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探究能力培养于生物学科教学中
2011-02-21侯俊范杨寿鹏
■侯俊范 杨寿鹏
寓探究能力培养于生物学科教学中
■侯俊范 杨寿鹏
1 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图表,激发学生科学的探究动机
图表具有直观形象和鲜明生动的特点。插图是生物学的第二语言,表格是生物学知识的高度概括或比较。它们以直观、系统的特点体现出教学内容的方方面面,有着文字说明无法替代的优点。在图表教学中,巧妙处理图表,使图表与学生思维的多样性相统一。针对学生识图能力差,对教材中插图不够重视的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对生物插图的兴趣,把教材中的文字内容与插图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如动物与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学生找出共同结构和不同结构,从而认识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及动植物细胞的不同点),各种细胞器的名称、形状、功能要认识,哪些是动植物细胞中特有,哪些是动植物细胞中共有(线粒体、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对高等植物细胞来说是“三有一无”(有细胞壁、叶绿体、大液泡,无中心体)。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比较,从细胞类型、染色体复制、细胞分裂次数、子细胞数目、同源染色体有无等方面进行列表比较。如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比较,从原料、产物、条件、场所、范围、物质转变、能量转变、实质等方面进行比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识图、列表比较的能力。
2 充分利用生物教学中的多种迁移情境,提高学生的探究水平
创设新的问题情境,启发引导学生思维。应向学生多提问,多质疑,多提出几个为什么。如在复习光对植物生长素分布的影响时,假设有一幼苗的尖端被切除,在切口的左侧放置一带有生长素的琼脂切块,问幼苗向哪个方向生长?如果在左侧用光照射,幼苗又如何生长?除温特对比实验外,还有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感光性实验、照芽鞘尖端插入云母片的实验、根的向重力性与茎的背重力性实验等,都可以设计多种实验现象,提出更多问题,让学生去讨论、去探究。上述实验体现出生命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即:生物学事实现象→提出假设→设计科学实验→实施实验→得出结论→解释验证。探究生长素特性的常用方法归纳起来有6类:单侧光照射类(分析单侧光照射的部位和方向)、切割移植类(分析植物形态学的上端与下端)、云母片插入类、锡纸遮盖类(锡纸遮盖不透光,分析遮盖的部位)、匀速旋转类与失重类等。
3 认真做好生物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能力是学生的一项重要能力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主动参与探究过程,要勤于动手动脑,善于科学观察并描述生物现象。能够通过观察提出与生物学相关的可以探究的问题,能够对问题做假设和预期,能够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方案,能够解释实验结果并获得科学的结论。
现行的高中生物课本中考纲明确规定的实验内容有17个,还设有“演示实验”“小资料”“课外读”及“课外生物科技活动”等栏目,加大了实验力度,增大了知识的趣味性和广阔性,开阔学生视野,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如脂肪的鉴定、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等实验,让学生掌握了制作临时装片的技术。
4 通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生物学科是一门具有探索意志和方法研究的科学。因此,充分利用生物学科的这个特点,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能够大大调动学生的探索精神,调动其对生物学习的积极性。
在实际的生物学科教学中,每学期都组织学生划分为若干个生物课外学习小组,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广泛开展生物观察、生物生长习性对比研究、土壤肥料的效果研究和动物生物习性调查等。通过调查,各个活动小组都能针对研究的情况,写出比较好的课外小论文,甚至还能在县市区获奖。
例如:生物生长习性对比研究小组,深入农户的蔬菜大棚进行蔬菜种植研究,写好近万字的调研报告,成果喜人,获得科技部门的奖励;土壤肥料的效果研究小组,积极参与学校的课题调查研究工作,取得良好的研究成果,多次受到学校的表彰。课外活动小组,一方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另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一举两得。
科学探究作为新课程大力倡导的重要学习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想象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在大力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积极探索生物学科的探究式教学,对教师自身的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也大有好处。■
(作者单位:潍坊科技学院;山东省寿光市稻田镇王望中学)
10.3969/j.issn.1671-489X.2011.14.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