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和谐理念的高职创业教育课程改革

2011-02-21王君毅

职教论坛 2011年23期
关键词:理念高职改革

□王君毅

基于和谐理念的高职创业教育课程改革

□王君毅

高职创业教育课程存在着诸多弊端,其改革势在必行。和谐是高职创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原则,和谐理念是高职创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牵引力。高职教育应当在和谐理念的启示下,实现课程目标、课程进程、课程内容、师资力量和教学方法等5个方面的转变,建立全新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和谐理念;高职教育;创业教育;课程改革

一、和谐理念与高职创业教育

世界的本质是和谐的,和谐是一切事物的原则。和谐意即“融洽,调和”。在中国古汉语中,和谐是指和睦协调:《诗·周南·关雎》“关关雎鸠”(汉)郑玄笺:“后妃说乐君子之德,无不和谐。”亦指配合得匀称、适当:《晋书·挚虞传》:“施之金石,则音韵和谐。”在古代西方社会,对和谐一词的理解也各有千秋。毕达哥拉斯认为:“整个天就是一个和谐”,赫拉克利特认为:“和谐产生于对立的东西”。欧洲文艺复兴后,“和谐”作为重要的概念出现在哲学领域。直到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才揭示了“和谐”的真谛,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使“和谐”成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证明“和谐”是对立事物之间的辩证统一,是不同事物之间相辅相成、互促互补和共同发展的关系。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回答了中国为什么发展和怎么发展的问题,主要内容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和谐理念是从和谐理论到实现和谐社会之实践的中间环节,我们可以根据具体实践的需要由和谐理论提出的相应和谐理念。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下简称为高职教育)是民生工程,为数以万计的求学对象科学进行职业生涯策划、获得选择职业自由提供教育服务。获得职业选择的自由意味着高职学生既可以直接选择职业岗位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也可以不受必须供职于社会组织的限制而成功地自主创业,体现了高职学生就业与创业的和谐度。杰夫里·提蒙斯(Jeffry A.Timmons)曾在经典创业教科书《创业创造》(New Venture Creation)中指出:创业是一种思考、推理和行为方式,它为机会所驱动,需要在方法上全盘考虑并拥有和谐的领导能力。创业,作为一种独立自主的生存发展方式,正越来越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在大力提倡创业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和谐理念对高职创业教育的启迪意义非凡。基于对高职创业教育的认识,由和谐理论引申的和谐理念可以阐发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本理念,以高职学生为本,以提高高职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本;二是一分为二的理念,高职教育要坚持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两条腿走路;三是不间断发展的理念,要瞄准高职学生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高屋建瓴开展创业教育。

二、和谐理念视野中高职创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如前所述,和谐理念客观上要求教育和谐,和谐教育要培养和谐的人,就业和谐、终身发展和谐、生活和谐是和谐的人的集中体现。高职教育,即就业教育,就业教育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并逐步在全社会达成了共识。高职教育的主阵地—高职院校则把就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当中,作为专业培养目标写入专业教学计划,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意识、就业愿望、就业理想、就业能力(专业能力)在高职教育的发展中得到了整体上的提高。而创业教育之前大多只是就业教育的配角,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究其原因,一是受到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保守思想较为严重,安守意识较为强烈,只求平稳安逸,以找一份拿工资的工作发展事业、不须通过个人打拼过上稳稳当当的生活为最大的幸福;二是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高考扩招以前主要受计划经济余波影响,大多尚在等待国家毕业分配工作,依赖思想非常严重,高考扩招以后主要受市场经济环境的制约,四处谋求关系挤上工作岗位,大多处于毕业“找”工作、在别人业已建立的平台上去添砖加瓦,而不是自己亲自去打造一个事业平台、独创一份事业的思维阶段;三是受到高职教育本身发展缺位的影响,专业课程教学关于创业教育的内容很少或不深入,高职学生接受的主要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毕业即就业、零距离上岗,以能上岗、快速上岗为第一要务;四是受到高职学生整体性格特征的影响,他们一般都缺乏自主创新意识和勇于开拓的勇气、决心及能力,坐等靠思想严重,创新的品质缺失,挫折容忍力较差,社会化程度较低。

高职创业教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教育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尤其是在就业压力日趋紧张的时代条件下,鼓励高职毕业生自主创业,培养高职学生的创业能力,使部分适合创业的高职学生脱颖而出办实业,既直接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又为其他人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等等,这一系列问题理所当然成为高职教育在新一轮改革和建设的征程中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课程(Curriculum)是将宏观的教育理论和微观的教学实践联系起来的一座桥梁,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是学校一切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核心。”[1]高职创业教育课程是高职教育的重要载体,创业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创业教育课程改革。高职原有创业教育课程存在诸多的弊端:一是课程目标关于创业意识培养的比例较重,关于创业能力培养的比例较轻;二是课程进程仅局限于专业教育的一角,只作轻描淡写的课业安排,在整个三年(五年)的专业教学中所占份额微乎其微,而且是断线的教育形式—即只作一门边沿课程穿插在专业教学当中,课时很少,一站式教学,课程以考试结束为标志而画上句号,一般缺乏后续跟踪指导;三是课程内容概括性强、大多是带普遍性的概念,缺乏人文关怀式的个性化引导;四是课程教学安排一般由行政管理职能占上方的招生就业管理部门承担,授课教师以招生、就业为主要工作经验的招生就业部门工作人员担任,几乎是关门式的敷衍了事的应付教育,缺乏与社会的沟通和联系,难免有闭门造车之虞;五是课程教学方法以理论传授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不以产业实体和实训基地为依托,与行业企业结合进行创业教育更是遥不可及的事。总而言之,高职创业教育几乎没有任何实践环节的课程教学作支撑,最终培养的高职毕业生创业能力低下,发展后劲明显不足。所以,毫不乐观地说,当前,高职创业教育基本上是不成功的。

三、和谐理念引导下的高职创业教育课程改革

和谐是高职创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高职创业教育课程改革要以和谐为目标,以和谐为行动准则,以和谐为检验标准。如何进行创业教育课程改革?关键是要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规划的基础上,加强创业教育课程内涵建设。概括地讲,要实现5个转变。

一是实现从知识型课程目标向能力型课程目标的转变,做到课程目标和谐。课程“目标设置的好坏直接影响个体的自我调节学习行为和方法,影响他们对学习环境的筛选意识、学习资源的选择意识、学习资源的管理意识、学习行为的监控调节等。”[2]打破以培养创业意识为重点的课程目标局限性,以提高高职毕业生创业能力为主要目标,帮助高职毕业生在树立创业意识的基础上,培养将来创业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和综合能力或为这些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确保能力目标的具体化和可操作性,不同高职专业应当结合自身实际,确定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10—30%)作为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这个比例可以根据办学条件的不断优化而日益提高。

二是实现由一站停靠式课业安排到多站贯通式课业策划的转变,做到课程进程和谐。课程是课业的进程,课业的目标尚未达到,就不能终止课业进程。创业一般可以划分为生存阶段、稳定阶段、发展阶段、成熟扩张阶段等4个阶段。要强化高职教育的服务宗旨,做好创业教育要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社会力量多方联动建立高职毕业生创业发展基金,不搞形式主义,不打应付牌,而要延长创业课程的生命线,打破蜻蜓点水式的课程进程安排,通过贯通式的课程进程策划,从高职学生入校伊始至高职学生毕业后的头1—3年,进行不断线的创业教育或创业咨询指导,直到将高职毕业生送上自我发展的正轨。高职创业教育课程安排的这种转变,也是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高的重要保障,是高职教育地域性特征的彰显。所以,高职创业教育课程的课时安排是灵活的多样的,象时间的红线一样将高职院校与高职毕业生有机地联系起来,促进高职院校与高职毕业生的共生共赢。

三是实现由普遍性课程内容向特殊性课程内容的转变,达到课程内容和谐。高职创业教育课程内容的改革关键是要加强课程内涵建设,简单地讲,就是三个方面,即要丰富创业知识的内容、加强创业品质的塑造、突出创业能力的培养,其中创业能力的培养是核心。高职创业教育课程要打破普遍性的创业教育概念,寓特殊性于普遍性之中,建立专业化、个性化、特色化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应当编制按专业划分的校本创业教材,覆盖创业能力系列内容:包括创业态度、创新能力、把握和创造机会的能力、抗风险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等[3]。

四是实现师资队伍从院校型向社会型的转变,做到课程教学师资团队和谐。高职创业教育师资库的建立,要打破校域界限,努力体现专兼职结合的特征,吸收校内富有人文关怀、理论教学和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以及行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管理专家、优秀校友担任授课教师,消除单纯由院校式教师分队授课为主的弊端,达到校企互动式教师团队授课的理想境地。

五是实现从纯理论教学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的转变,做到课程教学方法和谐。高职创业教育要突破纯理论教学的概念,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科学进行资源整合,重点利用校外实训基地、校办产业实体(专业工作室)等平台,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还可独立或与职教集团成员单位联合建立高职学生创业园(公司),大幅度增加实践课程。也可安排学生到校友创业基地实习,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培植创业示范毕业生,由此以点带面、形成良性循环的创业环境。

总之,高职创业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牵一发可动全身,须要在和谐理念的启示下,通过上述5个转变,赋予高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以新面貌,最终促进高职创业教育的和谐发展。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点击核心—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课程改革开发引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71.

[2]张静,包忠明.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开发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0(13).

[3]蔡克勇.21世纪中国教育的走向[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380.

G712

A

1001-7518(2011)23-0027-02

王君毅(1968-),男,湖南省湘乡市人,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责任编辑 谢荣国

猜你喜欢

理念高职改革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改革之路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