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适宜技术在农村基层实施的新路径探析

2011-02-21胡凌娟房耘耘满晓玮周宇琼

中国医药导报 2011年18期
关键词:农村卫生技术推广卫生

胡凌娟,房耘耘,满晓玮,周宇琼

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北京 100029

本文所指的基层在农村主要是村一级和乡镇,在城市主要是社区。众所周知,我国卫生资源分布严重不均,农村卫生资源缺乏,卫生人员短缺,卫生技术较低,现有卫生资源无法满足农村居民防病治病需要。重视科研成果普及与应用,尤其是在基层和农村推广卫生适宜技术,是解决农村卫生问题的关键因素[1]。农村地区也存在不同的发展水平,适宜技术在部分基层地区所发挥的作用还没有完全显现。

从1991年开始,卫生部实施了“面农村、基层推进医药卫生适宜技术十年百项计划”(简称“十年百项计划”)。是我国面向农村和基层地区,从政府角度有组织、有计划进行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工作的计划,它以在广大农村和基层的应用为方向,每年推出十几项适宜技术,至今,共有200多项技术得到有效推广,一批具有安全性、有效性、易操作性以及低成本、低风险的卫生适宜技术得以推广并取得良好成效。随后,科技部又启动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及产品研究与应用”,项目扩大到17个项目省。

项目推广实施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尤其是在农村基层探索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符合老百姓愿望的一批技术得到应用,不仅给当地百姓的健康带来福祉,而且促进和带动了医务人员的学习热情。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社会成员的医疗和卫生保健消费行为具有明显的“正的外部性”,政府和劳动者所在的工作单位都是一定的受益者,在维护生命健康过程中应该起到应有的作用。许多适宜技术本身操作简便,效果明显,尤其是一些传统的中医疗法项目,更是广受欢迎[2]。比如耳尖放血法改善高血压病肝阳上亢症、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技术、小儿推拿治疗腹泻、湿疹技术等,在实践中深得基层卫生人员和广大群众认可。

在推广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因为项目设计的实施机构是依托各级公立医疗机构,因此各级公立医疗机构是推广适宜技术的主阵地,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就存在一些问题。有些省市综合医院在推广中医适宜技术时因为人员、技术、设备等因素,尤其是管理层面的不重视,造成推广效果较中医医疗机构差,而基层受限于技术力量不足,一些项目的培训和推广显得力不从心。在不断总结各地推广适宜技术的模式过程中,笔者认为有一种推广途径比较适合农村基层地区。2010年在山西古交市和其他部分省市调研时,发现当地在农村基层探索的一条推广途径比较有特色。他们在推广中医适宜技术时,不仅将有条件的公立医疗机构纳入,而且还吸纳了一些个体诊所,并扩充了一些村卫生室。这些个体诊所和村卫生室主要推广中医针灸推拿技术,尤其是以推拿为主。

1 主要特点

1.1 掌握关键和适用的技术

因为个体诊所普遍技术力量和设备水平不高,因此在选择适宜技术时更看重“能学能懂能用”的技术。比如小儿推拿治疗腹泻技术,小儿捏脊法防治感冒等,基层非常需要,广大群众主动寻求这些技术并积极宣传,使得需求不断增加。

1.2 结合自身优势,整合资源,主动学习

因为不是推广的主体,因此在积极争取学习过程中,非常珍惜培训的机会,掌握效果很好,不断主动学习,求师问教,要明显好于被动培训的效果。

1.3 因疗效突出、需求强烈,客观上促进了适宜技术的推广

我国卫生资源的现状是基层卫生发展不平衡,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很大程度上得不到满足,主要表现在医药费用过高,技术力量薄弱,不能满足需要。而疗效突出、费用低廉的适宜技术成为许多人的选择,这也客观上促进了适宜技术的推广。

1.4 不局限于适宜技术本身,扩大应用范围

在调研过程中,适宜技术的培训和学习一般是针对单项技术的推广,医务人员掌握1~3项技术开展诊疗活动。而个体中医师更倾向于多学多用,融合治疗与预防的作用。如小儿推拿技术不仅仅适用于发热、外感、湿疹、腹泻等疾病,更多的家长慕名而来只是为孩子做调理,改善体质,增加抗病能力。因此技术实施过程中,医师更多的注重需求,加大了预防性技术的推广。

综上所述,适宜技术在基层农村的推广,除了按照推广项目本身的统筹安排外,还可以考虑多条渠道,推广项目不应过多关注在治疗类技术,可以更多的考虑预防性技术,因为中医的特点和优势是预防、康复,只要对人们健康有利,无论哪一种形式都应为所用。“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示范研究”项目所推广的“适宜技术”就是指安全、有效、经济、方便易行、可持续应用的预防、诊断、治疗及计划生育技术[3]。所筛选的卫生技术在推广之前已经在持有单位临床应用了较长时间,有些技术还在一定范围内推广过。因此,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等已经明确。技术的“适宜性”主要体现在其难易程度能否为农村卫生人员掌握,其价格能否为农村居民接受[4]。在基层农村,决定适宜技术推广的主要是价格因素和技术防治效果。在调研中,也能明显感觉到当地居民对适宜技术认可后,会通过口碑宣传的方式,使技术得到快速推广。因此,在选择适宜技术推广时,可以考虑扩大技术推广的途径和方式。

2 扩大适宜技术推广途径应把握的要点

2.1 适宜技术的推广还在于做好需求预测

对于基层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技术应当尽可能地选择不依赖或少依赖于仪器设备的项目。即从农村居民的健康需求、当地收入水平、生活习惯和就医习惯以及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人员素质等综合因素考虑选择更多的适宜技术,保证适宜技术的有效供应。尤其是一些非常简便易行的项目,在临床已经非常成熟,而在农村地区的需求又很大,就应当积极组织培训和推广。这些项目操作比较容易,只要具备中医基础的人员都可以培训,培训范围可以扩大。调研中,一些个体诊所的医务人员甚至表示收费培训都可以接受。

2.2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扩大居民对适宜技术的接受度

对农村居民或社区居民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和适宜技术宣传,使之了解新技术,改进健康观念,接受适宜技术服务。比如小儿推拿项目,对于儿童防治疾病,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非常明显。如能充分利用这些适宜技术项目,将会很大程度上促进和改善基层儿童的健康状况。目前我国中医领域中儿科萎缩的现象非常严重,造成许多人想求助于中医对儿童的体质调理和健康促进,却找不到相应的去处。这其中宣传的作用是很大的。

2.3 中医基础好的地区可以率先试点

对于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考虑在医疗机构外扩大适宜技术的推广途径。调研中发现,一些中医基础较好或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居民对中医预防保健的需求要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医疗机构在推广一些技术时更多的是治疗性项目,预防保健型项目的开展就可以考虑在个体机构、村卫生所、乡镇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开展。未来健康的促进模式应该是依托家庭、依托社区,是一种身边的医疗服务,因此预防保健及基本医疗下沉到基层才是解决医疗费用居高不下的根本。

2.4 对确有需求的项目应扩大使用面

调研中一些项目在培训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些项目依赖的仪器设备或专有配方不能及时到位影响了应用,而一些非常受欢迎的技术因为局限于医疗机构,群众认知度低,影响了技术的推广。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部分个体诊所和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能够抓住大家接受度高的几项技术,扩大应用面,使得受益面明显增加。

3 结论

因此,笔者认为,在实施过程中不应将适宜技术的实施重点都放到公立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条件允许的地区,可以考虑更多地向基层辐射,依托个体诊所、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开展简单实用、疗效确切的适宜技术,在奠定了基础后,逐步展开更多的项目,这样接受起来更容易,认知度会不断增高。针对农村地区健康危害较大、经济负担较重、技术水平较低等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筛选一批适用于农村医疗卫生的中医技术进行示范推广,对提高农村卫生技术服务水平、减轻农民的医疗经济负担有重要意义[5]。这些推广项目中,基层更欢迎一些操作简单、防治结合的项目,那么中医的一些针灸推拿适宜技术就显得很有市场。因此不应当局限于现有推广渠道,在目前基层卫生服务需求还不能得到全部满足的情况下,只要对人民群众健康有利的做法都应当积极支持和鼓励。

当然,在依托个体诊所和村卫生室等推广中医适宜技术时,对其培训和准入要严格监管,应当鼓励有积极性、认真负责、责任心强,技术水平相当的人员进入适宜技术培训和推广的队伍,而不是一哄而上。因为有研究发现技术培训的掌握程度和卫生技术人员的学历、技术资格等因素有关[6]。因此,合格的人员进入培训队伍非常重要。尤其是个体执业者,她们在实施适宜技术时积极性要高于公立医院,能够将一些技术的实施发挥到村和社区,使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接受适宜技术的防治。只要有有效的监管和引导,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力量,促进适宜技术的推广。

[1]李顺平,李雪梅,孟庆跃.关于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的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9):622-624.

[2]黄瑞宝.卫生总费用变动与我国经济增长关系探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0,29(4):29.

[3]邹嘉明.关于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机制的思考[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2006,19(6):329-332.

[4]王健,孟庆跃,钟继灿.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影响因素定性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2009,47(7):135.

[5]刘峘,谢雁鸣,白文静,等.中医农村适宜技术筛选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1):97-98.

[6]任建萍,郭清,蒋健敏.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培训效果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09,28(3):28-30.

猜你喜欢

农村卫生技术推广卫生
卫生与健康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
对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的思考
卫生歌
汉中五轮驱动推进农村卫生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的几个认识误区
农村卫生
加快农村卫生人才引进培养 促进农村卫生持续健康发展
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探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