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提高

2011-02-21顾晓燕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年4期
关键词:导语课堂气氛学困生

顾晓燕

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提高

顾晓燕

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新课程改革中,要想学生乐于学习,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能推动学生探求新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养成敏锐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坚韧的意志力。可见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所起的作用非同小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能力的前提,能促进学生主动愉快地去努力求知,乐而不疲地勤奋学习。因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除了积极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不断更新完善教育教学方法,还想方设法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 以极富创意的课文导语创设教学情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

1)诗文名句导课。中华文明孕育了许许多多的伟大诗人和词家,他们留下浩如烟海的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精选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名篇佳句,贴切自然地引出所要学的课文,能收到多种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2)设疑造成悬念。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求知欲往往是从疑问引起的。因此,对故事性强的记叙文或条理清晰的议论文,可以尽量设置疑点,提出问题,制造悬念。

3)用讲故事作导语。议论文旨在说理,而结合故事说道理就是这种文章的常用方法。因而以深含哲理的故事作导语,就极能唤起学生的理性思维,有利于学生对课文观点的理解。

4)使用道具、插图导入新课。语文课本中有一部分课文有插图,是作者精心绘制而成,可以利用它导入新课,激起学生的兴趣。

5)利用语文贴近自然和生活的特性导课。语文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很多文章来源于自然,可以调动学生的亲身体验,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指导学生通过语文基本实践逐渐加深对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的认识,这是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主线。笔者充分利用这点,以自然特性、生活问题为相关课文的导语,顺利导入课文内容。

6)渲染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课堂气氛。教者动情,学习者方能动容。在为教学气氛酣畅、激情荡漾的文章设计导语时,笔者力求创设以情动情的氛围,让学生受到感染,能深刻体会到文章的思想内容。

让所有的学生展开成功的翅膀,在色彩斑斓、广阔无垠的语文知识海洋中翱翔。笔者坚信,埋在学生心底的渴望学习语文知识的种子一定会生根、开花并结出丰盛的果实。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工夫,活跃的表现形式最突出的特征即学生在教师指导启发下“思”和“言”的活跃,尤其是“言”的活跃。为此,备课时就要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不同程度,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一、详略要求不同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要求;在课堂上,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语文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示,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和“言”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言”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效果。

2 设置疑问引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语文新课程教学中,如果教师平铺直叙一讲到底,不想方设法设置一些好的疑问,就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即使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依旧是无动于衷。因此,教学中必须要有意识地设置疑问,使学生处于“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从而拨动学生求知的心弦,点燃思维的火花,引发探索问题的热情。

3 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学生的好胜心强,喜欢比试竞争,所以笔者在任课班级坚持实行“语文学习小组竞赛”活动,将学生划分成6个“语文学习小组”,每组设组长一人,依据学习成绩不定期地轮换。把学生的读书、写字、作业质量、单元考试成绩等都纳入学习小组的竞赛内容,每月一小结,每学期一总结。此举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语言文字的能力,学生的成绩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在于引导。兴趣有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两种,这两种兴趣之间可以相互转化,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利用间接兴趣的力量,要经常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的教育,尽量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长久性、稳定性,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真正落实好素质教育。

4 利用语文教学与活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具有好动的特点。如果能举办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活动,就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举办些游园活动,演讲、歌咏比赛,讲故事等,这样可促使学生重温课文内容,巩固所学课文的内容。实践表明,教师提供给学生一些显示才能的机会和场地,这样就会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积极评价学生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充分体会成功感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每个学生学习有价值、有必要的语文,以及不同的人在语文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那么评价学生的发展,首先就需要教师去关注、去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个性化评价的科学依据。让学困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最要紧的是不对他们另眼相看。许多教师习惯在课后把学困生留下来补课,这无异于不断提醒他们:“你是学困生。”使他们心理上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再加上游戏娱乐时间会因补课而相应减少,久而久之,他们中的一些人便会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乃至丧失学习的信心。可见,课外补课不是辅导差生的好办法。辅导学困生要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悄悄”地进行,把辅导列入课内教学环节之中。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觉得自己并不比别人差;稍有成绩即及时表扬,使学困生感到自己和别人同样聪明。尝到成功的喜悦后,自信心就会大增,学习语文的兴趣就提高了。

6 广泛开展课外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课外活动通常是开展教育的重要载体,其优点是可以将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运用于实际,可以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的能力。学生对某项活动产生兴趣之后,就会有一股动力驱使他努力去参与,直至自己得到满足为止。

总之,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要让语文成为学生喜爱的学科之一,使得语文充满活力,语文教师就必须与时俱进,积极探索,不断改革,为学生营造宽松、良好的教学氛围,努力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多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自能读书的能力,使得学生喜欢学习,乐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对语文乐学、善学、会学。为此,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加强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并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这种兴趣,为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中心校)

10.3969 /j.issn.1671-489X.2011.04.030

猜你喜欢

导语课堂气氛学困生
导语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阳光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本期专栏导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
导语
高中英语课堂气氛的活跃优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