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1年高考成语使用中的六大误区

2011-02-20姜有荣

中学语文 2011年2期
关键词:语意语素形容

姜有荣

2011年高考17套语文试卷有14套对成语考点进行了考查,其中有11套采用了判断正误的题型,有3套(天津、江西、湖北)采用了选择填空的题型。笔者通过对其中21个错例的探究,梳理出了命题人在错例设计上的六大误区,现作如下归类剖析:

一、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意蕴理解上的难度。如果我们对成语意蕴不仔细辨析,粗枝大叶,一瞥而过,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如:

(1)奚羽先生指导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全国大纲卷第2题B项)

(2)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晚霞尽染,鸿雁南飞,,诗意油然而上。(北京卷第2题C项)

二、不明隐义

有些成语,在使用过程中有语义方面的隐含要求;如果不明了这些隐含要求,就会导致使用的错误。如:

(1)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全国大纲卷第2题D项)

(2)碳排放过量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不设法加以遏制,必然会威胁人类生存,全球性大灾难(全国新课标卷第13题D项)

“不绝如缕”形容“声音”时,它在语义方面的隐含要求是“声音必须细微悠长”,而(1)句中的声音却粗大嘈杂。“指日可待”指(事情、希望等)不久就可以实现,它在语义方面的隐含要求是“特指人们心中期待的事情”,而(2)句中的“全球性大灾难”显然不是“人们心中期待的事情”。

三、对象误用

成语均有其特定的使用对象,有的适用于人,有的适用于物,有的适用于事,有的则只适用于特定的人、物或事,如果把握不准,就极易扩大使用的范围或误作他用。如:

(2)此刻,寺院周围庄重的红墙,是我们镜头画面中的中国红;_____(A.洋洋洒洒 B.纷纷扬扬)的雪花,是飘舞在空中的精灵。(天津卷第3题)

(3)九寨沟之奇,奇在水,奇在云,奇在雾,奇在乍晴乍雨,波光云影,色彩斑斓,如梦如幻,不由得不让人惊叹大自然的(四川卷第3题D项)

(5)野花肆意开放,花丛间常可见一队队小面伶俐的麻褐色野兔,在那里追逐嬉戏,天真烂漫,(湖南卷第2题D项)

(6)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繁盛,各国文学读物大量出现,使人(广东卷第2题B项)

(8)班长在征文比赛中得了第二名,大家都夸她是才女,她却谦虚地说年级里水平比她高的同学有很多,自己的文章还存在很多不足。(浙江卷第3题D项)

“不期而遇”指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遇,它的适用对象是“人与人”之间,而(1)句却将其误用于“人与物(雨)”之间了。“纷纷扬扬”指(雪、花、叶等)飘洒得多而杂乱,“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2)句修饰“雪花”,所以应选用“纷纷扬扬”。“巧夺天工”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它的适用对象是“人工”,而(3)句却将其误用于“大自然”了。“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它适用于“事”,而不用于做事的“热情”,(4)句可删去“的热情”,让“人们购买中国自主品牌轿车”这件事充当“蔚然成风”的主语。“活灵活现”形容描述或模仿的人或事物生动逼真,它的适用对象是所“描述或模仿”的人或事物,而(5)句却将其误用于事物“真身”了。“应接不暇”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它的适用对象是“人或事”,而(6)句却将其误用于“物(文学读物)”了。“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它的适用对象是“人”,而(7)句却将其误用于“物(红木家具)”了。“求全责备”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它的适用对象是“别人”,而(8)句却将其误用于“自己”了。

四、褒贬颠倒

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三种类型,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的错误。如:

(1)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它(全国大纲卷第2题C项)

(2)由于有关部门的严肃查处,摩托车非法运营现象暂时消失,但要避免其必须有制度化的举措。(辽宁卷第13题B项)

“趋之若鹜”多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它是一个贬义词,而(1)句中的“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的精品图书”是“好的事物”,这就犯了贬词褒用的错误。“东山再起”比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它是一个褒义词,而(2)句却将其用于“摩托车非法运营现象”了,这就犯了褒词贬用的错误,可改用“死灰复燃”。

五、相似致混

有的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读音、字形、词意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在使用时极易混淆。如:

(1)女主人公憧憬的丈夫是: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一定是卓有成就的,一定会成为______(A.深孚众望B.深负众望)的人。(江西卷第3题)

(2)我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多次就环境保护问题发表讲话,旨在加大环境监督的执法力度,强化环境保护的参与意识,因为环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安徽卷第16题B项)

(3)她喜欢这座沉浸在历史和信仰中的圣城,尽管看不见,她也能感受到这里绵延的雪山、清冽的空气、闪耀着金光的寺庙和那些(A.顶礼膜拜 B.诚心诚意C.三步一叩 D.毕恭毕敬)向大昭寺缓缓前行的信徒。(湖北卷第3题)

“孚”指使人信服“,负”指辜负,“深孚众望”与“深负众望”语意截然相反,但因为四个字中有三个共同语素,而且“孚”和“负”均读fu(只是声调有别),所以极易混用。(1)句中“女主人公憧憬的丈夫”应当是“深孚众望”的。“休戚与共”和“息息相关”均有“关系密切”之意,很容易因为意义相近而混用。但“休戚”指欢乐和忧愁,它只生成于“人与人”之间,而不生成于“人与物”之间,(2)句陈述“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应改用“息息相关”。(3)句中的四个成语分别含有“诚”或“敬”的意思,而“诚”和“敬”在语意上又密切相关,所以极易混用。(3)句中的信徒,是既恭敬,又有诚意的,可谓“虔诚”。而“诚心诚意”只有“诚意”,“毕恭毕敬”只有“恭敬”。“顶礼膜拜”虽然比喻对人特别崇敬,但今多用于贬义。所以(3)句选用“三步一叩”不仅“意切”,而且极富“形象性”。

六、不合语境

在使用成语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成语自身的词义和语境义的契合性,切不可违背句子的语意逻辑,否则就会造成语意逻辑上的相悖。如:

(1)这本应是一场实力相当的比赛,然而北京国安足球队经过90分钟与对手的激战,却最终以3∶0取得胜利。(北京卷第2题D项)

“兵不血刃”指未经交锋而取得胜利,而(1)句的语境是“北京国安足球队是经过90分钟的激战,才取得胜利的”。“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而(2)句的语境只有“熟悉”之意,而无“受到影响”之意,所以可改用“耳熟能详”。“闲言碎语”指没有根据的话,而(3)句的语境强调说话人与“乔明志”同辈,旨在强调所说的话是“有根有据”的,而不是“没有根据”的。

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悉心探究上述命题人设题的六大误区,将有助于我们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从而为快捷、准确地解答成语使用题提供一条捷径。

猜你喜欢

语意语素形容
语意巧连贯,旧“貌”换新“颜”——从“八省联考”卷探析高考语意连贯题
感知语言形式,探究深层语意——小说的语言特色分析
《最低入门等级音节、汉字、词汇表》语素和语素义分析
多义语素识别及教学探讨
——针对对外汉语语素教学构想
你会形容吗
别无长物
运用思维导图,做好提炼语意题
因果复合词
一干二净
从中日两国宗教基本概念的语意表达看两国对宗教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