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做好民族院校辅导员工作的思考
2011-02-20肖海芹
肖海芹
(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南宁 530006)
高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民族院校的辅导员肩负着为民族地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其工作较之其他高校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民族高校辅导员工作方法是否妥当, 直接影响民族高校学生的成长、成才。本文就如何做好民族高校辅导员工作进行探讨。
一、以人为本,用心关爱
思想政治辅导员是高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是学生的人生导师,知心朋友。中央文件明确指出了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作为一名民族院校辅导员,首先在工作中应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成才服务”的工作理念,根据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在工作中我们应更多地体现学生个体的地位和价值,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工作方法,使少数民族学生得到尊重和重视,并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们解决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其次,对少数民族学生要用心关爱,在工作中以情感人,以真诚、亲切、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热爱他们, 关心他们, 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 了解他们学习、生活的情况和思想状况, 帮助他们答疑解惑, 给他们指点正确的方向,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
二、重视民族团结教育
作为民族地区的民族性大学,民族团结这个主题尤为重要。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辅导员尤其注重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首先,在班会课中,我们要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组织开展民族团结主题班会。特别是在新生入学教育中,每年的新生中都有来自少数民族的学生,他们刚来学校时都会有气候、风俗等方面的不适应,作为辅导员,我们应该主动找这些少数民族的学生谈话,了解他们的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困难,鼓励他们融入集体生活中,和各民族的学生和睦相处。其次,可通过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在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时所设的比赛项目可难度小些、趣味性强些,这样参加面就比较广。学院各年级各班级同学通过抛绣球、踢毽子、跳绳、踩高跷等有趣味的比赛项目,不仅能锻炼身体,丰富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参加这样有趣味的运动会,增进了各民族学生间的团结和友谊。再次,可开展院系、校级民族团结知识竞赛,通过竞赛的举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加同学们对各民族知识的了解,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三、积极开展感恩教育
民族院校的学生中有不少是独生子女,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因而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有必要的。在第一次新生班会的时候,我们就应告诉学生要记住父母的生日,把感情关爱献给他们;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提醒新生要给在高中阶段曾经给予自己指导和帮助的老师发个短信或打个电话,表达感恩之心。在平时生活中,我们要提倡学生多去关心别人,多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不要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把爱心、关心献给别人,让学生感受到这样做是一种乐趣。对于来自边远贫穷地区的少数民族贫困学生,则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其逐步地自强、自立起来,锻炼自己的独立能力。在日常的资助工作中我们要贯彻与教育相结合的主线,如在助学贷款政策宣传中贯穿诚信教育;在勤工助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自立意识、岗位意识和责任意识;在评选奖学金时引导学生理财和合理消费,在发放生活补贴时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树立学生对国家、社会、学校的责任感。
四、注重提高学生“说”、“写”等非专业素质
口头表达能力、公文写作能力等非专业素质对大学生个人的发展及今后的就业尤为重要,作为民族学院的学生在这方面也相对欠缺,民族院校的辅导员在日常活动的开展中,应注重对各民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一方面,我们可通过组织举行“说”方面的比赛、活动,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如举行各种形式的辩论赛,即兴演讲比赛,主题演讲,英语演讲比赛等,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即兴反应能力和现场应变能力等。另外,可组织举办书画摄影大赛,展示学生们的书法、绘画、摄影水平,陶冶他们的艺术情操,对学生素质教育也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其次,可鼓励学生多写,锻炼写作功底,积极参加各项征文比赛;也可通过田野调查,积极撰写相关专业的调查报告,参加各级各类挑战杯学术比赛等。
五、加强大学生心理指导,重视心理健康问题
民族院校的辅导员不仅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等工作, 还要针对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做好心理辅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在生活环境、文化背景等方面有其特殊性,因而做好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比一般大学生更复杂困难。要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首先必须理解和尊重学生, 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用知识和实践去启迪学生,耐心指导学生适应社会新的形势。其次,辅导员要根据民族院校和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点, 把握汉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特征, 及时发现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 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干预。同时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 剔除蒙昧落后的行为意识对他们的消极影响, 培养他们自尊、自爱、自强的精神和社会竞争意识, 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力和调适能力, 使其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 中发〔2004〕16号文件.
[2]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Z]. 教社政〔2005〕2号文件.
[3]彭梅芬. 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素质的思考[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3,(3).
[4]林晋.论民族高校少数民族创新人才的培养[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5).
[5]阿民.关于做好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 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1998,(3).
[6]樊富珉 等.北京大学生心理素质及心理健康研究[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4).
[7]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8]普丽春.当前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之管见[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