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职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的融合机制

2011-02-21林杏花

职教论坛 2011年23期
关键词:专业技能国学素质教育

□林杏花

关于高职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的融合机制

□林杏花

当代社会需要的是既具有娴熟的职业技能,又具有良好文化素质的劳动者。积极探索把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有机融合的教育机制,是所有高职院校应坚持的办学目标。分析了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在高职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融合机制方面所作的探索。

文化素质教育;专业技能教育;融合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当代社会需要的是既具有娴熟的职业技能,又具有良好文化素质的劳动者,既会“做事”、又会“做人”,具有健全人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积极探索把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有机融合的教育机制,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劳动者,应是所有高职院校应坚持的办学目标。

全人教育是当代教育发展的一种新的趋势,它旨在培养博雅通达、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从内涵来看,全人教育主要关注的是完整的人”,崇尚人的身体、心灵、精神、灵魂的整合;情意、灵性感、直觉的激发;想象力、创造力、多元综合智能的开发;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1]教育贵在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已成为举国上下的共识。然而何谓素质教育却见仁见智,众说纷纭。实际上,素质教育的真谛是全人教育。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能独立生存并有益于社会的个体,造就身心俱健的一代新人。[2]教育部陈希副部长2010年在“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高职教育要树立以需求满意度为主要标志的高职教育质量观。把高职教育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程度、对行业企业发展的贡献程度、对学生多样化成长需求的满足程度以及高职专业对岗位要求的对应程度,作为衡量高职教育质量的主要指标。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一直高度重视学生文化素质与专业技能的综合培养,2005年,确定了“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文化塑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关于全面推进教育教学质量建设工程》提出素质教育工程,把立人树德作为教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提出“立人、立业”的校训,立人须立业,立业先立人。经过5年的研究、探索与实践,人才培养机制逐步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认可。平均就业率98.5%以上,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就业质量不断提升。零点调查公司对该校2008、2009届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研究报告》中指出,毕业生恪守职业道德、遵章守纪、诚实守信、技能扎实,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率超过95%。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在高职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融合机制方面,做了一系列的研究、探索与实践

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育是学生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的主渠道,是营造学校精神文化的重要途径。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三年不断线,在培养学生德育、营造校园文化方面起了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校成立社科部,专门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与建设,党委书记亲自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与管理。学校保证课程经费的投入,落实每年生均20元的建设经费,加强课程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引进和培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门思想政治课程均为校级精品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被评为广东省优质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正在申报市精品课程。在教学中,教学团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参观、考察、社会调查,写出有理论分析的总结。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图片展及征文比赛,组织学生观看教育片,开展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等等。《形势与政策》、《廉政教育》课程聘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到学校作专题讲座,《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课程相当一部分有用人单位的管理者、学校优秀毕业生承担,增强了课程的说服力、感召力和影响力。学校领导每年组织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经验交流与研讨,解决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充分发挥了在高职文化素质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二、积极探索国学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相融合的校园文化建设

“文化塑校”是学校的办学理念之一,学校积极探索国学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相融合的校园文化建设,创建了国内高职院校首个国学研究所,后组建为国学院,开设了《国学精粹》必修课及相关国学选修课程模块,建成了包括国学特藏室、国学阅览室、国乐室、经典诵读中心、岭南书画室、茶艺室等在内的国学教育实训基地;购买了大型国学丛书及各类传统文化书籍万余册;开办了城市国学讲坛,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在论坛开讲,已开设国学讲坛70多期;组建了以“传承国学、服务社区”为宗旨的各类国学实践学生社团;创建了国学传习网;建设了一支稳定的兼具国学理论和实践修养、具有双师素质的专兼结合的国学教学团队。

《国学精粹》全校公共必修课,立足于将国学的精髓与学生人文修养和职业道德教育密切结合,通过各种国学实践活动将中国传统文化精华落实到学生日常的行为举止当中,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国学精粹》课程设计采用“理论精粹+书画琴茶”的模式,理论课采用专家精讲、专任教师课外辅导的授课方式,聘请在国学方面具有相当造诣的名家进行专题讲座。实践课则要求学生或修习琴茶书画,或作为义工到社区推广经典诵读,以灵活多样的方式修满学分。学校为学生提供课堂、网络、实训、实习等全方位的学习平台、自主性学习网络课程,使学生可以自主性、主动性、协助性、互动性学习,切实完成国学教育的“五个一”:背一部国学经典、读一本国学参考读物、听一次城市国学讲坛、参加一项国学实践活动、写一篇国学学习心得。

学校开设以传统艺术和岭南民俗为重点的国学类选修课,学生在三年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在琴棋书画等方面选择专题课程进行深造,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本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使学生既加强传统文化修养,又增加一项职业技能。学校通过开展国学传习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组织立人与立业、职业技能教育与国学教育的专题报告会、研讨会、辩论会,通过讲座、演讲赛、辩论赛、征文等方式,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传统礼仪规范与现代生活的结合点,使学生拥有善良之心、感恩之心、责任之心、爱国之心,自觉规范自身行为方式,形成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文化素质教育融入专业技能教育全过程

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工程,将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强化学生责任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学生诚实笃信、敬业爱岗、吃苦耐劳、虚心好学的优秀品质。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协调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学校坚持在三年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开展职业人文素质教育,包含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职业文化等教育内容,培养学生诚信、敬业、乐学、协作等职业素质和职业精神,并把人文素质教育融入专业技能教育的全过程。

旅游管理专业与省市旅游局、广之旅、碧桂园集团等单位密切合作,参照行业企业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引入行业技术标准,构建人文核心素养类和专业核心技能类相融合的课程模块。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目标,利用校本文化平台,开设职业素质培育课程,定期组织“学生职业规范网页比赛”、“基地企业文化设计比赛”等职业素质培育活动。将IT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与企业共同制定职业素质培育方案。按照信息服务岗位的职业素质和道德规范要求,与企业共同开设IT服务人才综合素质、IT运维服务规范、系统支持服务等课程,并在所有专业实践活动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安全保密意识等素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把职业文化融入专业文化建设中,进行以“鲁班建筑文化”为核心的专业文化建设,丰富文化内涵。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挖掘鲁班精神内涵。传承鲁班建筑文化的精神,进行专业文化氛围建设,以潜移默化的形式融入教学过程和教学环境,让学生一进学校就能感受到职业氛围,随时随地接受职业文化熏陶。

实习、实训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高职教育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既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关键阶段,也是人文素质培养的大好时机。实习实训环境是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专业实训教学过程也必须渗透人文教育,指导教师的精神和职业道德更是学生感知的重点。学校注重实训基地的“软环境”建设,实训室营造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的环境和氛围,张贴了温馨的警示语、名言;引入企业文化,培养严谨工作态度,按照企业文化精神建设实训基地的制度文化;强化质量意识、安全意识、规范意识、诚信意识。学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文秘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等都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打造了各具特色的实训室文化。

四、高职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相融合的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部2006年16号文明确规定: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要求,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建立“双师”结构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工作学习经历和科技开发服务能力,引导教师为企业和社区服务。逐步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研究制订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任职标准和准入制度。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教师的行为和思想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教师的责任意识、敬业精神、团队合作能力、职业技能,对造就既具高水平职业技能,又具有良好品德与和谐人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学校在校内设立专门编制,引进实践经验丰富、技能水平高、技术开发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聘请相关行业企业专家、社会名家、高级技术人员及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并参与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或实行与企业合建实训基地、实验室、订单式培养等校企合作方式,由企业有关专家兼任相关专业课或实践指导课的教师。制定并落实专业教师轮流下企业、进社区的顶岗培养计划。鼓励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到企业、社区兼职,参与企业技术指导和产学研项目开发,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国内外知名企业、著名大学和专业团体学习研修。健全“进、送、带”等双师素质培养制度。“进”,是让专业教师到基层企、事业单位(包括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锻炼。对于相关专业的教师,安排他们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实践和培训,丰富、提高他们的实践经验和操作能力。教师每年参加企业生产实践活动不少于一个月。“送”,是选拔部分教师到知名院校的对口专业进行深造,深造的对象主要是那些从企业引进的实践应用能力强,但专业理论和教学经验相对缺乏的教师。“带”,是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定期组织中青年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实习、实训活动。

另一方面,完善现有各项人事制度,在岗位设置、岗位管理、用人机制等方面,充分考虑教职工的利益和全面发展的需要;使奉献教育事业、完善自我人格成为教职员工的共同追求。建立国学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相融合的教师培训机制,国学教育培训成为教师继续教育的必修内容,将传统文化精神和高职教育理念化为教职工的思想观念与行为。定期对教职工进行高职教育与国学教育培训,使教职工掌握了先进的高等职业教育理念,汲取了传统文化精粹,形成高尚师德,并将教职工全员培训纳入学校人事考核制度内容中。学校还有针对性地对辅导员进行国学教育培训,使他们在自己的工作中自觉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核,更好地促进与学生的交流,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各类问题,提升学生人文素质和心理素质,将辅导员培训纳入辅导员考核体系中。

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通过创新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相融合的教育机制,使学校文化建设见成效,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坚持文化塑校、植根社区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办学特色愈加显现。“十二五”期间,学校将进一步坚持人才战略、质量战略、、创新战略、文化战略。坚持“文化塑校”理念,秉承“立人立业”校训,彰显“思诚贵和”校风和“乐学善用”学风,全面推进国学教育,弘扬民族文化精粹,植根岭南本土文化,培育校本文化根基,提升大学文化品位,建设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

[1]杨亚辉.全人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一种视角[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

[2]郑日昌.心理健康测评和全人教育模型[J].教育测量与评价,2008(7).

G712

B

1001-7518(2011)23-0009-02

林杏花(1972-),女,广东汕头人,硕士,广州城市职业学院高级政工师、会计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学课题“基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研究”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 夏焕堂

猜你喜欢

专业技能国学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垂”改成“掉”,好不好?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药学专科学生专业技能考核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