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恢复期精神病人的护理干预

2011-02-21张根芳

中外医疗 2011年13期
关键词:精神病人精神病病人

张根芳

(河南省开封市第五人民医院 河南开封 475003)

恢复期精神病人的护理干预

张根芳

(河南省开封市第五人民医院 河南开封 475003)

精神病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病情会有所缓解,自知力逐渐恢复,进入恢复期。恢复期的病人心理反应较为多变,容易产生恶性心理和行为。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分析了恢复期精神病人的心理特征,简单介绍了恢复期精神病人护理干预的原则,并提出了相关的护理干预方法。

精神病 恢复期 护理干预

1 恢复期精神病人心理特点分析

1.1 恐惧感

病人自身在疾病痛苦的基础上,又要承受社会压力与精神创伤。担心家庭的破裂和婚恋困难。未婚者怕找不到合适的终身伴侣,已婚者则恐怕爱人离异或忧虑子女的处境。对周围的人怀有猜疑和敌意,孤独退缩,脱离现实环境。这些都使他们造成严重的恐惧感。

1.2 羞耻感

当患者进入恢复期后,他们很有可能会回忆起自己当时的失态行为,倍感悔恨与羞耻,加上社会的偏见,更使患者觉得无地自容。这样,患者就会对周围人谈话非常敏感,怕受到社会的歧视,会被人另眼看待,在亲友中抬不起头来等。在心理上有一种很强的悔恨羞耻感。

1.3 孤独感

患者感到受到命运的捉弄,被生活抛弃,有强烈得孤独感,沉闷压抑,郁郁寡欢,甚至对周围一切淡漠麻木,少数人有对抗情绪。

1.4 强烈的出院心理

大多数病人因病情好转,就不安心住,要求出院,诉自己病好了,要求出院去工作,想念亲人等。出现这种心理的病人占到了很大一部分。

1.5 悲观绝望感

当患者得知自己患有精神病时,往往承受不了这种打击,担心今后是否能继续工作,许多人对生活失去了追求,感到前途暗淡,人生无望,情绪极度悲伤。这种心理会不时袭击他们。

2 恢复期精神病患者的护理干预原则

俗话说,要按症看病。当恢复期精神病患者出现上述各种心理特征时,如果不及时加强相关护理干预,不采取一定的措施,患者常可出现自杀意外,此时必须要有针对性的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才能避免意外的发生。对于恢复期精神病人的护理干预原则,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不可刺激他们的自尊心,防止自卑自怜心理出现,帮助患者认识自己的现实,学会对情绪的自我控制,及对各种环境和精神刺激的适应能力,心情愉快的熟悉和适应新的生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而达到有效护理干预的目的。

3 恢复期精神病人的护理干预方法介绍

根据不同的情况,恢复期精神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会有很多种。在这里,笔者主要介绍以下几种建议性的方法。

3.1 心理干预

心理干预主要是根据患者真实的心理特点进行的护理干预。在运用心理护理干预时应注意不要过分关心患者的症状,而应重点关注触发症状的心理因素。护理人员要运用医学心理知识,以科学态度、适当的方法、美好语言对病人的精神痛苦、心理顾虑、思想负担、疑难问题进行疏导。用启发、诱导、说服、解释、安慰、劝解及调整环境等方法,帮助病人摆脱困难。由于精神病人的异常行为常被人误解,受人歧视,在社会和家庭得不到尊重和理解,加之疾病折磨,病人精神痛苦,心理矛盾比较烈,常可导致自杀或伤人。心理护理任务艰巨。要为病人排降紧张、恐惧、忧伤、愤怒及消极情绪,使他们心情愉快,坚持治疗,树立信心,战胜疾病。鼓起勇气,面对现实,重新走向新生活。对带有共性的心理问题,可以开展心理知识讲习课,组织病人座谈讨论,达到自我教育、相互启发、鼓舞斗志、共同战胜疾病的目的。

3.2 行为护理干预

对于行为护理干预,可以进行集体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坚持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如何识别和处理及精神疾病的复发,使患者明白遵医行为对预防疾病复发的意义。教会病人应对精神疾病的能力,解决困难的技巧和应对措施。也可以娱疗法活动:鼓励病人积极参加院内的各种娱乐活动,如读书,看报,大牌,下棋,书法,唱歌唱戏,听音乐,手工艺等。行为护理干预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行为措施。

3.3 家庭护理干预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精神疾病的管理模式从传统的住院治疗,逐步走向家庭的治疗、康复及护理。家庭护理干预是护理工作的延续,所形成的护患关系又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给予病人的心理支持更有针对性。因此,我们应重视起精神病人的家庭干预,使护理范围从医院扩展到家庭,护理对象由疾病期扩展到康复期,让护理服务走出医院,走入家庭。释放负性不良情绪,保持良好心理状态:鼓励病人说出自己害怕及担忧的心理感受,家属应给予同情理解和接纳,为病人营造和谐家庭氛围,指导病人进行自我调节,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自尊的良好心理状态增强患者对家庭的责任感:鼓励家属向病人表达对其不嫌弃的关切情感,明确告知病人在家庭中的地位与作用,解除病人精神负担,增强患者对家庭的责任感及治愈信心。

4 结语

现代生活压力不断增加,社会竞争越来越大,激烈的竞争机制、复杂的人际关系,使人们承受的精神压力随着增高,精神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在尽量减少社会人群的心理压力,减少精神病患者的同时,预防恢复期精神病人的复发也是非常重要的。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病人的住院依赖性,使患者重新认识到自身的社会价值,改变不良心理和行为,明显提高了自身的社会功能及生活技能。这对病人早日康复、回归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1]杨丽.老年期精神病的护理经验[J].中国现代医生,2008(17): 58~59.

[2]王斌全.精神病护理的发展[J].护理研究,2007(34):162~163.

[3]戴明华,常娇.健康教育及工娱疗法对恢复期精神病人负性情绪的调适作用[J].护理学杂志,2003(1):236.

[4]李晓玲.浅谈心理护理学在精神病护理工作中的作用[J].中国民康医学,2003(5):327~328.

R473.74

A

1674-0742(2011)05(a)-0170-01

2010-10-28

猜你喜欢

精神病人精神病病人
社区管理精神病人全血细胞分析
谁是病人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精神病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不负刑事责任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相关问题探讨
艺术天才与精神病人或有遗传关联
我帮病人“走后门”
医生,你怎样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