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2011-02-21万雷钧
万雷钧
如何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万雷钧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及交流等数学活动,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新教材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的改变提供了一个实践的舞台,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合作学习可以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数学方法、数学精神,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往、学会尊重、学会创造,使学生终身受益。
平度实验中学实施学案导学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每学期把班内学生根据学习能力、性格、同学关系等情况恰当分组,以4人小组的形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在合作学习与交流中,教师充当的是组织者、引导者,同时也是一个促进者和合作者。笔者经常观察小组的活动情况,深入小组中,有时根据学习任务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当合作者,并听取学生的表达,分析他们的解法。在指导全班学生共同完成对新知识的总结、提炼与应用时,笔者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需要倾听学生的汇报,给出及时反馈和意见,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概括和提炼学生已发现的结论,提供给学生应用新知识的情境等。
根据课改理念,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有分组合作游戏竞赛法、分组合作估算法、分组合作探究法、分组合作建模法等。
1 分组合作游戏竞赛法
分组合作游戏竞赛法是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分成4人小组,学生通过做游戏进行竞赛。一般是在组内竞赛的基础上,小组之间再展开竞赛。例如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学习中,笔者让学生采取4人小组合作,利用扑克牌练习混合运算(玩24点游戏):从一副抽去大王、小王的扑克牌中每人抽取1张,共4张扑克,规定红色为负数,黑色为正数,用加减乘除及乘方运算,计算4张扑克牌上的数,使其结果等于24或-24。在指导学生熟悉游戏规则的基础上,学生进行小组间的竞赛,由4个小组的4名学生从一副扑克牌中每人抽出一张扑克牌,各小组的学生再合作计算,首先算出24或-24的小组加分。笔者只是巡视,但学生出现争议时又及时指导,通过游戏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达到熟练地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目的,同时也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减少单纯计算的枯燥与乏味,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
2 分组合作探究法
数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数量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某种运算关系。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分组合作探究法就是通过学生分组合作对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和具体问题操作、演示等,对数字信息、图形特点进行处理,探索其中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并能用代数式、关系式进行描述,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符号的方法。
3 分组合作估算法
第三学段数学课程教学内容标准的特点之一是加强估算和近似计算。如:能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在教学中,笔者组织学生分组合作进行估算。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数据”的第一节“100万有多大”时,笔者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实验,估算100万粒大米有多重。先参与各小组的讨论后,再指导实验。有的小组先数出100粒大米,称出这些大米的重量,再估计100万粒大米的重量;有的小组先称出100克大米,数一数有多少粒,再估计100万大米的重量……通过合作,各小组都估算出100万粒大米的重量大约在20~30千克之间。通过分组合作讨论,学生发现:要认识100万有多大,可以先认识一部分,再估算全体。
4 分组合作建模法
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基本理念赋予数学新课程教学方法新的特点,特点之一: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教学方法的这个特点在教学中通常是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把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用数学知识解决的方法。
尽管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伴随着教师在实践中运用,合作学习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广大教师的肯定,也越来越被学生接受和喜欢。但是,合作学习方式在组织过程中,有时还会存在一些问题。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展示自己思维的机会,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同时也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相信随着不断的探索研究,小组合作学习将会更加完善,将会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途径,将会为当前的教育改革及教学观念的转变提供有益的启示。
(作者单位:山东省平度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