哪个地方要简练讲,哪个地方要演示,哪个地方要学生自学,哪个地方需要学生间的合作、探究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该分为几段来实施教学,这样的实施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可能会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这些细节,教师的备课想得越周全,在具体的授课中,教师的应付就会越加自如,为一节成功的课打好基础。
4 对教学内容进行适时、适当的调整
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突发需求或兴趣,结合本校教学资源的配置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适时、适当的调整。笔者在进行Word教学时,有一天,学生突然无法进行文档保存,而且都是提示“内存不够,无法保存”这一错误信息。笔者查看文件夹,发现存在desktop.ini和folder.htt这两个文件,知道是电脑感染尼姆达病毒所致。联系到本学年度有“计算机病毒”的教学,笔者觉得这个问题可作为引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病毒”兴趣的一个契机,因此临时决定将这一教学内容提前进行。于是笔者告诉学生:“无法保存是因为计算机病毒在捣鬼,老师请你们自己亲自动手来抓抓这个‘捣蛋鬼’。”接下来开始讨论:抓“捣蛋鬼”的方法→找相关资料→通过什么途径来找这些资料。总结得出结论:可以通过查阅计算机期刊、请教电脑高手、上网查询等方式来找计算机病毒资料。最后布置课外作业,要求学生用最适合于自己的方式找出刚才所遇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法。
5 打破课本内容的束缚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分为6个模块:一个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5个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库管理技术和人工智能初步。从课程的这种结构布局可以看出,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基础上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是今后一段时期高中信息技术课的主要任务。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已经从过去的培训编程人员、传授应用软件的使用升格成今天的培养公民的信息素养。因此,每个从事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教师都应该尽快适应这种变化,在自己的日常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来,不能局限在课本的范围之内,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应尽可能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6 借助合理的辅助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针对理论性强的教学内容,设计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2)设计合理的评价方式,以评促学。合理的评价方式为学习提供导向,促进学生发展。评价可以是某节课、某单元或是长期的过程性评价。例如每个班以学习小组作为共同学习、互帮互助和相互评价的单位,小组成员相互监督,促进彼此的发展进步。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回答、作业、交流、操作等学习行为要进行及时评价,对学生的优点和特长予以肯定和激励,把这些作为学业评价的依据,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3)排除无关干扰,紧扣主题教学。信息技术的学科教学受到许多许多因素的干扰,尽量排除干扰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课堂上要细心观察、勤于走动,对不良课堂行为要及时发现,并尽早控制。
4)加强课堂管理,为教学保驾护航。有效的课堂管理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信息技术教师与学生接触较少。对学生不太了解,不利于课堂管理。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合理编排好学生的座位,准备好相应的学生名单,在提问或是学生做作业的时候直接呼唤学生的名字,这能使课堂管理的效率事半功倍。此外,教师应该从第一节课开始就重视课堂纪律管理问题,避免不良学习习惯的形成,并且多与其他教师、班主任交流课堂管理方面的经验,提高自身的课堂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