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寓德于美 以美导行

2011-02-21史冬梅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年7期
关键词:五壮士花草树木道德教育

史冬梅

寓德于美 以美导行

史冬梅

人们赞誉教师是塑造灵魂的工程师。的确,育人之本,在于育德。要培养学生成才,首先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把对学生的道德教育置于美的理念中进行,并用美引导学生的行为,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下面,笔者就把“寓德于美,以美导行”的教育方法做一简单介绍。

1 让自然美净化学生的灵魂

把道德教育的内容蕴含在现实生活自然物的美中,可令学生在深刻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把自己的思想融入进去,进而产生热爱之情。

让学生畅游神奇的动物王国,他们会和那些可爱的小生灵结成好朋友,保护他们,关爱它们,从而自觉形成保护动物的意识;让学生聆听花草树木的声音,他们会惊奇地发现,一花一木都是有生命的,世界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多彩多姿的花木才显得美丽,当学生喜爱上生命般的绿时,爱护花草树木的信念也就悄然诞生了;让学生攀登上高山面对日出,趟过清泉走向冰雪,游览名胜古迹,感受绚丽河山……霎时,那种自然的美净化了学生的灵魂,由此而生的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之情是至纯至真的。

在一次执教“爱护花草树木”的品生课中,笔者事先设计一幅被人们践踏过的公园惨象:花枝凋零,草地垃圾满地。然后请学生说说看到这幅景象后的感受。起初,学生认为花被摘掉很可惜,草地又脏又乱影响环境。后来,笔者带着他们来到学校的花坛旁、草坪上,让他们闻花香,给他们讲《花仙子》的故事,领他们研究花草与自然的关系,学生立刻领悟了生命的可贵,纷纷把研究的结论汇报上来:有的说小草会吸住空气中的灰尘,使空气变得干净、新鲜;有的说大树是自然的“空调”,可以调节气温;有的说当学习工作疲劳的时候,美丽的鲜花能驱赶劳累,茂密的绿叶能给人以力量……一个个惊喜的发现,在学生的眼中闪现。很自然地,学生成了花草树木的“小卫士”。为了不让花草树木再受到损害,学生立即动手制作一块块保护花木的牌子,如“爱护花木人人有责”“我们爱护花草,花草爱护我们”“请不要伤害我们”等,亲手插在学校、街道的花坛前、草坪中。有的学生还组成“护绿”小队,轮流去草坪拣垃圾。还有的学生写了一些宣传标语,让更多的人加入到“爱护花草树木”的队伍中来。

2 让社会美影响学生的思想

社会美,不但体现着人类进步的理想愿望,而且能给人以精神振奋,使人心情愉悦。那些具体生动的社会美形象,都可以作为活生生的教材,影响学生的思想。

让学生结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使他们再现伟人的光辉人格,把爱国主义精神、革命斗争精神、追求真理的精神一代一代地传下去;让学生向身边的榜样学习,用集体感、正义感、明辨是非、进取的精神和情操指导自己的行为;让学生多接触日新月异的社会,带他们上信息高速公路,拓宽视野,唤起学生为他人、为社会创造美好未来的自豪感和自尊感,挖掘他们的创造力。

把学生的道德教育放入社会生活领域中,可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可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人物形象美;可在数学思维的过程中,感受线条美;也可在手工劳动制作中,体验创造的乐趣;还可在各项课外活动中,及时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有一次教学《狼牙山五壮士》,笔者把教学重点定格在课文的插图上,让学生观察五位壮士的表情、神态、动作,再利用语言文字,使五壮士的形象丰满起来,在学生心中构建一组英雄形象。这样就把机智、英勇不屈、顽强斗争的狼牙山五壮士的崇高人格深深地烙在学生心里。再结合自编自演的《狼牙山五壮士》的课本剧,使五壮士的光辉形象再一次得到升华。正是这种爱国主义激情,促使五壮士坚定了革命的信念,不计个人的利害,不畏死亡,为祖国、为人民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学生演得逼真、形象、生动。在一组一组的“五壮士”脸上、身上,无一不表露出他们强烈的爱国之情,令人为之动容。

3 让艺术美陶冶学生的情操

艺术可以陶冶人的情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为道德行为提供内在的情感动力。如何把道德教育内化于艺术教育中呢?

1)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使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美术。在美术创作中,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提高他们美化生活、美化自身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灵动之心,使他们学会用音乐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在音乐欣赏中,感受民族特色和时代特点;在音乐表演中,陶冶性情,开阔心胸。

3)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兴趣小组,使他们受到科技兴国的教育。

4)组织学生参观展览,让学生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并能积极投身于社会劳动中。

5)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各项活动或比赛,如歌舞才艺展、书法比赛、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器乐演奏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和特长,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且可以增强团结协作的精神。

6)创办丰富多彩的“班节”。在班内轰轰烈烈地展开由学生自己讨论制定出的“班节”,如“三月一日文明节”“四月一日礼貌节”“九月一日礼仪节”等,把这些节融入每周或每月的思想教育中,具体化、深入化,意在促使学生增强礼仪、礼节、礼貌意识,不断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让学生把道德教育当作一种乐趣、美感,心悦诚服地接受,才会形成崇高的道德,进而作为一种动力来推动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转化。在德育中运用美的形象、愉悦和自由的特点,可以使德育抽象空洞的理论变成生动具体的感性形象,道德的理性说教转化为情感的感染。这种以美感人,以情动人,寓德于美,以美导行的教育方法,是把德育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生活滋生营养,育出一个个堂堂正正却又有迥然不同的个性的人,使真、善、美的他们大放异彩!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范道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五壮士花草树木道德教育
去露营吧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爱护自然,让环境更美好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爱护花草树木
花草树木怎样过冬
丰碑
——詹建俊《狼牙山五壮士》赏析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
妙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