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原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构建

2011-02-20郭新生王冠雅

关键词:文化名城城市形象中原

□郭新生,王冠雅

(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河南郑州 450002)

中原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构建

The i mage construction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ies of central plains

□郭新生,王冠雅

(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河南郑州 450002)

中原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构建初见成效,但也存在城市道路、城市绿地、城市轮廓线、城市主体物缺乏规划,街道分区、建筑形象缺乏科学安排,灯饰、雕塑、路牌广告缺少合理设置等问题。应充分挖掘中原地方特色,把握好城市的整体形象设计、局部形象设计和细节形象设计,以营造出人性化、生态化的美丽城市群。

城市形象;中原历史文化名城;中原地方特色

城市是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的居民点,包括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等。[1]城市形象是城市以其自然地理环境,经济贸易水平,社会安全状况,建筑景观,商业、交通、教育等公共设施的完善程度,政府治理模式,历史文化传统以及市民的价值观念、生活质量和行为方式等要素,作用于社会公众,以使社会公众形成对该城市某种认知的形象总和。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给予人们的整体印象,是凝聚历史文化内涵的综合性符号;城市形象是城市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环境改善的集中反映,是对城市生活品质的最直接、最具体、最生动的体现。[2]

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认识到城市形象设计的重要性,并试图重新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形象。面对新一轮的城市大发展及城市间的竞争,2006年 6月,根据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河南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组织编制了《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中原城市群的规划策略,明确指出中原地区要以郑州为中心,以洛阳、开封、安阳等地域性城市为节点,构成密切联系的、具有地域特色和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城市群。[3]经过几年的努力,中原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建设已初见成效,但随即而来的问题也逐渐凸显。本文拟从中原城市形象建设中的一些问题入手,来深入探讨中原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思路。

一、中原历史文化名城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河南省现有不同级别的历史文化名城 28个,其中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8个。这些历史文化名城,或者曾是历史上某王朝的首都,或者曾是某一地方诸侯的都城,或者是商埠市肆的繁华之地,或者是近现代革命的根据地,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河南的历史文化面貌,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逐步实施,以郑州市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城市群建设工作逐步展开。与此同时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亟待解决。下面分别从中原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形象、局部形象、细节形象三个维度,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1.中原历史文化名城整体形象问题

城市的整体形象是一个城市宏观上的形象,它主要包括城市的道路规划、绿地规划、城市轮廓线以及城市主体物等。城市整体形象设计的优劣关系着城市的宏观面貌,因此,要用系统观点来思考整座城市的布局和规划。

中原历史文化名城规划本应以平坦地域规划为主,整体应给人稳重、古朴与现代相结合的感觉,但在实际建设中还存在着缺少对城市形象的整体把握和对城市布局的合理规划等问题。

(1)城市道路规划问题

在城市中,人们的生活总是围绕着道路而进行,道路的构建直接影响城市的整体形象。由于中原历史文化名城多是古都,城市道路布局多沿袭传统古都的方形放射式格局。虽然这种道路格局使之“四通八达”,给人以大气、庄重的印象,但缺少主次变化,显得呆板、单调而无层次感,从而使城市面貌缺乏特色。

此外,随着城市的发展,通行压力加大,宽敞的道路、立交桥、停车场等大量出现,相应的公共用地被侵占,一些传统建筑被迫拆建,城市整体形象中的传统与现代之间产生割裂。

(2)城市绿地规划问题

城市绿地的合理规划是城市高品质形象的体现。绿地可以作为建筑与建筑、道路与道路、广场与道路的分隔线与连接点。今天,由于城市建设的无序发展,绿地、树木等被大规模的现代建筑所取代。中原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建设中普遍存在绿地较少、街道与广场的节点缺少绿色规划、街道的绿化带与街道比例不合适等现象,而且绿地设置缺少系统性,分布较散乱,整体感较差,缺乏生态城市的取向。

(3)城市轮廓线规划问题

随着城市形象构建的逐步完善,城市建筑的轮廓线也成为城市形象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轮廓线也叫城市全景线,是一个城市的外部轮廓。如上海外滩的轮廓线,以黄浦江为地接线,以东方明珠塔为首要建筑,其他建筑的排列错落有致,给人以视野开阔的感觉,使人感受到这座城市浓郁的现代化气息。

目前,中原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建设关注较多的是局部设计,忽略了整体规划。虽然河南地处中原,没有上海、香港等城市自然的水资源来体现城市建筑的全景线,但是全景线依然是存在的——它应该让人们从不同的视角看到不同建筑轮廓线的景色。然而,在中原文化名城的建设中,很少考虑这一问题。单看一些个体建筑还好,但将诸多建筑集合在一起时,就会发现新旧建筑、传统与现代建筑、高低建筑会相互抵触,给人以建筑混搭的感觉。

(4)城市主体物规划问题

城市主体物如同一个城市的符号,是城市特色和精神内涵的体现,它可以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自然景观,也可以是城市的标志等。如巴黎的凯旋门、埃菲尔铁塔,纽约的自由女神像,伦敦的塔桥、大本钟等,都是具有其城市特色、能代表一个城市精神的主体建筑物。

中原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主体物应该是蕴含一定历史文化意味的标志性建筑,如郑州的二七纪念塔、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河南省艺术中心,开封的铁塔、龙亭等。中原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代表性的主体物很多,但缺乏基本规划,结果是古代的、现代的大型建筑统统成了城市的主体物,反而失去了城市主体物的象征性,起不到“主体”作用。

(5)城标设计问题

构建城市形象,城市标志必不可少,它是整个城市物质和精神的总体展现,可提升整座城市的凝聚力。如杭州的城标以“杭、舟、建筑”等元素构成,充分体现了杭州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城市精神风貌。中原历史文化名城尚缺乏城标设计,十分需要以历史文化或地理环境为基础、突出地域文化特色、为整个城市形象的建设增强凝聚力和影响力的优秀城标设计。

2.中原历史文化名城局部形象问题

(1)城市街道分区问题

北宋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中描绘了宋朝时东京城 (今开封市)的街道布局和商业的繁华。其中,街道、桥梁、商业铺面等布局合理,具有较强的层次感和审美性。如今中原历史文化名城的道路却为了跟上时代的节奏而片面追求宽阔、通达,忽略了古城街道应有的特色。作为古城,古城区与商业区、住宅区等应作分区构建。例如开封的主轴街道中山路北端的御街完全是宋代建筑风格,古色古香很有韵味,但是新街口以南的中山路两旁又完全以现代建筑为主,中间没有节点的衔接,给人以唐突的感觉,缺少古城街道的延续性。

(2)建筑形象规划问题

建筑是城市建设的主要部分。中原历史文化名城的新建筑近年来大量涌现,但是老建筑多外观破旧、设计单调,与新建筑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新建筑设计也缺少与古建筑的融合,与古建筑形成了强烈反差。如开封市“二期水系工程”周边的现代建筑与水系工程的古建筑风格就很不协调。

俗话说“远观颜色,近看花”,颜色是首先映入人的眼帘的建筑元素。一个城市的建筑色彩是整个城市外观的主要体现,也是城市精神面貌的体现。中原历史文化名城建筑色彩缺乏合理规划,在现有的中原历史文化名城的建筑色彩中,古城区多以红、黄、绿等颜色为主,城市内的新建筑多以白色和米灰色为主,几栋新建筑之间有时会夹杂一栋复古的老建筑,色彩极不协调,缺少复合色和自然色的过渡。

3.中原历史文化名城细节形象问题

一是灯饰规划。在中原历史文化名城的构建中,很多具有现代元素的路灯被安置在路旁,没有考虑到与建筑格调的呼应,很难与建筑融为一体。各城市的灯饰组成类型大多相似,缺乏个性。

二是城市雕塑。雕塑是一座城市的精华体现,如上海浦东景观雕塑《日晷》,将上海的民族性与国际化做了生动诠释。雕塑也可以作为城市的主体物来展现,以突出城市的特色。中原历史文化名城的雕塑较少且缺少互动性。

三是路牌广告的设置。广告是城市对内发布消息、对外宣传形象的窗口。中原历史文化名城现有的广告牌安置比较混乱,其设计及安置缺少规划。

二、中原历史文化名城形象构建之对策

中原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首先应体现出历史文化韵味,以保持传统特色。针对上述问题,中原历史文化名城形象构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中原历史文化名城整体形象的构建

一要合理规划道路。道路规划影响着整个城市的布局。中原历史文化名城的道路规划要以平坦的地域道路规划为主。针对目前道路多为发射状或棋盘状的笔直线路的现状,在城建道路改造中可以考虑围绕建筑设计一些蜿蜒街道,以增加整座城市的韵律感。街道的设施也应有大、中、小的划分,使之在统一中富于变化。在道路建设中没必要都建成机动车行驶的大道来彰显城市的大气,低碳生活导向的道路建设要多增加公共交通与轨道交通等,也可以像杭州那样增加自行车等非机动车道等。针对地面资源有限、公共用地被占用这一问题,应有效利用城市空间,多建立交桥、地下停车场等,以缓解地面的公共用地。但应注意的是,构建新的交通方式的前提是必须保持古城文化特色,使传统与现代协调发展。

二要合理布局城市绿地。在中原历史文化名城的构建中,城市的绿地规划应与城市的自然环境相结合,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可把绿地作为城市的节点,采用块式、条式、镶嵌式设计使绿地分布在城市各处,注重绿地与道路、河流、建筑的连接,绿色公园、广场等的建设。总之,应努力将其建造成自然山水城市,使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现实。

三要注意构建城市建筑的轮廓线。改建中的中原历史文化名城,新老建筑交错混杂,其间缺少明显的轮廓线。故在轮廓线的构建中,应考虑城市建筑与空间之间的虚实关系、最高建筑与最低建筑之间的比例关系,做到疏密结合,使建筑轮廓有虚有实、有高有低。中原历史文化名城的轮廓线多以古建筑群为主,古建筑周边不宜有太高的建筑。如开封市包公湖上的建筑水平线,高低变化不多,但很有韵味。

四要有城市主体物及城标。中原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主体物应蕴含城市的文化底蕴。选定一个主体物后,应该大力宣传,使人们对之有全面了解,依此设计城市的市徽、吉祥物,以凝练城市精华,加深城市印象。

2.中原历史文化名城局部形象的构建

局部形象构建是在整体形象设定后的进一步建设,它包括街道、建筑等,是整体形象规划的细致体现。

一是城市街道分区的规划。中原历史文化名城的街道规划应尽量延续古城的建筑格局,使酒帘、幌子等鳞次栉比,以体现古城的历史文化。如开封应恢复宋代繁华时的街道风貌,使城市街道以城墙为边缘、以中山路为中轴线发散开来。中原历史文化名城的街道也可以进行分区建设,如分为行政区、文化区、经济区、商业区、休闲区、居住区等,各区要有各区的特色。街道规划应考虑变化,避免行人产生视觉疲劳。街道建筑之间应该配以绿地、公园等节点,但要分清与建筑之间的主次关系。

二是建筑形象的规划。中原历史文化名城的新建筑应该避免过高、过大,尽量不影响古城视觉效果,其外观建筑材料也应尽量采用自然材质,使之与环境相融合。为凸显文化名城特色,城市建筑的颜色应多向古建筑的色彩靠近。如开封市旅游区的色彩延续了宋代宫廷建筑红、黄、绿、灰等大气的色彩,突显了帝王时期的大气和繁华;其商业区的色彩就应多采用大气的灰色,并配以旅游区颜色元素,使整个城市的色彩和谐统一。

3.中原历史文化名城细节形象的构建

城市的细节形象设计要突出人性化特点。路灯的设计应该突出艺术性和适用性,灯饰要避免与其他城市雷同并与该城市周边的环境相协调,以展现地方特色。夜间灯饰的照射效果也应该突出周边景致的特点,渲染出城市夜晚的文化氛围。

城市雕塑可以根据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传说等进行设计,加深人们对该城市的印象。在规划中,应多考虑互动性的城市雕塑,不仅要满足视觉需求,还要满足心理需求,使城市形象深入人心。

此外,还要规范路牌广告。在规划中,应考虑将其外形、大小、材质、颜色等作统一规划和部署,把广告牌作为城市形象的细节部分加以规范设计,把建筑物作为背景,使广告牌能像公共设施那样合理地镶嵌在建筑背景中。广告牌的外观形式也应该含有古建筑的元素,这样才不会在视觉上显得过于跳跃。

三、结语

中原历史文化名城在形象建设中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城市的整体面貌已有了较大的改观,无论是整体设计还是局部规划,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起到了促进文化交流、振兴城市经济、提高城市凝聚力的作用。

中原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构建应当充分挖掘中原地方特色,使之转换为视觉符号并表现出来,在充分把握城市的整体形象设计、局部形象设计和细节形象设计的基础上,把构建中原历史文化名城形象的战略一步步地落实完善,以营造中原大地上人性化、生态化的美丽城市群。

[1] [英 ]约翰 ·里德.城市 [M].郝笑丛 ,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 冯志成,赵光洲.中国城市形象研究 [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2.

[3] 河南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Z].2006.

[作者已有相关成果 ]

[1] 郭新生,田珂.城市地下空间标识环境设计[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2.

[相关主题文献 ]

[1] 成朝晖.杭州城市形象系统设计研究 [J].包装世界,2009(1):76.

[2] 李勇,徐建刚,王振波.城市形象研究进展及展望[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9(2):20.

[本文创新点 ]结合中原历史文化名城构建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中原历史文化名城形象建设的对策建议。

TU984.2

A

1009-3729(2011)02-0051-04

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SKL-2010-900)

郭新生 (1965—),男,河南省开封市人,郑州轻工业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视觉传达应用与视觉符号。

猜你喜欢

文化名城城市形象中原
基于城市发展机制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
城市形象动漫宣传片的开发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沁园春·赞中原
如何运用音乐语言塑造城市形象——以歌曲《呼伦贝尔蓝》为例
浓墨重彩 绘中原出彩画卷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蔚县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千年古城 重放异彩
聚力打造“三城三都” 建设世界文化名城
御中原 画饼充饥
城市形象研究路径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