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2011-02-21李伯华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年4期
关键词:表达能力口语笔者

李伯华

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李伯华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交流越来越频繁,口语表达能力作为现代人必备的交际生存之需,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担当起的一份责任。

1 激发学生口语表达的欲望

其实,学生是喜欢表达的。课下经常看到学生三五成群,争论不休,开心之时,爽朗大笑,这是因为,他们有相近的知识储备,有高涨的探究欲望,也有适宜的表达环境。课堂上,学生有了语言的积蓄,还必须引导其表达,畅其言,活其思,才会使其思维越思越活,语言越说越畅。

1.1 选准表达话题

所选话题要紧扣课堂教学内容,始终不偏离教学目标;要能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有话可说;要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的表达激情飞扬。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笔者设计“我的百草园生活”这个话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讲起自己小时候有趣的活动滔滔不绝,绘声绘色,甚至手舞足蹈,不时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学生在回味过去的同时,对课文内容又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1.2 创设表达情景

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直观、表演、操作、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让学生有如临其境、似见其人的感觉,课文中的人物走到学生身边,走进学生心灵,学生成了课文内容的“亲历者”,他们才会有感而发,畅所欲言。

1.3 注重实践体验

任何一种经验的获得没有比自己经历过的更准确、更清楚。有一次,在谈到大海时,笔者说:“只有你置身于大海,嗅着略带腥味的海风,坐在船尾略有点眩晕的时候,你才会发出感慨,我见到了真正的大海。”为了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这种感觉,笔者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走向大自然,实地去看一看、听一听、摸一摸、尝一尝、亲手做一做,这样学生就会有感而发,有话可说了。

1.4 善于表扬鼓励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似乎越来越不愿意在课堂上发言了,这其中可能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但其中一条不容回避,那就是教师太吝啬自己对学生的表扬鼓励,学生又担心说不好,让同学笑话。所以,善于表扬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笔者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小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当学生说不出时,笔者会和蔼地说:“没想好是吗,不要紧,你还有机会。”当学生说得不太完整时,笔者会真诚地说:“说得不错,如果你能注意到某个地方,就更好了。”当学生有独到见解时,笔者会非常惊讶地说:“你的观点很有创意,大家要向他学习!”

2 帮助学生谱好口语表达前奏曲

2.1 倾听

倾听,是现代人在口语交际时的基本素养,只有耐心地听别人讲话,把别人的话听清、听准,才能做出准确的应答,所以,听是说的基础。作为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做到爱听、多听、会听。要从内心喜欢倾听别人诉说,表现出谦虚、谨慎以及对人的尊重,行为上表现为别人说话时不随便插嘴,用眼睛时不时地打量对方,用点头或是摇头表示同意或是有异议等。要不断开拓倾听渠道,养成听新闻广播、听名家演讲的好习惯,从中获取大量信息,学习表情达意的方法。要善于总结提炼,及时捕捉重要信息,不断积累自己的语言智慧。

2.2 多读

多读,是获得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叶圣陶说过:“为养成阅读习惯,为充实自己的生活,都非多读不可。”可见大量阅读的重要。新课程标准中提到:“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学生学习语言表达,大多是在大量阅读过程中一点点提高的,借鉴甚至模仿别人的语言表达形式来表达自己意愿,是学生通常要经历的阶段。阅读越多,积累越多,厚积薄发,并逐渐形成学生自己的语言表达特色,这也是语文教师所期待的。当然,为了增强阅读效果,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进而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

2.3 思考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校应大力推进问题导学法,以启发学生思考。课堂上,学生根据教师讲读、导读中的思路和方法,自己去分析、探究,遇到重点问题、疑难问题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教师可以适时参与进来,但一般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全盘托出,只是在学生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和学生平等对话。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变成了拓荒者和探索者,教师则是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充满宽松、和谐、平等、开放、自由、民主的教学氛围,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给学生补救的机会,给学生辩论的权利。

3 指导学生练好口语表达基本功

3.1 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成理

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加强普通话语音辨正训练,矫正方言、口头语等不规范表述,同时注意口语与书面语言的差异。要多给学生创设口语表达的机会,帮助学生学会抓住问题的关键,做到言之有物,提纲挈领,言简意赅。口语表达因为是边想边说,说前面时就得想着后面的,甚至要有一个通盘的考虑,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形成极敏捷、极清晰的思维;要反复训练学生按照逻辑句式表情达意,教师可依据教材,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句式训练。思路清了,表达顺了,就做到了言之有序。教师要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学生只要能根据话题的要求,把问题分析清楚,解释明白,把自己的思想观点陈述出来,做到言之有据,自言其说,言之成理就应该给予肯定。

3.2 肢体语言辅助

肢体语言是指通过身体各部分能为人所见的活动来进行表达和交流,它主要包括手势、眼神、动作及姿态等,是口语表达的重要辅助手段和补充。为了训练学生肢体语言的辅助作用,可以从3个方面入手:1)注重教师自己的教态,调动自己肢体语言的表达感染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2)让学生留意演讲人、说书人甚至电影电视中人物的艺术表演,从中体会肢体语言的魅力;3)从模仿到创新,原则是追求自然流露,与口语表达和谐一致,得体适度,避免喧宾夺主,影响口语表达的效果。

总之,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素质,开发学生潜力的重要手段,是引领他们融入社会,通向成功的有效途径,是语文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敬仲镇中学)

10.3969 /j.issn.1671-489X.2011.04.047

猜你喜欢

表达能力口语笔者
老师,别走……
创新写作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谈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酒中的口语诗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加强联想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口语对对碰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