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剂量造影剂全主动脉成像扫描技术探讨
2011-02-21张丽华尤璐璐
张丽华 尤璐璐
(河南省胸科医院影像科CT室 郑州 450008)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严重的大血管疾病,随时可能威胁病人生命。64排螺旋CT以其扫描速度快,覆盖范围广,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主动脉全程的扫描和图像重建,可无创、快速、准确地诊断主动脉夹层及分型,帮助临床制定治疗方案,为手术提供精确的解剖信息,成为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检查方法[1],同时也是评价血管移植术、重建术、支架放置术后疗效的重要方法之一,
1 临床资料
2008年1月至2009年2月期间,56例拟诊为主动脉病变的患者为对象,其中男40例,女16例。最大年龄为77岁,最小年龄为17岁
2 方法
2.1 检查设备
使用Philips Brilliance64层CT机,美国Medrad公司的双筒高压注射器。
2.2 扫描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扫描方向从头侧到足侧,扫描范围从主动脉弓上2~3cm处至耻骨联合。采用腹部CTA扫描模式,管电压120Kv,管电流250mA,螺距为1.172,机架转速0.75s/360,扫描FOV35cm。原始数据的重建厚度为0.9mm,重建间隔为0.45mm,重建矩阵为512×512。自动对比剂跟踪触发扫描,兴趣区置于肺动脉干内取,大小为肺动脉干直径的1/2,触发阈值为150Hu达到域值后延迟8s开始采集数据。对比剂采用碘帕醇37040mL,经前臂静脉高压注射器注入,注射速率4.5~5.0mL/s。对比剂注射结束后,随即以相同速率注射40~50mL生理盐水。
2.3 主动脉成像效果评价
运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成像,由两位有经验的副高医师进行盲法评估,根据主动脉及其三大分支,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及双肾动脉,髂血管显示情况,以血管的增强密度、边缘光滑锐利程度及图像的清晰程度综合评判,等级分为优,良,差。
3 结果
53例均很好地显示了主动脉全程及其分支,真腔、假腔、内膜片及夹层动脉瘤的部位、范围得到满意显示。3例由于主动脉根部瘤体直径较大腹主动脉下段显示稍差。
4 讨论
螺旋CT血管成像是利用对比剂在靶血管内的峰值期进行连续采集,再利用计算机后处理功能,最终重建出靶血管立体影像的血管成像技术[2]。一般来说,造影剂剂量愈大、注射速度愈快,血管内造影剂浓度愈高,血管显示就愈佳。Rubin[3]认为,对比剂注入后主动脉的CT值达200Hu以上,即可满足CT血管造影和3D图像后处理。由于主动脉成像为首过成像,扫描时长决定了维持主动脉内高峰浓度所需的对比剂剂量,这就要求扫描速度一定要与造影剂流速相匹配。才可以得到低剂量造影剂优质的主动脉图像。
根据我们的经验和结合文献认为低剂量造影剂全主动脉成像的扫描参数的选择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4.1 准确选择对比剂延迟时间
选用合理的延迟扫描时间是保证血管成像的关键之一。过早扫描靶血管内对比剂浓度不够,过晚扫描则扫描后期靶血管内的对比剂峰值已过,均可导致部分血管成像质量差。我们认为低剂量对比剂主动脉成像的延时时间最好采用团注追踪法,直接监测靶血管的CT值,当其到达设定的域值(150Hu)后延迟8s正式扫描。克服了患者因心脏输出量,血液循环时间等方面的个体差异而导致成像血管内峰值提前或滞后的影响
4.2 对比剂注射速率选择
研究表明对比剂注射速率直接影响主动脉成像的质量。靶器官增强效果在其他因素均正常时与注射速度成正比。因此在低剂量对比剂主动脉成像时注射速率选用4.5~5.0mL/s,才能使造影剂浓度在主动脉内达最高时进行容积扫描而获得数据,才可得到较清晰的主动脉增强图像。但在尽可能提高注射速度的同时,应兼顾患者身体状况、年龄及血管弹性等方面进行科学选择。
4.3 恰当的对比剂追踪位置
追踪位置的选择是低剂量造影剂主动脉成像成功的关键。有的学者把团注追踪位置点选则在11胸椎平面[4],而主动脉疾病夹层的形成平扫定位往往不能分辨出真假腔的位置,特别当假腔过大时,追踪位置往往误放假腔或跨越真假腔,容易导致追踪假腔而使启动延迟,而致图像质量差。有时可能造成扫描失败的结果。也有学者追踪位置选择在升主动脉上,但易受升主动脉博动的影响,兴趣区的位置很难固定,使监测的CT值发生变化,再者由于夹层的形成,改变了主动脉内血流的特性。一般而言,真腔血流速度快,而假腔较慢。我们认为采取肺动脉干追踪,位置相对固定,不受病变血管的影响,能够及时准确地反应出造影剂的达峰时间,及时启动扫描获得最佳的图像质量。
4.4 对比剂注射后继生理盐水的用量
我们采用对比剂注射结束后,随即以相同速率注射40~50mL生理盐水。有利于冲刷静脉输液管内的对比剂,避免了上臂静脉内对比剂聚集导致的伪影。同时由于后续盐水的推动作用,对比剂以较快速率从外周静脉到达中心静脉,避免了对比剂的稀释,确保对比剂到达靶血管时的峰值浓度。
总之,64排螺旋CT低剂量造影剂主动脉成像能够满足临床诊断主动脉疾病的需要。正确选择扫描技术参数,特别是扫描延迟时间、对比剂的注射速率、对比剂监测平面的位置以及后续生理盐水的用量,是低剂量造影剂主动脉成像检查成功关键。
[1]武维昌,韩靖.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后处理技术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价值[J].医药论坛杂志,2008(1):47~49.
[2]杜相珂,朱锡强,沈复兴,等.螺旋CT血管造影[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5,29(3):202~204.
[3]Rubin GD.Angiography of the aorta and its branches[M].Fishman EK,Jeffrey JR EB .Multidetector CT.Philadelphia: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2004:395~441.
[4]高红,叙文坚,李绍科,等.64排螺旋CT主动脉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2007,23(1):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