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我的地盘,我做主
2011-02-20冷传华
冷传华
[作者通联:山东胶州第一中学]
高中的作文教学和现代文阅读教学相似,鸡肋一块——不训练不行,训练了也未必行。究其原因,应试的缰索太紧,功利性难改。即便专家传道,仍是一拼二凑三讨巧的卖大力丸的套路,离文学创作的本源渐行渐远!
明代“公安派”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这一主张肯定了创作主体的个性表现和真情发露,提倡文风清新活泼,自然率真。“公安派”的理论对我们积弊已久的作文教学或许是一剂良药,所以笔者主张:自主作文。只有我(学生)要写,才能写出我自己的作文;只有我自己的作文,才能自然率真,才有艺术感染力,才是回归文学本源的创作。
一、我心飞翔的自主权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这一复杂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创作主体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自主作文就是要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交还学生自由作文的权利,使写作成为一种内在需要,从中体会到创作的快感。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透视生活,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投身大自然的怀抱,用自己的心灵观照现实世界;强调观察、体味、思考,反对被动、机械地模仿和重复,要求学生对现实独立做出道德价值判断。他们凭借着天性感受周围的事物,挖掘生活,就会信心十足地传达出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美好事物的颂扬。写作需要灵感,而灵感是在特定情境中的自然流露,稍纵即逝。教师要教会学生捕捉这些不期而遇的真实感受,日记、周记、生活随笔、读书札记等就是学生自主练笔的很好的形式,“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或三言两语,或洋洋洒洒,兴之所至,援笔即就。
二、我手写我心的话语权
新编《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作文教学要求:“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再联系近几年来的高考作文命题,我们不难发现高考作文都尽可能地给学生更大自主的选择和表达空间。
当然,自主作文,并不是对学生的作文放任自流,不管不问,而是为他们努力创设自主思想、自由表达的氛围,不愿意写的不要逼着写,更多的时候,只是提供一个写作的情景或话题。如,高一开学的第一次作文,就是让同学们介绍自己,介绍自己的家世;高二第一学期有两个诗歌单元,布置每人写一首诗、一篇评论;世界杯踢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就以足球为话题作文。即使有时候是命题作文,也要给学生多个题目选择,对作文的要求不规定必须写多少字,写什么内容,完成的时间也是比较宽松的,只规定一个大概时间。教师不应该因为时间的限定而使学生的作文过程不完整,只是匆匆完成一个作业而已。学生作文也是一种艺术创作,而不是在教师严格标准限制下的“现代八股”,应该允许他的作品张扬个性,表现自我。《爷爷的爱情》《八戒部长》《我有新妈妈了……》《又闻槐花香》《我品“三国”》等一批佳作,或情真意切,或妙趣横生,或见解独特,都是缘于自主写作给了学生新鲜的空气、广袤的空间。
三、更爱真理的探究权
美国认知学派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生学习中的“发现”与科学家的“发现”,只是形式和程度的不同,性质是相同的,其智力功能和发展价值也是相通的。因此写作的经验、技巧乃至规律都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究,写作的乐趣也就在此。
写作前不过分强调章法,讲评时则要博采众长。每周,安排一节课来交流周记、讲评作文。交流时,让学生勇敢地上讲台朗读自己的作品。讲评时,既指出优点,也指出不足;有“面”上的总结,更有“点”的突破。作者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同学们可以发表自己的评论,不同意见可以辩论。老师是形式上的主讲人,更是其中的一名普通对话者。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学生的意见常常和我的相左,而且批评我的作文评价标准“太老套”“太实用化”“框框太多”,我既据理力争,也虚心接受。我们讨论的话题,不纠缠于所谓写作的知识和写作的理论,包括教材的写作内容也决不拘泥,甚至有时会把它作为我们批评的对象,以学生的习作为话题,以鲜活例子为讨论的出发点。这样的开放性评议,调动了学生探究新知的积极性,使他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仅输出知识信息,还输出情感信息,形成师生互动,师生情感更加融洽,同学关系更加和谐。在相互肯定中,获得作文的自信;在取长补短中,促进发展。
自主作文,让老师放手,学生放飞,老师放心,学生自信。拿走学生的手杖,不如还他一条四海纵横的路!作文就是我(学生)要写,写本真的我,写参差多态的世界,如野马般无羁,如台风雨般尽情。假以时日,我们相信,高中作文教学一定会回归“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与从容。
[作者通联:山东胶州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