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011-02-21史凤来
史凤来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史凤来
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核心。学习过程中,如果离开了思维活动就无法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概念和原理也就无法建立起来。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深化物理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不断地展开思维活动,同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和训练来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1 创设情境,激发思维
中学生由于心理和生理特点,他们一方面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但他们这种学习积极性往往与短暂的“直接兴趣”挂钩,遇到稍微抽象的知识,就会丧失积极性。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自觉地启动思维的闸门。物理教学中有很多的教学内容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培养兴趣。新课一开始,犹如磁石吸铁一样,能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学习“滑动变阻器”之前,教师问学生为什么调节电视机的某个旋钮时,荧光屏的画面会忽明忽暗,喇叭的声音会变大变小;舞台上灯光为什么会忽明忽暗。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就这样把学生引导到新课的情景中,自觉地进行思维。
另一种方法是在本节课结束之际,针对下节课的主要内容,提问设疑,让学生有一种“且听下回分解”的心境,例如,“串联的等效电阻”一节授课结束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在学过了电路的两种连接方式串联和并联,今天学习了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的计算方法,那么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又怎样计算呢?”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造成悬念,把课上的思维活动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课堂外有充分的时间和足够的空间,去思维、去寻觅、去探索,能大大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通过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兴趣,引发思维,让学生扮演问题探索者的角色,真正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的目的。
2 巧用实验,启发思维
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建立概念和规律、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向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展现了许多有趣的物理现象,呈现了许多生动形象的真实的物理事实,使他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未知结果的探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启发学生思维。在每一个实验中,往往包含有多个知识点,教师要抓住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现象及时提出有关问题,启发学生多思。在演示实验中,教师可边做边提问,内容可涉及仪器的名称、使用方法、操作要求,可能出现的现象等;在分组实验中,教师可边巡视,边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让学生通过实验,使思维不断地产生“横向运动”和“纵向运动”,训练和培养学生思维的多面性和灵活性。
例如在讲解“惯性”的概念时,教师拿一个钢笔帽竖直放于讲桌边缘的纸条上,然后问:谁能拿下纸条而不碰倒钢笔帽呢?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后,问这是什么现象?怎样解释这种现象呢?全体学生可以实际做一做,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并在实验中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实践表明:学生学习物理时的“难以理解”,主要是“难以想象”造成的,从思维方面看,关键问题就在于严重地忽视了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通过演示实验、实验设计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3 课堂精讲,活跃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起“引”和“导”的作用。在充分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的前提下,教师可精心设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阶梯式问题,依次在课堂上进行提问。随着问题的解决,学生的思维也就步步深入,从表象到本质,从简单到复杂。通过多问训练,也可使学生对某一概念或规律的理解逐渐深化,它是活跃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最好形式。
在激发学生勤于思维的同时,还需培养学生善于思维。教师应不失时机,通过典型的实例经常给学生介绍一些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如排除法、估算法、差量法、极值法、代入法,然后有针对性地汇编一些习题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寻求变通,悟出其中的来龙去脉,掌握科学的解题方法。只有让学生的思维在“活”字上下工夫,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4 一题多变,启发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思维的高级形式。创造性思维的潜能人皆有之,只是在表现程度上有高低,对于一般人来讲,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是“自我实现”或称“自我开发”的能力。只要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解决了自己以前未能解决的问题,就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表现。教师在所教学科中,根据所授课题,安排刺激思考的情境,提出引起思考的问题,使课堂上充满积极的创新气氛,便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是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综合,在物理教学中经常进行这样的思维的扩散与集中训练,如组织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答的训练,这些训练并不是一味追求“多”,重要的是训练学生多“思”,鼓励学生进行多方位发散、多因素分析、多角度论证,使学生的思维水平逐渐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例如,判断金戒指的真假问题时,就可通过比较密度、比较质量、比较体积三方面,从多角度、多方位去解题。然后让学生讨论比较各种方法。在讨论中,通过对一道题多种解法的比较,让学生深切体会到运用创造性思维方法的妙处,力学、热学、电学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帮助学生挖掘某些物理量间的相互关系和物理规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
只要选好典型题,通过有的放矢的精解和适当的点拨、拓宽,就可以使学生不仅掌握一类题目的解法,而且熟悉一般的解题方法,进而明确只要抓住问题的实质、关键,积累正确的解题经验,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以已有的知识信息为基础,让学生在思维中长知识、长才干,在思维中求技巧、促能力,从而最有效地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1]张丽萍,鲁增贤,陈爱华.中学物理教学论研究[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0:118-119
[2]束炳如,倪汉彬.启发式综合教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23-24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白官屯镇第一中学)
10.3969 /j.issn.1671-489X.2011.04.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