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信息化对教学的影响

2011-02-21马学华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年1期
关键词:信息化信息技术环境

马学华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教育出现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发展趋势,“黑板+粉笔”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受到现代信息化媒体的冲击,面临严峻挑战。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教育界抓住机遇,完成教育信息化的基本建设。我国也从2001年开始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目前中小学已基本开设信息技术课,校校通工程也在全国实施,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基础已基本形成。那么,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呢?

教育信息化来源于美国于20世纪提出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也称“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计划。其宗旨是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尤其是把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列入该计划中。简言之,教育信息化就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和教育相整合大致经历4个阶段:第一阶段,视计算机为一种独特的对象,专门开设计算机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编程、计算机文化、问题解决以及应用软件或工具等素养;第二阶段,利用计算机辅助传统教学和教学管理;第三阶段,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课程改革开始实施;第四阶段,教育传媒模式的变化,以信息技术为基础,进行整个教学体系的全面改革,使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形式甚至连学校结构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本文拟就信息技术和教育相整合第四阶段的情况展开一些基本的论述。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和基础是信息资源的利用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资源的利用依赖于信息技术的应用,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则表现出它与传统教学技术的不同特点、过程和作用,对课程教学效果有重大影响。

1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过程的特点

与传统教学过程相比,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育过程的特点为:1)有效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2)在计算机网络上实现资源的共享;3)电子教学媒体具有制作、更新速度快、信息容量大、成本低的优点;4)容易形成统一的技术标准;5)可以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与学习;6)可以对访问者进行适当的控制;7)借用大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材料;8)实现计算机管理教学;9)准确地对学生进行各种评价;10)促进学生的学习;等等。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所固有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努力学习和适应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思维方式,教师和学生必须学会使用各种计算机相关技术。运用信息技术时,对计算机技术、网络、媒体等有特殊的要求,有时会被严格地局限于计算机屏幕显示的结果,如果对信息技术运用不恰当,反而会降低学习效率,教师把太多的精力放在技术上,容易忽视学生的需求。

2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育过程的要素

信息技术教育过程是一个教师和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的各种功能和丰富的教育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它包含4个要素:教育者、学习者、信息技术环境和教育信息。

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者,教师要制定教学目标、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实施教育过程、评价学生的学习等。学习者是整个信息环境下教育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要完成教学目标所要求的学习任务,同时还要在信息环境下教育的过程中发挥主动性,自主地进行学习。除了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以外,学习者还要能够具备在网络上搜索相应网络教育资源的能力,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资源丰富的优势,促进自己的学习过程。在网络教育过程中,学生还要培养各种技能,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作业,通过课程考试等。信息技术环境是各种教育信息传播的载体。教育信息即教育内容,是以知识和能力形态构成的各种课程。在教育过程中,各种教育信息可以通过各种信息环境传播出去。

3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方式的变革

学习与教育的互动关系在新的技术环境下将会发生重大变化。技术不可能取代教师的角色,但是未来的教师将扮演怎样的角色,技术在这方面将起关键作用,信息技术不仅为教学创造一种新的环境,而且拓展了人的各种能力,使学习者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都将发生重大的改变。调查显示,各种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基本都呈上升趋势,尤其是网络资源、网络课程和学习内容等几个方面,只有计算机模拟变化不大。

在上述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发生改变。由于课程特征、学习者特征以及信息技术运用程度的差异,教师所面临的教学环境变得复杂起来,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对技术的驾驭能力。教学环境的多样性凸显为对信息技术运用上的差异,从简单的多媒体课件到复杂计算机模拟和虚拟学习环境,从网络资源的使用到网络课开设,都将有可能出现在同一个教师的教学活动之中。教师在一个极为广泛的空间中依据课程性质和学习者的特征来使用信息技术,为学习者营造一个恰当的学习环境。

4 教育信息化对教师角色的影响

4.1 冲击教师的权威

传统教师权威是建立在教师对知识占有和社会赋予教师角色特定职责的基础上的,伴随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师独占知识的局面被教育信息化所瓦解,专业权威面临严峻挑战。教师的权威意识只有建立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基础上,谋求学生个体心灵的同化到学生个体文化建构的过程中,才能真正被学生接受。教师应与多元网络文化相谐相融,追求自我素质的不断完善。同时,突出教师职业角色独特的存在价值,教师才能在现代教育中具有真正的权威。

4.2 转换教师的教育功能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承担着知识传递的功能,他把人类一代代传承下来的知识经验通过输出的方式继续传递给学生,进行知识的复制。现代信息技术打破教育的封闭状态,突破教育的时空界限,使教育资源充分敞开,教师仅仅纯粹地充当知识传递者的角色就会禁锢学生的头脑,限制学生的眼界,妨碍学生运用符合时代特点的先进方法掌握更多更有效的知识。教育信息化资源浩瀚无穷,教师不可能像传统教学那样详尽传授;而且学生的认知水平是有限的,教师应主动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4.3 营造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施教与受教、管理与被管理、支配与从属的不平等关系。信息化教育注重人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合作,突出行为主体的自觉性和个性,学生可以在网上与教师探讨问题,提出质疑,对某类课题进行研究,可以参与自己兴趣所至、能力所及的项目开发,形成学生以网络人际互动为主的“非群体化”活动。同样,当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时,不是自上而下地给予,而是与学生一道去探索,在主观上分享他们尚未获得的经验与知识。由于计算机网络具有无限延伸扩展的特质,因此,其交往方式的广延性和多样性促成新型的师生关系的产生和发展。

4.4 教育信息化下教师角色的新定位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可能呈现不同的角色定位。尽管在将来,一般意义上的课堂教学仍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途径,但借助信息通信技术实现的教学活动将会越来越普遍。最为极端的将是那些完全依赖信息通信技术实现的教学过程、教学形式,它可以有与传统教师角色完全不同的设计。如WGU(Western Governors University)是美国一所著名的完全的虚拟大学,它对其教师的定位是能分别承担几个相对独立的功能:1)设计课程;2)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材料开发课程;3)通过讲课或各种形式的媒体发送学科学习材料;4)调整或辅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即通过各种方式跟踪学生的学习风格和理解程度,帮助学生理解学习材料;5)通过适当的方法和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

所以,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将焦点集中在问题的解决和学科课程的设计上而不仅仅在讲课上;应成为网络课程与教育资源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以激发学习者的最佳学习动力为开发教育资源的准绳;应成为完全意义上的研究型教师,教育信息化减轻教师许多负担后,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教育研究工作;成为学习型教师,不断接受专业新知识,并与多元网络文化相谐相融,追求自我素质的不断提高,以人格魅力构建信息时代的教师新权威;应体现教师的真正功能,从纯粹的知识的传授任务中解放出来,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在其他技术环境条件下,教师的角色也会发生不同的转换,教师作为辅导者、咨询者和帮助者的定位将会更加明确。这就要求在进行教师日常培训和师范院校的师资培养过程中,重视研究和培养教师与未来各种信息技术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技能,将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看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并为此制订超越目前以计算机操作技能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培训方案,突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能力和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

5 信息化对教学过程的影响

5.1 对教师的影响

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同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相比,教师不再主宰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信息的传播,而扮演一个学习材料的提供者及学习环境的创造者的角色,教师和学生之间也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这就对教师提出新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最基本的信息技术;从知识信息的主宰者和传播者转换成学习环境和材料的提供者;促进学生将现在所学习的知识同将要学习的知识之间形成联系;帮助学生与其他学生进行合作和讨论;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进行知识的建构;教师也有一个知识建构的过程,要形成自己的一套适用于自己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方法。

同时,教师在编制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时,除了考虑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外,还应该考虑包括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学习资源、教学资源、教学工具等,利用信息技术实施个性化的课程教学。个性化课程包括两个层次:1)学科课程的个性化,即不同的学生对同一课程有不同的要求;2)课程结构的个性化,即不同的个体需要选修不同的课程。它可以解决传统个性化课程无法大规模实施的根本问题。

5.2 对学生的影响

学生是信息化环境下教育过程中教育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化环境下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生必须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达到这么一些基本要求:学习教师提供的教学内容;注意观察、思考;训练各种技能;参与讨论;自主获取各种参考资料;自定学习的步调;完成作业;学习的需求不断增长;等等。

6 结束语

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中,其课程教学有着与传统教学的不同特点,而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程度、认知程度是导致影响课程教学效果的原因。因此,要正确理解教育信息化,正确使用信息技术,更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手段、学习方式和教学的组织形式,重新定位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这样才能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使课程教学迈上新的台阶。

[1]鞠宗其,林艳.江苏省教育信息化现状及发展策略[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2)

[2]彭燕,张建伟.教育信息化与课程教学[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5(1):107-110

[3]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王继新.信息化教育概论[M].上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信息化信息技术环境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