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师的任务浅析

2011-02-21乔文霞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年4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课程标准新课程

乔文霞

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师的任务浅析

乔文霞

1 语文新课程的特点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标志着语文课程改革进入实质性的阶段。新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在拓宽语文学习的领域,改善学生学习的方式,关注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关注学生学习情感和情绪体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新的语文教材,将对课程标准的意图进行大胆的实验,其目的是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语文教材体系,创造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语文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基本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

语文新课程标准将在三方面有所突破:1)新课程内容上将作重大调整,重新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语文基础”;2)新课程结构将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使不同的学生可以选读不同的语文课程,对语文有兴趣、希望获得较高语文素养的学生,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究、阅读、交流、创新能力;3)新课程注重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2 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的地位与任务

课程的实施可以分为5个层次:理想中的课程(纲要)、现实中的课程(标准)、教师的课程(教材)、教学实施过程中的课程(教案、课堂教学过程中呈现的课程形式)、学生接受的课程。教师是连接理想中的课程与学生所接受的课程之间的桥梁,起着重要的作用。

新的语文课程从教育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评价等方面都作了重大的变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的语文课程改革能否成功,教师的素质、对新课程的理解与主动适应、创造性地使用课程是关键。事实表明,一些新的课程计划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并不是课程本身的问题,而是由于教师没有积极参与或不能适应的缘故。有学者认为课程实施的最大障碍就是教师的惰性。这里的“惰性”可以理解为“习惯做法”。采用新课程,就意味着要放弃原来熟悉的一套方法和程序,而且有一些曾是很成功的做法。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准确理解、把握语文新课程的理念,认真分析实施新课程所面临的新的挑战、新的任务,是他能成功实施新语文课程重要前提与保证。

3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的任务分析

3.1 树立并深刻理解“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都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理念的首位,强调从获取知识为语文教育的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通过语文学习,使学生对语文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语文的探索过程、语文的文化价值以及语文知识的特征有所认识;使学生在兴趣与动机、自信与意志、态度与习惯等方面有所发展;使学生在定量思维、空间观念、合情推理和演绎等方面有所发展;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交流的反思方面获得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发展正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

1)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意味着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是学生身体、智慧、态度情感、价值观和社会适应性的全面提高与和谐发展。新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了重新定位,每一门课程都提出了3个目标的有机整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一个学生是否全面发展,不是看他(她)所有的学科成绩是否都优秀,而是要看他(她)的身心是否健康,身体、智慧、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社会适应能力是否得到了全面发展。因此,促进全面发展不再是所有学科优势互补共同完成的一个任务。

2)学生的自主性发展。自主性反映的是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地位。一个具备了自主能力的人,能够合理地利用自己的选择权利,有明确的目标,能够作出正确的评价,在活动中能够自我调节、自我监控,在生活中能够自我教育。

教师在新语文课程实施之前应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3)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在他们身上既体现着发展的共同特征,又表现出在语文基础、语文思维及能力等方面巨大的个体差异。教师必须打破以往按统一模式塑造学生的做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特殊性,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2 重新认识语文教学的本质

简单认识:教师教,学生学。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教学是通过引导学生对问题或知识体系循序渐进的学习来提高学生正在学习中的理解、转换和迁移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别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的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是语文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的发展”。

3.3 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语文活动的过程

语文活动是学生经历语文化过程的活动,是学生自己建构语文知识的活动。

3.4 语文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

1)语文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围绕着语文教材这一“文本”进行平等“对话”的过程,依此来实现课堂中师生间的互动的。

2)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3.5 语文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学过程促进了学生的发展(知识与技能、语文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教学过程同时也可促进教师本身的成长。

语文新课程对教学工作作出规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若干建议,使教师更加关注语文知识点,关注学习的效果,关注学生终身。彻底改变忽视学习过程与方法,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教师的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以教师、课本为中心,过度练习,学生很少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获得知识与发展,很少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氛围。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想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求真理,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作者单位:河北省内丘县官庄校区大都城小学)

10.3969 /j.issn.1671-489X.2011.04.111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课程标准新课程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