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2011-02-21彭东升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年7期
关键词:人机主体作用直观

彭东升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彭东升

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了教育和教学方式,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在各学科中普遍运用,大大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运用,从教学需要出发,确定哪些环节、哪些教学内容适合用现代信息技术,并运用合适的课件,创造相应的学习环境,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中的辅助教学,达到优化数学教学的作用。如何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呢?

1 利用信息技术的交替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人机交替是多媒体计算机的显著特点。多媒体计算机可以产生一种新的图文声色并茂的、感染力强的人机交替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种交替方式对数学教学过程具有重要作用,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例如在做训练题时,若答对了,立即给出激励性文字:“你答对了,你真棒,真了不起!”若答错了,马上显示:“你答错了,用用脑,再试一试!”这样处理,学生学习兴趣浓,效率高。若在KU波段教室上课,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机会,教师能从服务器上迅速查出答题的正误率,借此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

人机交替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实践数学复习课或习题课,特别适合人机交替的学习环境,因为初中数学教师完全有能力制作这类课件,从前置知识复习、精选例题讲解,到巩固练习,每一教学环节都可以设置成不同的层次,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性地进入相应层次。这种交替性提供多种的主动参与活动,为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使学生能体现出学习主体作用。

2 利用信息技术的可操作性,化无形为有形

初中数学理性知识的成分太重,传统的教学只强调逻辑思维训练,缺乏图形支持,缺乏学习探究的环境,只能靠学生死记和教师说教。比如“点的轨迹”,学生只是抽象理解为是一些直线或射线,但学生对“轨迹”毫无想象力。利用计算机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它显示“点”一步步地动态有形地组成直线或射线,旁边还能显示轨迹中“点”的条件。这种动态的、有形的图形是十分完整的、清晰的,远远超出教师的说教。

3 利用信息技术的直观性,化抽象为直观

初中数学的概念教学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几乎被动地从教师那里接受数学概念,只是靠强化记忆知道概念的共性和本质特征。如函数,就是一个典型的概念教学,关键是让学生对“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值与它对应”有一个明晰直观的印象。运用多媒体的直观特性,分别显示天气昼夜变化图象,用声音、动画等形式直观地显示“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值与它对应”。再播放黄龙大坝蓄水时的录像,引导学生把水位设为y,时间为x,就形成y与x的函数关系,不仅引起学生的自豪感,而且对函数概念理解非常透彻。

4 利用信息技术的生动性,化静止为运动

运动的几何图形更加有效地刺激大脑,产生强烈的印象。如“圆”这一章中,各知识点都是动态链接的,许多图形的位置发生变化,图形间蕴藏的规律和结论是不变的,像相交弧定理——割线定理——切割线定理——切线长定理,通过计算机操作,结论立现,效果相当好。再如“垂经定理”“圆心角、弧、弦、弦心的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等,用“翻折”“旋转”“平移”,通过动态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由静到动,让学生明白其结论。

总之,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取和保持。当然,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并非强调所有的数学内容都适合计算机辅助教学,只能巧用,不可滥用。教师应巧借现代信息技术的优点,利用计算机的演示优化学生对数学的探索,从而达到优化数学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目的。

(作者单位:湖北省郧县安城中学)

猜你喜欢

人机主体作用直观
人机“翻译员”
从内到外,看懂无人机
数形结合 直观明了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简单直观≠正确
根据计数单位 直观数的大小
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
“人机大战”人类智慧遭遇强敌
未来深空探测中的人机联合探测
如何发挥编辑的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