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的语感训练

2011-02-21郑成千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年7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语感语文

郑成千

语文教学中的语感训练

郑成千

20世纪90年代,语感和语感教学成为我国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热点问题,引起教育研究者和中小学教师的广泛重视。本文就语文教学中的语感问题谈几点看法,以期引起人们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1 语感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的语言能力,而一个人的语言能力主要表现在语感上,或者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语感的强弱。拥有良好的语感能力可以说就获得学习语言的“通行证”。那么,语感在语文教学中究竟起了哪些作用呢?

1.1 有利于体现语文课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语文教学的一切活动必须凭借语言文字来进行。无论是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还是进一步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都离不开语言文字这个中心环节。一个人在阅读时,首先要对语言文字有感觉,进而才能达到对内容的理解。感觉敏锐,理解能力就越强。语言文字是读者通往作者心灵必经的“桥梁”。反过来说,要增强语感,就一定要抓住语言文字这一关。

1.2 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语言和做其他事一样,要有兴趣,有了兴趣就学得积极主动。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兴趣的方法很多,培养语感就是重要的一种。兴趣可以从感受中来,有敏锐的语感就感受得深切。学生初读文章时,感受不多,兴趣也不浓;经过教师的指点帮助后,又经过自己的揣摩领会,产生许多原来不曾有的感受。他们会发现,文章里有声,有色,有味,有许多可以触摸的内容,也有含蓄的意思,只有通过语言文字,细细咀嚼,才能读出滋味来。这样,学生通过不断地训练,自己的语感能力越来越强,兴趣也越来越浓,就会学得积极、主动,学得扎实,语文课的教学质量也就会大大提高。

1.3 有利于充实、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

语文课进行思想教育切忌空洞抽象的说教,它主要是通过朗读,潜移默化,使学生在朗读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因为作者往往把他的思想感情融化在具体、生动的言语描述中,让形象来说话。因此,学生在阅读时,在感知和理解作品的语言文字的基础上产生语感,才能发挥形象的感染作用。通过语感的培养可以拓展、充实、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这是语文教学进行思想情感教育的特征所在,也是优势所在。在有语感的学生面前,具体、生动的课文,就会充分地发挥其形象和情感的感染、熏陶作用,从而使语文课的思想教育收到明显的效果。

2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现今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众多语感教学问题,使人们看到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迫切性与重要性。那么,究竟应该怎样来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2.1 加强朗读的训练

传统的语文教学,用的是多读多写的方法,也可称为语感教学法。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等,都是传统的学习语文的经验。“书不厌百回读”,只有反复阅读,反复背诵,才能增强语感,进而提高写作能力。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大量阅读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得语感,是我国传统教育培养语感的基本方法。在语文教学中,“读”包括学生的诵读和教师的范读。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教《第一场雪》时安排了三遍读:第一遍读,整体感知,了解大意;第二遍读,理解内容;第三遍读,让学生吟诵揣摩,通过对朗读中轻重缓急、虚实浓淡的体会来理解语言文字。支老师要求把这场雪“读得很大很大”,把山村冬夜“读得很静很静”,把雪景“读得很美很美”。这样反复读,并在读中做到出于口,入于耳,了然于心,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这也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诵习一字,当识音形义三:口诵耳闻其声,目察其形,心通其意。三识并用,一字之功乃全。其在,文章……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2.2 加强“听”的训练

语感涉及一个“听力”的问题,即听的能力和听的想象力。在一般情况下,无须去分析一个句子的语法。用词当不当,句子通不通,语感强的人一听就能听出来。有研究指出,人所获得的知识,其中60%来自视觉,20%来自听觉,15%来自触觉,3%来自嗅觉,2%来自味觉。听的作用仅次于看,它是汲取知识、积累口语材料的重要渠道之一,也是培养语感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听”,即教师有目的地说,让学生听出重音、停顿、声调、语序等方面的变化带来的语义或感情色彩的变化。如“他一个上午就写了三封信”,把重音放在“就”字上,表示“太少了”;把重音放在“三封”上,则表示“写得不少”。再如“你挺好”这句话,用陈述语调,是赞美别人的意思;用感叹语调,就变成对别人的讽刺了。

3 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

生活有多么宽广,语文就有多么宽广。语文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贴近生活的最大可能。基于语文与生活有着这样密切的联系,笔者认为语感的培养离不开丰富的生活体验,每个人必须通过自己的生命活动获得某种对生活的体验,才能去掌握言语所标示的东西及其背后蕴藏的思想与情感。叶圣陶也说过:“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单靠翻查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积聚起来,积聚得越多,了解越见真切”。

4 加强口语表达和书面写作的训练

注重学生“说”的能力训练,同样是培养语感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课堂上提问学生,似乎是一件极简单不过的事情,而实际上却并不简单。在学生回答问题,也即是在“说”时,教师必须提醒强调学生要“说”完整的句子,要“说”有一个明确中心的相对完整的一段话,同时还要注意说话的连贯性,注意词语的搭配、虚词的运用,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衔接和前后照应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语言运用得到严格的训练,才能培养学生较强的斟词酌句的能力。此外,大部分学生都会有自我表现的欲望,教师对他们的积极性要充分加以保护,课堂上对学生答题质量的要求不宜过高,只要有合理的成分,就应加以肯定;即便答错了,也要肯定他们答题的勇气,委婉地指出不足之处,从而为“说”创造一种宽松融洽、积极活泼的课堂气氛。

闻名全国的特级教师霍征老师指出:“如果我们不注意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那么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就会受到限制。”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要多让学生运用在课文中感悟到的表达方法、写作方法进行一些口语表达训练,使学生的语感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例如,设计一些情境交谈,围绕一个主题演讲辩论,讲故事等。通过实践,学生就可以在应用中不断提高语言感受能力。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明确语感训练的重要性,进行经常性的持久大量的语感训练。从朗读背诵、听说训练、推敲词语以及联系生活等方面,让学生获取大量的语感,积淀更多的知识。语感的培养,关系到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只有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语感的培养,以培养语感为基本目标,才能把语言文字的教学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实现语文素质的提高。

(作者单位:河北省巨鹿县堤村乡堤村小学)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语感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语言文字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