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器排故实训装置改进提高实训教学效果

2011-02-21成宝华周芝峰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年8期
关键词:排故接触器元器件

■成宝华 周芝峰

电器排故实训装置改进提高实训教学效果

■成宝华 周芝峰

经过对电器排故实训装置改进,该装置电器故障随机产生、元器件故障贴近实际、元器件拆装方便、装置用低压24V电源,安全系数提高,有利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使实训教学接近实际工作。

电器排故;教学装置;排故方法

实践教学是培养练训有素和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经过多年实训教学经验,笔者认为,目前市场上教学电器排故装置有以下缺陷。装置,故障点固定不变、元器件封闭,学生看不到元器件,排故时间一长,学生死记硬背故障点编号,失去排故的教学意义。笔者所在院校工业技术中心电工实训教研室建设、电器排故装置的改进,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展开的。我们把电器排故装置改进,作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1 故障随机性

近几年来,我们就开始探索排故装置改进,以能力为本,围绕实践性教学环节,把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职业能力作为组织教学的出发点。以故障点随机性为重点,将电力拖动技能训练与电器排故技能训练相互交叉融合,形成新的实训教学模式。

1.1 线路故障随机

按照新的实训教学模式,首先进行电力拖动接线训练,在接线中,学生错接与漏接导线,产生故障。故障有实训指导老师分析电路原理和排故方法,在实训指导老师指导下,由学生排除线路故障。学生接线正确率提高情况下,实训指导老师可以将断导线与好导线,混杂一起,让学生去接线,从而产生意想不到故障现象。两种方法,产生的线路随机故障,改变了过去排故装置,固定的故障点。现在线路故障由学生接线产生,再由学生自己来排除,学生对随机产生的故障,有一种新鲜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元器件故障真实性

当前,各大院校电器排故装置基本采用断线法,模拟元器件故障,不能实现元器件故障设置的真实性。例如,电路短路,造成接触器触点粘连,衔铁导向槽有杂物,使触点闭合不到位等故障根本无法设置。作为电器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再按传统的方法,断线模拟元器件故障进行排故技能训练,已经不能适应新技术发展和社会的需求。研制的排故装置,可以设置元器件真实的可能故障,学生在排故实训时,不再是看见断线模拟元器件故障,而是看见真实的元器件故障在电路中的作用,真实元器件故障,反映实际电路在故障时现象。

元器件故障随机,不同的控制电路,需要安装不同的元器件,组成排故电路。例如,正反转控制电路故障排故,需要安装元器件:断路器1只、熔断器2只、接触器2只、热继电器1只、按钮(停、向左、向右)3只。实训指导老师将好的元器件与有故障元器件堆放在一起,让学生随意拿元器件安装正反转控制排故电路,在安装元器件同时,完成了元器件故障随机产生。元器件故障有多种多样,学生不知道有故障的元器件安装在什么位置。当正反转控制电路接好导线通电时,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故障现象。

1.3 排故装置功能

遵循直观教学原则,将排故装置元器件敞开,让学生看得见元器件与元器件之间的关系,看得见导线连接元器件组成的电路,看得见元器件动作过程。

1)装置具有开放性 过去元器件封闭,学生看不见元器件工作过程,所谓排故也是在台面的小孔上测量信号,即便故障排出,也不知其所以然。改进后装置,具有足够的开放性,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元器件,知道元器件工作过程。例如,接触器衔铁卡在导向槽中,发出的电磁噪音,就能从声音上判别是接触器故障,再从接触器外壳孔中,看见衔铁卡住。再有,空气式时间继电器JS 7-2时间调节失灵。元器件封闭,不知道时间继电器什么部位故障,敞开后看得见,原来是气嚷空气进出孔堵塞,而造成时间调节失灵。过去无法设置的故障点,现在能设置。元器件敞开,直观清晰,测量方便,维修安全,提高功效,扩大了故障点设置。

2)排故装置通用性强 控制电路多种多样,不同的控制对象,有不同的控制电路方法。装置可以组装成不同类型电路,按照实训内容而定。装置,元器件拆装方便,接触器、热继电器、按钮等元器件选用卡接式安装元件。这种卡接式元件底部有专用结构,可以卡住导轨。安装一套电路,一般在1~2分钟时间。装置节约电器材料,减少装置存放场地。学生通过元器件组装,对电路的元器件构成、电路形成、电路工作原理有深刻的直观认识。

3)排故方法增加,电压法应用排故装置在带电情况下排故,可以观察元器件动作过程,便于学生直观认识电路做成,加深对控制原理的理解。不少院校处于安全考虑,很少甚至不进行带电排故训练。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需要在不停止生产过程的情况,进行排除故障,若学生没有这方面的丰富经验,将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我院校不进行带电排故训练,原因是设备电压380 V较高,考虑还是安全一点,在关闭电源时,用万用表,电阻挡查找故障。只用一种排故方法,电阻法。电阻法排故,对故障的判断往往不十分准确,尤其是电路带有常开触点的回路。例如,接触器、继电器,动作元器件,停电和不停电,电路回路阻值可能不一样。有时,这一常开点,有电时可能闭合,可停电后,常开触点就必须手动让它闭合检查。现在降低排故装置工作电压,改用24 V低压电源,这样一来,通电时可以观察各元器件的动作顺序,是否和电路原理所要求一致。在安全的前提下,带电排除故障。用电压法排故,能迅速、准确、便捷、检查、判断是线路故障还是元器件故障。电压法与电阻法并用,增加了排故方法。

2 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实训效果

实训教学接近实际非常重要,它决定了院校培养的学生是否真正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鼓励学生自主思考,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2.1 改变教学方法

电器故障不是千篇一律,相同的故障现象,其故障部位不相同。改进后排故装置,故障现象变化多端,随机产生,接近真实故障现象。鼓励学生自主思考,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并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接触器在工作时吸力不足,指导老师把整个电路工作分析清楚即可,而不必规定排故方法与步骤,尽可能地要求学生自己去分析故障原因。让学生去尝试,去实践,去探索,如果全按照老师的方法去做,让学生“照葫芦画瓢”模仿着练,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会很高,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改进后排故装置,工作电压24 V,在安全前提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去分析问题,去探索排故思路,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电路其中的内在联系,把老师的“讲懂”变为学生的“想懂”,其效果事半功倍。

2.2 发挥电器装置作用,提高实训效果

过去,由于缺少相应的电器装置,继电器——接触器电路设计实训内容没办法验证,只是学生将自己设计好的电路给实训老师看一下,就完成任务,只能纸上谈兵,学生看不到设计效果,设计的积极性不高,激发不起学习热情。现在排故装置为他们提供了较好的条件。装置,元器件拆装方便,接触器、热继电器、按钮等元器件选用卡接式安装元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设计电路需要,安装元器件,然后接线、调试,直到成功。学生看到自己设计的成果,按照自己意愿执行,在感受到成功喜悦的同时,也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电器排故实训装置改进后,故障随机产生,元器件故障接近实际。学生通过技能训练,可以增加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习兴趣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实训教学中应当尽量做到实训装置与实习内容的结合,使学生技能训练更完善。■

[1]时忠明.略论职业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10(6)

[2]计春雷.电气应用技术基础实习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鲁远栋.机床电气控制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4]王广仁,等.机床电气维修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上海电机学院工业技术中心)

注:本文系上海电机学院2010年教研教改课题《电器排故教学改革与研究》(课题编号:DJY1017)部分成果。

作者:成宝华,上海电机学院工业技术中心高级技师,研究方向为电器实训教学。

猜你喜欢

排故接触器元器件
元器件国产化推进工作实践探索
智能大功率过零接触器研究与开发
装备元器件采购质量管理与控制探讨
基于PB神经网络的交流接触器剩余电寿命预测
基于DSP+FPGA的元器件焊接垂直度识别方法
基于机电设备电气控制线路排故的仿真系统设计
空中交通防撞系统(TCAS Ⅱ)的排故与维护
炭黑气力输送装置主要元器件的选择
基于模糊自适应控制的接触器过零投切系统研究
基于PIC单片机的恒磁保持交流接触器控制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