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终身学习
——在终身学习的视角下拓展学习的内涵
2011-02-21杨黎明
□杨黎明
关于终身学习
——在终身学习的视角下拓展学习的内涵
□杨黎明
新近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健全宽进严出的学习制度,办好开放大学,改革和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到2020年,努力形成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
终身学习的理念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和七十年代初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并在国际上推动实施的。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终身学习已经从一种观念发展成为共同的行动。
终身学习与终身教育不同,它不全是一个有组织的、被控制的教学过程,它是学习者主动和自觉的学习行为。学习者根据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选择适合自身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的组织形式。终身学习不仅仅局限于教育,它的内涵与外延要远远大于教育本身。
终身学习的内容更注重人的能力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组织都发生了变化,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学习正逐渐演变成为通过学习者多种途径自我学习为主的活动,如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活动、发明创造活动、拓展训练活动等等,无一不是学习者通过自身体验所获得的经验和能力的。
学校教育已经不能完全适应人们对终身学习的要求,人的一生有选择各种学习和教育机构的权利和机会,学校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人的一生绝大部分是通过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进行的,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是终身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的学习能把生活中的新的体验转化为知识和技能。
终身学习的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对终身学习不应仅仅从经济的角度,将其只看作为促进知识经济发展和开发人力资源所作的努力,而应更加注重促进社会公平和进步,对学习者精神生活的需求和学习乐趣。学习的重要目的是为了人们能够更好的积极生活,让所有的人能够比较体面地生活。
在终身学习理念的指导下,传统教育中教师与学习者的角色已经从认识和实践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但远未达成共识和形成教学改革的行动。学校教育在对象上的局限性,内容上的学科知识性,教与学的控制支配性等等,使得学校教学逐渐成为一种不改革就无法适应当今社会对人的要求,就不利于人的全面成长发展。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学习者终身学习的基础和保证,以终身学习理念为指导,从教与学两方面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为学习者的终身发展打下比较扎实的基础,应成为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除在校学习人员之外,有7亿多从业人员,有1亿多农村富裕劳动者需要再就业的劳动者,还有1亿多老龄者,这些接受过不同层次学校教育进入社会的成员对各种类型的学习不仅存在着巨大的需求,而且在学习的类别、内容、方式、时间等方面的要求也非常多样化。终身学习体系需要覆盖所有的社会成员,大力推进社会成员的继续学习应该成为教育事业发展和创立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于推动终身学习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是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的条件下终身学习能够得到实现的重要保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不仅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不同教育水平、不同年龄的人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而且正试图解决长期以来教育发展面对的最大困惑和阻碍,使教育发展的三大目标,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和水平,降低成本得以同时实现。
学习者通过学校后的各种学习和培训,特别是通过非学历非正式学习所取得的成果需要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实现不同类型教育之间进行必要的转换,否则很难充分调动所有成员持续学习的积极性。当今的教育已多样化,但彼此之间存在着一些清晰的壁垒和疆界需要打破,迫在眉睫的是建立终身学习成果认证、转换制度,促进不同教育之间的衔接和沟通。
终身学习被广泛的认同和迅速的崛起,给当前职业教育的改革带来了重要的信息,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当前,还要重视学生今后的发展;不仅要满足企业界的需要,还要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要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提高,职业教育要为学生终身发展做出贡献。
责任编辑 殷新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