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课改下的基础知识教学

2011-02-21贺可红杨芳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年4期
关键词:标点符号基础知识新课改

贺可红 杨芳

初中语文课改下的基础知识教学

贺可红 杨芳

新课程实施以来,语文新课改的内容丰富了,形式生动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因此变得兴奋而充满活力,教师因此变得睿智而饱含激情。可是,在新潮的课改洪流中,很多教育者在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时,在人文教育观下却出现这样的现象:往往整节课教师只重视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却忽视了语文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不知不觉中发现在尽情地收获累累硕果的同时,亦尝到不该有的苦涩,比如:学生在完成作业和其他的课外练习题时,发现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并没有想象中的好;在完成测试题时,也发现学生对一些题型竟是如此陌生;学生的作文中错字多了,病句多了,标点不会用的大有人在,甚至一些学生连基本的语法、修辞都一窍不通。这些可都是语文基础知识啊!如果连这些都没有完全掌握,又如何促进学生语文知识体系的建立?如果学生毕业后,书不会读,字不会写,文不通,字不顺,那可真是语文教育的悲哀。

问题到底出在哪呢?问题就出在课堂教学之中!原来,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太注重形式上的课改,而把语文的“本”——“语文基础知识”给忽略了!语文就是语文,有其自身的规律,语文教学理应让学生掌握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习得基本的语文技能,懂得语言运用规律。

面对新课程、新课改的众多创新之处。初中语文教师一定不要忘记中小学是“基础教育”,无论课程教材怎么改,打牢基础始终是中小学阶段的首要任务。强调打牢基础的呼声是有充分道理的,古老的遗训是深刻的:“地基打不牢,再高的大厦也只能停留在图纸上。”

最基本的训练和基础是个前提,否则一切“锦上添花”都只能是“空中楼阁”。如果忽视基础或基础目标,那么,“更上一层楼”的理想就会化为不切实际的“泡沫改革”。素质教育的理想和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的改革创新,绝不能建立在忽视甚至否定基础训练之上,在义务教育这一“基础教育”阶段尤其如此。创新必须与继承辩证统一起来,“提高”必须与“基础”辩证统一起来——在比较扎实的基础上提高,以提高来促进基础的进一步扎实。

语文虽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不管怎么要求语文实践,都会涉及最基本的字、词、句、篇、语、修、文等基础知识,关键的是不能以此为中心组织教学。在新课改形势下,笔者认为,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应该改变以往教学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方式。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应该紧密结合学生的语文学习的实际,结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审慎地选择语文基础知识,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现代的观点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活学活用,学以致用,在教学中摒弃以语文基础知识为中心的教学;同时也不能忽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以免走向另一极端。

新课改对语文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语文教师在上课之前充分备好课,不仅备教材、教参、教案、学生,还备教学中所能涉及的所有语文基础知识,在很充分的基础上再授课。比如:在文章中出现一些比喻句、拟人句、反问句等句式,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掌握有关的知识,然后让他们展开想象,自己说说类似的句子,让学生去比较这些句型。又如:文章中标点符号比较特殊的句子,可以让他们互相比较,然后根据标点符号的使用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再传授一些基本的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让学生通过领悟在习作中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再如:让学生在互批作文时,反复纠错,修改病句,渗透些语法知识,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积累词汇、不断扩大知识量的好习惯。同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注重信息反馈,运用小步子快节奏的教学方法,测试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容量和准确率,及时点拨,适时纠错,通过信息的及时反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促使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使学生的语文素质不断提高。

面对新课标,教师不仅要在观念上转变过来,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更重要的是要把这些理念转化为实际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突破基础知识难关,在突破中掌握知识,在掌握基础知识中突破,在学习知识中体味自己、验证自己,让学生在每节课中都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

强调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不是要否定过去的成绩,丢掉自己的优势。对传统教育应该扬弃,而不应该“粉碎”或“颠覆”。更不能今天否定昨天,明天否定今天,不停地翻烙饼,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总结,不断创新,专业化实践的水平才可能不断提升,才可能不断超越自我,步入新境界。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一中)

10.3969 /j.issn.1671-489X.2011.04.033

猜你喜欢

标点符号基础知识新课改
清律的基础知识
我们班的“标点符号”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掌握基础知识
标点符号争吵记
标点符号的争论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