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刍议
2011-02-21马立
马立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全面地关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乐园,有效的课堂教学重视教学过程的探索性,重视教学中师生的交往与对话。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获得协调发展。新教材、新课标、新理念要求教师有新的教学思想,建立新的课堂模式,从而有效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如何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呢?
1 课前精心备课
1.1 强调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考虑,以更好地实现课程的总体目标。
1.2 吃透“教材”,把握教学内容
传统的观点通常把教材狭义地理解为教科书,而现在,最普遍的广义的说法是:教材包括教师的教学行为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无论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理解,教材都是“教”与“学”的材料。教学活动就是以它作为师生之间的媒介而得以展开的。而新课改又要求教师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所以,潜心钻研教材,把握和挖掘教材的科学性、思想性,体现教材的趣味性,是教师开发教材的“课程潜能”、整合教材、设计教学的重要思想基础和必要前提。
1.3 注重教学问题的生成
在备课中考虑问题的生成,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学习活动,预测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能会产生什么问题。把提问题的权利还给每一位学生,真心做到“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服务。
1.4 精心设计课后训练
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作业练习,在新、趣、实上下工夫。
2 教学思路清晰,并要不断批判反思
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师在熟悉教材、研读教材的同时,逐渐会产生一个如何教的完整的思路。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诱导即是教学思路诱导的过程,即是教学思路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地进行批判反思。正如我国有的教育学者认为的那样:“有效教学既是一种技术或策略,同时有效教学也是一种观念,它要求每一个教师超越一般的、共同的技术,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反思对于学生学习来说非常重要,对于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也具有重要作用。
敢于经常反思过程的教师,正是像临产的母亲经过终身难忘的阵痛后才感受新生的活力。他们有一种兴奋的感受,认为自己的实践是有目的的。在参与实践过程中,他们能够正确理解和对待教师的权威,打破传统的权力机制和师生关系,通过自由民主的教学对话创造和谐的情感氛围,促进学生进行最有效的学习。
3 重视教学过程的实施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把握分寸,恰当地讲。蜻蜓点水或过深过透地讲都无助于学生的文化积累和思维锻炼。但重要的是注意激活学生的课堂思维,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创造一个互动的教学氛围。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单独的“教”和不依赖于“教”的“自学”都构不成“教学”。教学是师生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与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教学是一个发展的、增值的、生成的过程,可以这么说,没有师生之间的交往或互动,就没有教学。
在课堂上通过各种有意义的生活情景、社会情景、问题情景的创设,使学生兴奋和活跃起来,激活学生原先的经验,激起认知冲突,变被动的大脑活动为积极主动的思维,有效地促进新的学习信息与已有经验的耦合。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后,倡导“合作交流”,改变“一问一答”,让学生通过发现式学习自己去探索新知,学生在强烈的认知冲突与合作交流中获得学习体验。在解决问题中,学生还将不断地强化和拓展学习体验。同时要引导学生质疑,鼓励学生进行有效的、民主的对话,在沙龙式的课堂思辨中擦出创新的火花,在有价值的课堂论辩中使学生成为有自己思想的学生,从而形成新的思维成果。
在课堂上适度的提问是很有必要的。提问是组织教学、启发学生思维的手段,能帮助教师探索并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师应熟悉教材和学生,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提问。提问应有一定的导向性,如导向文化感悟、品格修养等,促进学生的思考。这样的提问和由提问引出的讨论就有利于学生思维素质和思想素质的养成。另外,教师应善于运用教学话题,提供一个讨论中心,围绕这一中心引出多个问题,问题的解答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使课堂交流呈现多向性。
4 注重激励评价
教学作为一种师生以课程为媒介的主体间的交往活动,其实际效果取决于师生双方的合作。诚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研究教师特质,要研究教师的知识与行为,要研究教师的效能,要研究教室的生态等,但教学有效性的核心价值是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而不是为了评价、选拔教师,并作为评价教师教学品质的依据。因此,有效教学不仅要关注效率,更要关注教学中人的生存状况,尤其是师生的生存状况。也就是说,教学的有效性不仅仅是从教师教的角度考察教师教了什么、怎么教的,更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过问一下:我在学业上是否有进步?我在情感上是否更爱学习了?我在道德上是否得到提升?
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与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换言之,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辛苦、认真,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从这个意义上讲,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那么,学生应当获得怎样的发展呢?发展作为一种开放的生成性的动态过程,不是外铄的,也不是内发的,人的发展只有在人的各种关系与活动的交往中才能实现。因此,不能只从孤立的个体的角度来设定对发展的要求,而应以关系与活动为框架思考教育应以学生“什么发展”为本的问题。所以,学生的发展只有在与他人、与环境的交往中才能实现。
5 教学手段多样
现代教学媒体是指利用各种电教媒体,如电视机、录音机、幻灯机、投影仪等,把形、声、光、色等结合起来融入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立体感官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更是现代化的高效率的教学手段。它能创造出一种崭新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学习的轻松与快乐;还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总之,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主渠道。教师应运用自己的教学艺术,尽可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使每堂课都成为有效教学。但如何使课堂教学有效,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它可以说是老生常谈,也可以说是新课改下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充实自己,才能找到更有效的方法。优秀教师对教学质量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成功的教学是一个不断试验的过程,是终生的学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