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经济发展的“开远模式”
2011-02-20本刊编辑部
文/本刊编辑部
合作经济发展的“开远模式”
文/本刊编辑部
中国合作经济发展论坛每年都要对主办地的合作经济发展模式作调研,并推出媒体解读报告,目的就是总结他们的经验,推广他们的做法,为广大受众提供一个学习借鉴的典型。第七届中国合作经济发展论坛将主办地定在云南开远这个滇东南小城时,我们还有几点担心,并不确定这里的合作经济发展模式是否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第一点担心是,开远是个工业城市,工商经济占国民经济比重接近90%,在这样一个地方,农村、农民、农业的问题究竟能引起党政部门多大的重视?
第二点担心是,开远可以说是合作经济的后发地区,到2006年时全市除了一家协会,没有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这样的基础上,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在短短的几年中,是否会有根本性的转变?
然而,在开远短短三天的调研,记者的一切疑虑都被眼前的现实打消了,开远市各级党政部门在城乡统筹发展中出所做出的努力令人敬佩,开远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和供销合作社事业的发展令人赞叹。当前在开远,已经形成了有利于合作经济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良性环境和肥沃土壤,开远发展合作经济的很多经验一方面具有其独特性,但另一方面更具普遍性,具有宣传推广的价值。
在城乡统筹发展中崛起的开远合作经济组织
开远的合作社,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的带头人有胆有识,社员向心力强,合作社服务功能趋向综合化,产业发展思路也比较清晰,而且这些合作社与开远统筹城乡发展的诸多工作对接良好,为开远的城乡统筹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
开远的合作社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以村集体为单位,主要由村干部发起创办的。这类合作社由于社员们的地缘、人缘关系密切,多呈现出服务综合化的特点,超越了单一的经济合作,而是村集体各项事业的社区合作,合作社的理事长也普遍对合作社具有较高的认识水平和管理水平,在合作社里威望很高。
羊街乡卧龙谷老燕子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魏显荣,就是老燕子村的村组长。魏显荣说了一句话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说,“合作社办得好不好,不是看合作社有多少积蓄,而是看社员富不富。”
这个2008年成立的合作社,目前的确还没有多少盈利,但却成为村民自我服务的重要载体。全村54户农户全部入社,在政府的扶持下,购买了各种机耕设备,统一组织了植保人员,开展的各项服务对本社社员只收取工本费,合作社成立后对全村250多亩土地一次性进“集零为整”,统一规划出机耕路、沟渠等基础设施,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在这里记者看到,社员们的组织化水平很高,合作意识也很强。社员们还采取互助建房的方式,建起了一座座漂亮的二层小楼。魏显荣说,合作社明年要以观光农业为依托,发展生态旅游。
金土地粮食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普永生,也是羊街乡古城村委会的党总支书记和村主任。普永生的合作社发展思路既清晰又富有创造性,对合作经济的认识也有一定的高度。他说:“包产到户实行了30多年,在这种体制下,农民增收的能力和空间已经到了极限。《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出台后,我研究了这部法律,我认为以合作社为平台发展集体经济,打造合作社自己的品牌,才能使农民加快增收的步伐,并尽快缩小农民之间的贫富差距。这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一条很好的、值得探索的路子。”
从2009年成立合作社至今。普永生带领社员们用实践追寻着自己的理想。这个合作社2009年成立,由黑泥地村民小组157户农户以604.77亩承包土地的经营权作价入股成立。合作社成立之初就确定了几项福利待遇:1、社员子女上大中专院校每年给予生活补助;2、社员子女结婚时给予补助;3、社员死亡时给予补助;4、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合费给予全额补助;60岁以上老年人每年重阳节给予免费就餐的待遇等。2009年,普理事长带领社员,将600多亩土地实现了真正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410亩种植了优质水稻,89亩用于玉米制种,80亩流转给农业种植能手进行科技管理示范,还有20多亩种植了西红柿。社员们第一年就从合作社领到了30多万元的土地经营权流转费,而且每亩土地收益净增400元。
运作一年后,合作社不仅兑现了所有承诺,还盈利了3万元,社员们对合作社的发展充满信心,很多未入社的农户强烈要求加入合作社。一名社员对记者说:“只有合作社这个‘大家’好了,我们的‘小家’才能好。”记者了解到,社员们对合作社各项事业的发展非常关注,他们已经把合作社当作自己的大家庭,社员大会讨论产业发展、大型农田设施建设等问题时,社员们都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
普永生说,合作社所在的村子叫黑泥地村,而他们为合作社取名金土地,涵义就是要把“黑泥地”变成能产金子的“金土地”。明年合作社准备种植葡萄,并为产品申请注册了“高原晨光”商标。下一步合作社将逐步实现机械化耕作,既能节约成本,也能提高农产品品质。社员们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农产品的加工、包装、销售环节。
第二种类型的合作社是科技能手带动型的。这类合作社多是种植大户在发展设施农业时,联合起来,以科技示范为主导创办的。这类合作社由于投入大,所以社员通常以大户为主,人数不多,但带动力很强。在助农增收、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民种植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新发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发起人就是当地有名的科技种植能手张卫彪。13个种植大户于2008年7月成立合作社,推广种植“圣宝番茄”。由于设施农业投入较大,这个合作社的社员并不多,但带动力非常强。合作社理事长李恒标说:“虽然设施农业投入大,有些农户目前还没有实力搞,但合作社愿意带动农民种番茄,等他们富起来了,愿意加入合作社,我们欢迎更多的村民加入合作社。以后基础设施条件越来越好,沟通、路通了,大家都加入合作社建大棚,既方便管理,又节约成本,一个人可以管理三四十亩地。比起一家人几分地的种植效益要高得多。”
新发蔬菜专业合作社现在免费为周边农户提供技术培训,还开通了“卫彪科技热线”随时为周边农户提供指导。在合作社带动下,周边有4000多农户从事番茄种植,番茄种植面积达到1万多亩。合作社投资建设的批发市场有7000平米的网架交易大厅,成为当地番茄产业的交易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
第三种类型的合作社是营销大户、经纪人带动型的。这类合作社以市场为主导,产业链逐步向加工、销售延伸,对调整当地种植结构、产业结构发挥了重要作用。
东山辣椒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宋武,是响水村委会党总支书记、村主任。这个合作社是2008年9月,在开远市供销合作社的帮助和指导下,由宋武等5位种植大户、营销大户出资12万元组建的。合作社筹资500多万元,建起了年加工能力达一万吨的小米辣加工厂,每年收购小米辣达两万吨。合作社不仅带动响水村形成了小米辣种植、加工、销售的一条龙产业链,还辐射周边四个县,种植面积达两万亩。宋武告诉记者,“村民们加入合作社后,最大的好处是跟着合作社可以放心种、大胆种,种了不愁卖。因为合作社是哪个品种收益高,就引导社员种哪个品种。他们下一步将发展精加工,打出自己的产品品牌。”现在响水村的村民年收入达到四五万元,由于居住在山区,80%的家庭买了微型车、摩托车。
记者还采访了一个刚刚于2010年10月成立的红地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应斌也是村党总支委员。这个合作社是一个由经纪人带头成立的合作社,王应斌和理事会其他9个成员,都曾经是长年在昆明等地销售蔬菜的经纪人,对果蔬市场信息非常了解。在他们的带动下,合作社按市场情况统一安排种植计划。对于市场销售前景不好的果蔬品种,及时控制种植面积。合作社社员有113个,带动周边1760多户农户种植果蔬面积达到2万多亩。
王应斌说:“以前我们虽然也做蔬菜生意,有市场也有信息,但总归是一个人在做生意,别人经常会不信任我们。现在我们不再是一个人做生意,而是代表合作社去做生意,以前最多卖30亩的番茄,现在我们可以卖300亩,甚至上千亩,这就是组织的力量,合作社的力量。”
此外,开远市在发展乡村旅游经济中,还鼓励村镇创办乡村旅游合作社。乡村旅游的主要设施由政府投资,合作社来管理。通灵乡村旅游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黄建勇,原来是从事民族建筑工程的,如今成为通灵村乡村旅游合作社的理事长。目前,旅游设施正在建设中,合作社正在制定相关的服务标准。合作社第一批社员14名,正式运营后将主要为社员开展与乡村旅游相关的餐饮、会展、农特产品生产加工、观光农业开发等方面的服务。
合作社改变了什么
开远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对农民、农村、农业带来了全方位的改变。
首先,人的改变。无论是村领导、种植能手还是经纪人,他们的能力和活力都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从自己富,变成了大家富。农民们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在开远,大部分农村居民都在当地解决就业,很少有外出打长工的情况,撂荒的情况更是少见。农民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越来越强,不再是一盘散沙,原来一人一户做不了的事,现在合作社统一来做,使他们安心在当地从事农业生产。
其次,环境的改变。记者在调研时看到,社员大多在利用农闲时期进行土地整理和沟渠建设,有的在搭建大棚。自实行承包制以来,原来集体统一生产时建起的良好的水利设施近些年损坏严重。如今,在合作社的管理范围内,某些水利设施得到了初步的修复,特别是土地流转后形成规模,合作社对很多基础设施进行了建设,但由于资金短缺,还需要政府的扶持。此外,开远的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注重综合服务的提供,与民生紧密联合,对稳定社会有巨大的作用。农民对自己生活环境的改造,除了有政府的资金投入,也依托了合作的力量,包括房屋的建设、文化活动的组织等,他们合作起来共同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记者了解到,开远农村近四年来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刑事案件和群体事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可以说合作社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再者,生产方式的改变。合作社使土地集约化管理,机械化生产水平大幅提高,农业生产也不再盲目开展,由合作社根据市场反馈有计划的开展,有效地调整了产业结构。而且可以看到,合作社在发展中与二三产业逐步衔接,随着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从以生产为主逐步转向农产品的加工、销售以及相关服务业,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向二三产业就业,有效地建立起三项产业互动发展的机制,并为城乡统筹发展中解决劳动力转移和就业问题提供了一条途径。
开远市委书记李存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不得了的,两年多的时间,开远成立了接近90家合作社,近一半的农民已经联合起来了,覆盖两万户农民,真可谓浩浩荡荡势不可挡。合作社所产生的力量远远超越了经济层面,它对开远农民的改变,对开远社会的改变,对开远历史的改变将会是深远的,这种改变是一种潮流,合作的潮流。如果开远的农村有2/3的农民加入合作社,那么开远农村的市场经济成熟度将上升到一个新的历史台阶。”
伴随着开远合作经济的蓬勃发展,开远的供销合作社事业也发展起来了。
蒸蒸日上的开远供销合作社事业
开远供销合作社作为一个职能部门,同时又作为一个经济组织,承担起了很多政府做不了,农民又需要做的事,成为开远市政府推动合作经济发展的很好的抓手。
开远市政府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办公室”设在了供销社。近两年来,开远市供销社切实加大对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领办、创办力度,经常深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合作社发展。供销社人一年下乡的时间比呆在办公室和家里的时间要长。供销社的同志告诉我们,他们经常是在农民傍晚收工的时候才前去做宣传发动工作,回到家时已经是凌晨一点多了。在合作社创办的过程中,供销社除了指导合作社办理各种手续,同时按照“合作社建在产业上,产业促进合作社发展”的要求,为他们的产业发展想思路、找门路,了解他们的困难,及时予以反映和解决。
融资难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的一大瓶颈。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开远市供销社着手积极探索建立农村金融担保机制,2009年3月,开远市供销社出资1000万元,开远市新农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出资200万元,成立开远市农兴投资担保公司,专门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建设项目和农户个人贷款提供担保,有效地解决了农民贷款融资难题。公司成立以来,先后为农村中小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贷款担保4030万元。开远市金土地粮食专业合作社成立之初就遇到资金投入不足的困难,担保公司经过调查后认为该合作社具备偿还贷款的能力,为合作社提供了80万元的贷款担保,后来又再次为金土地担保贷款150万元。
按照云南省供销合作社推进“两社一会”建设的部署,开远市供销合作社在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的同时,大力建设村级综合服务社,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格进行建设的综合服务社,大大改善了农民的消费环境。供销社大力发展农资的连锁配送经营,减少了农资的流通环节,降低了成本,确保广大农民群众能够买到质优价廉的化肥;此外还建起了覆盖乡镇的便民超市,开远市出台了相关规定,对村级和乡级的便民超市的规模和经营设施、经营管理作了规范,而供销社则作为具体的实施部门,推进这项工作。
开远供销合作社事业的发展让我们看到,供销合作社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农村合作经济的发展,而农村合作经济的发展同样也会从供销合作社的发展中获取力量与支撑。
特别是在国务院40号文件《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颁发后,各级政府都出台了相关文件大力支持供销社发展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要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力量。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在良好的政策环境下,供销合作社系统大力推进组织创新、机制创新、经营创新,发展活力和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已成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谈起供销合作社在统筹城乡与合作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开远市委书记李存贵说,供销合作社光凭这几个字就了不起,每一个字都闪耀着市场经济的光芒,一个是供,一个是销,再加上合作社。从起源本身,内涵本身,供销社是与市场经济的要求完全相一致的。所以供销社为什么会重新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就是因为它找到了自己根本的立足点,这种立足点就是将供销社的本身内涵与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与农民强烈的合作愿望紧紧地扣在一起,重新找到焕发活力的一个搏击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