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创新教育扎根于课堂之中

2011-02-21王维娜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年4期
关键词:习惯创设笔者

王维娜

让创新教育扎根于课堂之中

王维娜

英语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把学生置于运用英语的实践活动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兴趣,从模拟交际到真实交际,以达到掌握英语的目的。因此,笔者对英语课堂教学进行了研究和尝试,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优化英语课堂教学,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创设和谐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发展个性的土壤。师生之间建立亲密融洽的关系有利于学生产生创造的勇气和信心。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成绩、优点以及思维中的合理因素要及时鼓励。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以“用英语唠家常”的方式来引出每堂课的新知识点。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理解语言、掌握语言和运用语言。

例如,笔者在复习“Could you help me,please?”一课时,抱了个看似十分沉重的大纸板箱子走进教室,随口就说:“The box is heavy. Who can help me?”许多学生都举手要来帮忙,于是笔者把这个箱子交给了一位男同学,问他:“Could you help me?”他接过箱子便说:“Certainly.”然后又问他:“Is it heavy?”他掂了掂箱子的分量说:“No, it isn’t heavy. It’s light.”(这些正是这一单元所学的内容。)随后笔者又借机问学生:“What is in the box, do you know?”学生便好奇地猜起了箱子里的东西来。接着笔者如同变魔术般从这只大箱子里拿出了足球、小盒子、茶杯、娃娃、彩蛋、水果等东西,每样东西都要求学生描述它们的颜色和形状。凡是猜中箱子中物品的学生都得到了相应的东西作为奖品。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如何用英语提供帮助和如何描述事物,学生也在笔者创设的自由宽松的情境教学中感受到了学习语言的无穷乐趣,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也在课堂活动中被激发了出来。

2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自学习惯

阅读是预习能力的发展,是自学能力的具体表现。所以,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英语自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要提高阅读的速度,就要纠正不良的阅读习惯。

2.1 克服心读、默读的习惯

在学生看到字母、单词和句子时,就会不自觉地发出相应的声音。有的学生虽然不发出声音,实际上心里还是在朗读。在阅读速度上,无声要比有声快,因为有声阅读是眼、脑、口、耳四个器官一起活动,而无声阅读只是运用眼和脑两大器官,省去了口的发音和耳朵的监听,所以速度要快。要提高阅读速度就必须克服心读、默读的习惯,多做练习以逐步达到眼脑直映。

2.2 克服指读现象

大部分学生已养成了一词一句仔细阅读的习惯,注意力常集中于对个别词句、片语的理解,忽视了文章的中心思想。逐词阅读造成视幅狭小,无法形成意群阅读和理解。教师要指导学生依靠眼睛逐行甚至多行阅读,避免指读。阅读时应依靠眼睛灵巧地在书页上移动,教师可示范正确阅读的姿势和方法,要求学生注意纠正指读的习惯。

2.3 克服回视的习惯

学生常因担心遗漏细节、要点内容,或阅读材料超出自己的知识理解范围而重读阅读材料。频繁的回视重读使阅读失去连贯性和整体性,所以要克服回视重读的习惯,如实在担心会遗漏内容,要克制自己,待读完整篇后再读一次或两次即可。

3 树立学生的信心,培养质疑能力

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跃的表现。因此,在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同时更应保护学生质疑的欲望,让学生树立质疑的信心。教师应鼓励学生多提问,让学生知道能大胆质疑是认真学习的表现。如在SEFC Book III(上) Lesson 30教学中,有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Are there really so many bookstores in a town?”这时,有些学生觉得这个问题可笑,有些学生则也有同感,只是不敢发问。笔者抓住这个机会反问学生:“Can you tell us how many bookstores there are in our town,either large or small?”学生恍然大悟,镇上还确有好几家书店、书亭,此时笔者表扬了提问题的学生,并鼓励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要多注意观察,多思考。通过这种做法,学生的质疑兴趣越来越浓。

4 多角度思考,培养发散思维

质疑是探索的动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原始动力。应设法激发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大胆地提出设想,进行讨论,在质疑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研究表明,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有利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多角度、多方位地设计各种思考题,发展学生横向、类比、逆向、联想等思维,使学生利用现学的知识,结合忆学知识去创造,去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和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敢于“say No”,从而让学生多侧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例如,在故事“The fox and the grapes”的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学生提出:“Why the bird says the grapes are sweet and the fox says the grapes are sour?”于是,笔者就适时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If you're the fox what would you say?”学生这样说:“Those grapes are sour.”“I don't like those grapes.”“I have got sweet grapes.”等等。答案各异,精彩纷呈,令人叫绝。这样反复操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不但促进学生思维的飞跃,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5 利用情境实践,培养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笔者注意用实物、图画、音乐等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所学情境实践之中,在情境中实践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开发。因此,创设真实或半真实的情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各种情境,利用各种条件把学生带入情境,引导他们在情境中产生疑问、设想和创新意识,调动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探索,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给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在不断的学习实践过程中开发学生智力潜能。例如,在教“问路”这一课时,可把教室的桌子拉开距离,变成一条条的“街道”,再在桌子上贴上银行、商店、学校、医院、交通灯之类的图片,这样,一个普通的教室就成了一个“小城镇”。为了增强趣味性,再请学生扮演警察来指挥交通、指路,这样便于学生将自己融入模拟真实的情境实践中,学会问路时使用英语语言知识。另外,鼓励学生多参加班级及学校的联欢会,多用英语编小品,课本剧,朗诵短文,小诗,讲英语故事……这种活生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们尝到甜头,表演的成功带来更多学生对英语保持强烈兴趣,学生会更积极参与课内外语言实践活动。

因此,英语教师要将创新教育与本学科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将英语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活动,积极探索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新途径。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丰润镇中学)

10.3969 /j.issn.1671-489X.2011.04.072

猜你喜欢

习惯创设笔者
上课好习惯
老师,别走……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