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善政策促进农资有序流通多元发展实现三农资源整合

2011-02-20张琛

中国农资 2011年12期
关键词:农资农产品土地

文/张琛

近些年来,由于国家支农惠民政策的支持力度逐渐加大,广大农民朋友从中受益匪浅。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基础产业进一步升级,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民专业种植积极性和热情空前高涨。新兴合作模式从多元结构逐步向适度规模化专业种植协作体系过渡,从2008年颁布的“新土改”政策中不难发现,农村土地经营允许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合作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因此我们面临着是延续传统劳作方式还是与时俱进参与农业技术服务方式创新合作发展的选择题。

加快土地流转,实现资源整合

当前“土地流转”政策的规范和推行速度还远远不够,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政府相关部门在引导工作上与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接触与配合,二,老百姓重视土地,这决定了农民对“土地流转”方式的认知度和兴趣度不高,三、相关职能单位与社区就加快农村基础产业升级、延伸产业链等缺乏统筹的社会资源。目前只有政企通力合作,因地制宜,征民意,让老百姓认知“土地流转”在现阶段重大意义,确保农民权益有效保障,才能使得多元化发展区域网络实现,从而促进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专业协作体系。另外,政府企业与社区应建立信息服务机制,立足实际,为专业合作社、协会等提供政策支持,农化服务、农产品的供销平台,以确保工业资源整合融入到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实现了产、供、销体系的对接。农业的适度规模化有利于工业资本回笼,拓宽生产经营渠道,通过这种方式,企业不仅在发展中存在的成本和资金问题迎刃而解,而且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以及农民与厂商之间也建立了一种更稳固的新型合作关系,同时“土地流转”从逐步规范化到规模化的速度也会随之加快,多方优势互补性和双向流通性及社会资源与自然资源得以有机结合和充分体现,达到同舟共济,同担风险,共享利益。

国家投入大量精力整合资源,从“土地流转”到专业构建以及产前中后系统服务中明确指出:生态化建设正通过上游生产企业整合重组与流通渠道战略合作,形成供应链竞争模式。显而易见,共同来做品牌、市场、服务、发挥冬储优势形成多赢格局,将成为惠及亿万农民的政策。同时也为三农提供了完整的成本控制,较高的效益和技术服务平台。在这样的模式之下,“土地流转”以后的专业合作社及种植大户将会随着政策导向完善自身生产经营方式,由分散式经营向土地经营集中化转变,向农产品规模化和农业产业化转变。随着土地集约化进程的纵深,机具设备等基础配套设施健全完善,对农民来说一方面减少农业资料的成本投入,减少劳动强度。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效能,增加了劳动收入。而对于企业来说,更多面临的是服务上的竞争,通过服务增值提升品牌附加值。因此“土地流转”将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机会,而产业链的不断优化也将诸多行业特别是涉农部门,供销收储服务企业带来机遇和新的挑战。

面对这样的形势,职能部门该何去何从呢?应对措施一,明晰涉农职能部门责权利益,通过政策引导服务政企合作,农产品收储企业尤为重要的是与农资经营企业联合制定适合当地情况的订单收储方案。在落实国家计划收购粮食的同时,对专业合作组织,种植大户等农产品生产质量未达标者,应转变为市场价回收或按约定执行。如此去摸索适应尝试新的服务理念,必将带来信誉效益效能由量到质的变化,同时一定程度上会激发专业种植规模经营中的广大农民朋友的种植积极性。当然,我们还要根据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探索新模式,发展壮大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以土地托管入股等专业合作形式与行业协会,农资供应企业互动共振,以专业种植合作社、测土配方肥为切入点直供化肥,以业务联合为对接模式应用在农产品销售平台,把为社区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谋利益的观念放在首位,从而提升政府公信力,也必将使参与各方得益。另外,通过整合农资物流体系,保障农产品销售平台设施完备。从为农民提供产前中后期全阶段信息服务做起,引导和支持社区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与厂商企业联动,开展生态规模种植。由农资经营企业组织专业化种植生产,并培训农村专业型人才,将使企业、专业种植合作社合农民互动共赢。随着土地集约化和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培养专业人才,提高农化技术,树立农资品牌有利于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同时由于农业产业链的振兴,势必给区域经济注入活力。而由初级专业粗放式生产经营向专业分工精细化集效化转变也将是必然趋势。

落实平台建设,促进农业发展

河南是全国的粮仓,邓州人杰地灵,土地肥沃,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因此更应认真结合区域特点,制定适合本区域发展的强农惠农举措:把农民减负工作融入到农村改革发展和农民增收政策落实中,不断激发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近年来,邓州市政府高度关注打造核心产粮区,以紧紧抓住本范围内的园区建设作为发展农业的突破口,并初步形成了几个平台:第一,项目申报及发展农专业合作组织平台,利用优势资源积极争取农作物粮种及农资贴补和吸引区域外的资本投入,促使工业地区反哺农业的同时又增添了互动项目,为农业发展增强了后劲。第二,技术平台。以农业科技创新的“阳光工程”为依托,推进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为区域内三农产品提供展示平台。第三,物流综合服务平台。以农产品储备运输和农业生产资料的创新使用方法,积极助推农民增收,促进产销衔接,培育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培育并保护已发展农产品品牌。

综上所述,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结合推进农村生态建设,依法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搞好农业科技服务实施。总体来说,资源加资本运作是一个大的链条式贸易圈,厂企农商协调才能推动整个链条,从而使区域特色经济沿着预定轨道发展。

猜你喜欢

农资农产品土地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我爱这土地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送农资增收致富添助力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农资人,你是否看见鱼在流泪?
一个幸福的农资人
参加农资展会,细节绝不能丢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