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创造性思维培养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2011-02-21严志松
严志松
目前传统教学中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仍在妨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体性,改革实验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1 明确教学活动,展开探究活动
教学设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习者的学。教学活动的设计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引导学生明确重点问题。重点问题应根据课程标准,结合课程内容来确定,一节课可以有一个或多个重点问题。第二步,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围绕重点问题展开探究活动,使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体验过程与方法,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这是教学设计的中心活动。在开展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应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设置一些子问题,分解难点,引导学生由解决子问题逐步过渡到重点问题,最终达到解决重点问题的目的。第三步,引导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重点问题。这个过程不但可以巩固新知识,扩展新知识,完善知识体系的建构,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改变观念,转换角色
传统的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必须接受新的课程观、知识观、学生观、人才观和教师观,用新的教育观念指导自己的教育工作。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强调民主教学、启发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这对传统的“讲授——接受”式教学模式主导下的教学方法以及在这种教学模式和方法下构建的教师能力结构提出严峻的挑战,要求教师必须转换教师角色,调整教学策略,改变教学行为,并具备多种教学方法的整合能力。同时,教师教学的阵地从教室、学校向广阔的社会延伸,形成大教育的格局。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活动组织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创新实践能力以及社会活动能力。
3 创设情境,鼓励自主学习
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带着任务学习,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确定具体的探究任务时,教师可以由启发式讲解入手,设疑激趣,将问题展示在学生面前,把学生引入相关的问题情境中,迫使学生进入思维阶段,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明确探究的目标,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并且及时让学生走上讲台,体验发现的乐趣,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并让学生自己提出想要解决的问题。使学生有了探究的目标后,教师只要指出书中的支持材料,就可放手让学生围绕“任务”进行一系列探究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发现。实践证明,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平等愉悦的学习氛围,开放自主的学习情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刻苦钻研精神。
教师引导,让学生通过自主尝试、实验、交流,同角度地探究出问题的解决方式,极大地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整个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的过程中,教师要精讲、少讲,要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学习时间和活动空间,让他们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大胆探索,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 多做各种实验,培养创新精神
物理教材中安排学生实验,方法都只有一种,学生只需按部就班完成实验操作,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分组实验,教师在帮助学生掌握原理的基础上,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都进行一下实验。也许这样会造成一些“混乱”,学生得到的实验数据也许有的不够准确,但只要学生在追求既定目标的过程中有全局的观点,懂得取舍,在不同情况下善于分析、综合,就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的品质。
物理实验中的选做实验和课外实验活动也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既是物理课堂教学的补充,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学生获得系统的物理知识,主要来源于课堂教学,但大量的物理知识却来自于课外活动的亲身体会和实践。学生参加学科讨论、自制学具、小论文、小实验、小发明等各项活动,不仅能帮助他们认识、理解、应用物理知识,培养他们各种思维能力,而且能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吸引他们去探索新的现象、新的规律。这是课堂上学不到的,更不是做几道习题就可以替代的。只有把课堂教学和课外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挖掘他们的创造才能。
例如,在下课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利用废旧材料制作测电笔、指南针等。在学过“力”后,指导学生写小论文:如果没有摩擦力,世界会是什么样?摩擦力的实质是什么?在讲“库仑定律”时,启发学生将库仑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进行比较,发现两者在形式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且都是距离平方反比规律,但是两者为何如此相似,它们之间到底有何联系,至今仍是物理学界的一个谜,鼓励大家敢于设想,勇于探索,使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实验,理论和实验相结合,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学生书本上所学的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5 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自主学习
创新教学的构成要素是研究性、主体性、发现性、归纳性等,这就要求在实施教学方法创新的同时,用“创造性的教”为学生“创造性的学”创造环境和条件。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周围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通常有查阅资料、实验操作、走访专家、社会调查、问题讨论、现场观察等。结合物理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接触到大量的实际问题,在自主活动中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几乎所有的课题研究,首要的一步都是收集信息资料。有的从图书馆获取资料,有的从网上获取信息,有的采访专家,有的编写问卷调查表,有的通过实验获取数据。第二步是处理信息资料,或作出统计,或制成图表。第三步就是加工信息资料。因此,研究性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和加工信息资料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促进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例如,一位参与过研究性学习的学生谈道:研究性学习是个人兴趣、个性特长最好发展的方式,完全是一种自主创造性的学习活动。
总之,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物理学科的特点,通过教师的努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开发智力,提高素质,增加锻炼的机会,增强适应社会发展的意识,这样,物理教学才能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