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1-02-21杨志友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年4期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能力探究

杨志友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杨志友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教育将发挥以往时代从未有过的关键性作用:国民素质的提高,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开发主要依赖于教育。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数学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1 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数学兴趣是学生的一种力图接近、探究、了解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不仅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而且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努力地去进行创造性的活动,成为创新的动力因素。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 乃是对材料的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从数学素材中选取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如通过讲解“象棋发明者让印度国王往棋盘上放麦粒”的故事,引起学生学习“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兴趣;使用一张薄纸对折若干次后“可与珠峰试比高”,引起学生学习指数函数的兴趣;通过推算“星期天以后的第22000天是星期几”,也能引起学生对二项式定理的兴趣;通过讲解中国电脑体育彩票获奖面的大小,激起学生学习概率的兴趣;等等。在兴趣的形成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进而形成创新的意识。

2 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开展多种创造性的活动

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开动脑筋,拓宽思维,并发现自己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认识的不足之处。例如,在讲解问题时,尽量让学生能一题多解,又或者把原题灵活变通,一道试题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这个过程不仅训练了学生的直觉思维和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对事物认识的独创性和跳跃性思维品质。

3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是师生知识情感交流的场所,教师要多给予学生参与的时间和权利,鼓励学生讨论、质疑和发表不同意见和见解,形成师生间的能动交流。在讲等差数列的概念时,引导学生将观察与思维有机结合,分析与猜测同步进行。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提出问题而不忙于解答,先让学生猜想问题的答案,再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进行解决、证明,这是发展学生想象力和洞察力的有效途径。

4 启发多方思维,促使学生智力活动多样化

学生的创造性不一定都是逻辑思维迸发出的创新火花,不少是由具有直觉逻辑思维性质的“心血来潮”激发出来的灵感。它往往在热烈的互动氛围中和相互议论的启迪下产生出来,是一种群体共生效应的产物。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与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与互动性,激发生动活泼的互动环境结合起来。

例如在学习了等比数列后,为了加深学生对等比数列概念和性质的理解,设计问题:已知等比数列{an}中Sn=16,S2n=64,求S3n=?

【问题1】本题与前面涉及的问题是否相同、相似及相关?解决数列问题的基本方法是什么?学生不难想到基本方法——利用a1和q。

【问题2】能否利用等比性质,将am后面的项转化为a1,a2,…am表示,沟通未知和已知的联系?

【问题3】由题意,易求此数列的依次的每m项的和,这些和看做一个数列,是什么数列?能否将问题转化为一个新数列求项的问题?

【问题4】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能否从函数角度考虑本问题?

通过上述方式,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一方面让学生将知识融会,进一步理解知识及内在联系,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会根据问题的特点,学会从多角度思考、联想、寻找各种思路,有助于培育思维的广阔性和探究问题的良好习惯,增强自主性。

在上面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反复的观察、思考、议论、演练,调动了思维的积极性,培养了多角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因此广大教师要承担起开发青少年的创造潜能,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的神圣使命。知识经济时代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因此知识经济呼唤创新型教师,只有广大教师树立创新意识,形成创新作风,具备较高的创新才能,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建昌营高中)

10.3969 /j.issn.1671-489X.2011.04.054

猜你喜欢

创造性思维能力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