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刺客列传》教学实录

2011-02-20王乃宁

中学语文 2011年3期
关键词:刺秦王刺客荆轲

王乃宁

【学习目标】

1.掌握重要字、词、句、义,积累文言知识;

2.把握情节,赏析刻画人物的方法;

3.学会辩证分析,提高自主解读文本能力。

【学习重点】

1.探讨“荆轲是一位最接近成功的刺客”的原因;2.探讨“荆轲刺秦王失败”的原因。

【学习难点】

1.深刻理解荆轲刺秦王的意义;

2.树立大英雄观。

学习方法:自主评述,合作探究。

学习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唐朝骆宾王写过一首诗《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其中的“壮士”就是荆轲。今天,我们共同学习记载荆轲其人其事的《刺客列传》。

(板书:《刺客列传》司马迁)

二、检查预习

师:同学们昨天预习了吗?(生答:预习了)大家有课前预习的好习惯,老师很高兴。下面检查一下同学们字词句的掌握情况。

(课件)

1.重点字义:

(1)吾曩者目摄之(2)欲批其逆鳞哉(3)乃造焉(4)臣海内之王者

2.重点词义:

(1)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2)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3)愿大王少假借之(4)然其为人沉深好书

3.重点句义:

(1)会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燕(2)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3)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4)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生回答、翻译)

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准确,学习文言文要从掌握重点的字义词义句义入手,进而理解文章的内容、作者的观点,假以时日,大家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就会提高。《刺客列传》全文五千多字,共写了5名刺客。单是写荆轲就用了三千多字,正如清代郭嵩涛所说“史公之传刺客,为荆卿也”。随着秦王不断扩张秦国的版图,秦与其他诸侯国的矛盾愈来愈深,想杀他的人很多,可是都没有成功。其中,荆轲是一位最接近成功的刺客。请同学们从荆轲的个人素质、事前准备两个方面,前后四人一组,在课文中找一找,议一议,谈一谈。

三、问题探究

1.荆轲是一位最接近成功的刺客的原因有哪些?

生:朋友多。

师:他有哪些朋友?

生:多呢。

师:能具体说说吗?

生:狗屠、高渐离、贤豪长者。

师:从杀狗的到音乐家,说明荆轲朋友多,人缘好。很好,有了吗?

生:好读书击剑。

师:能文能武,找得很准。《高祖本纪》学了吗?

生:学了。

师:文中怎么写刘邦的?

生:记不得了?

师:找找看。

生:(翻书)好酒及色。

师:荆轲的素质与刘邦比怎样?

生:高多了。(众生笑)

师:在战火频仍、崇尚武力的战国时期,好读书的刺客的确不多。晚唐诗人章碣说过“坑灰未冷山东乱,原来刘项不读书”。读书改变命运,知识成就未来。你请坐,哪位同学再补充。

生:沉着,有忍性。

师:文中哪些事体现的?

生:聂政、鲁勾践骂他,他并未说什么,而是默默离开。

师:这两件事表现是一个……

生:胸有大志,忍辱负重,是能做大事的人。

师:分析得很好。

师:还有没有?老师提个醒。荆轲到了秦廷之后,与秦舞阳相比,他表现如何?

生:临危不乱,沉着镇定。

师:说得好,否则就不会有廷刺秦王的好戏上演了。在有这些好的个人素质的情况下,要想接近秦王,还得有……

生:准备。

师:荆轲事先作了哪些准备?

生:让樊於期主动献出人头,带有督亢地图、副手秦武阳和藏于地图中的匕首。

师:概括得很全面,请坐。虽然荆轲作了精心准备,但刺杀行动最终还是失败了。现在我们师生再次回归文本,看廷刺秦王的第14小节,请同学们从秦方、燕方的角度分析荆轲失败的原因有哪些?(1.2组讨论秦方,3.4组讨论燕方)

2.荆轲最终还是失败了的原因有哪些?

生:秦王反应快。

师:怎么个快法?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生:惊、引、起、绝、走。

师:这些是什么词?

生:动词。

师:这属什么描写?

生:动作描写。

师:为什么要描写秦王的这些动作?

生:一是表现当时气氛的紧张。二是表明秦王虽然养尊处优,但求生欲望强,反应快,因而逃过了一劫。

师:很好,这些句子从长短看是什么句子?

生:短句。

师:用短句来表现急促的节奏、紧张的气氛,是吗?

生:是的。

师:今后自己写作文刻画人物时,要借鉴描写的手法。请坐。哪位补充?

生:夏无且用药囊砸荆轲,干扰了他。

师:对秦王来说,真正的转机是什么?

生:左右提醒“王负剑”。

师:为什么要提醒“王负剑”?生:剑拔不出来。

师:为什么拔不出?(生沉默)

师:这里有个常识。秦王的剑长7尺。用现在的标准折算,长度有1.6米左右。人的胳膊只有80几厘米,剑当然拔不出来了。而秦王一旦将剑拔出来,形势就发生了逆转。秦王用剑砍断了荆轲的左腿,杀了他。从燕方看呢?

生:副手秦舞阳吓得走不动了。

师:就像我们现在常说的掉链子,对吗?(众生大笑)生:还有,匕首未砸中秦王。

师:荆轲最初就可以用匕首刺秦王,为什么要砸秦王呢?

生:荆轲想活捉秦王。师:文本中怎么说的?生:“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师: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荆轲的副手秦武阳,是荆轲想带的人吗?

生:不是。

师:荆轲想带什么人?生:他的友人。

师:文本中怎么说的?

生:“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师:对了,由于太子丹心急,荆轲未等到友人就去了秦国,这是他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师:对荆轲刺秦王一事,古今有不同的评价。

(课件:古今对荆轲的评价)

肯定:

①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东晋·陶渊明

②勒马黄河悲壮士,挥戈易水哭将军。——现代·刘伯承

否定:

①轲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南宋·朱熹

②决匹夫之怒,逞盗贼之谋。——北宋·司马光

师:从这些评价来看,有人称他是侠义英雄,有人认为他是愚蠢之人,你认为荆轲是不是一个英雄。

3.荆轲是不是一个英雄?

生:荆轲不害怕强大的秦国,在燕国危急之时,挺身而出,行刺秦王,有勇有谋,我认为他是一个英雄。

生:知恩图报,仗义助人,是一个君子,也是一个英雄。

师:(小结)老师和大家的看法一样,有两点可以说明荆轲是一个英雄。一是不畏强暴、义无反顾的牺牲精神。荆轲,卫国人,附庸于魏。魏亡后,他四海漂流。燕国与他一不沾亲,二不带故。他之所以当刺客,基于他对秦国入侵者的仇恨,对东方六国人民的同情。他的义愤为国难而发,临危不惧,挺身而出,在强大的敌人面前表现了一种不可侵犯、不可折服的崇高人格。

二是不甘失败,背水一战的奋斗精神。战国末期,秦国称王称霸的野心日益膨胀,正如文中所说“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这种形势下,要么自甘失败,屈膝投降;要么不甘失败,救亡图存。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到了山穷水尽,无路可走的时候,破釜沉舟,作困兽之斗的精神是可歌可泣的。同学们对课文中的一个场面应该不会忘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音乐的凄婉慷慨和诗歌的苍凉悲壮所营造的浓烈气氛,足以惊天地,泣鬼神,让人为之感叹唏嘘!荆轲是一位侠肝义胆的英雄。

4.秦王是不是一个英雄?

师:看来,把荆轲看成是一名英雄,是从古至今的主流看法。既然他是英雄,那么,同学们,你们认为他所刺杀的秦王是不是一个英雄呢?

生:我认为他是个英雄,因为他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人。

生:我认为他不是英雄。他多次发动不义战争,侵占其他国家土地,使老百姓妻离子散。还有劳民伤财,多少人家破人亡,孟姜女哭长城就是证明。因此,他不能算是一个英雄。

师:他不关心人民疾苦,没有人本思想,不能算是英雄,对吗?

生:是的。

师:两位同学的观点可谓针锋相对,这里有一个如何看待历史的问题。老师以为分析历史需要六个字:要辨证,看主流。公元前475年起,中国历史开始了战火频仍、民不聊生的战国时期。秦始皇主观上想称王称霸,从秦国利益出发,以武力来经营天下。客观上秦王统一中国,结束了长达250年分裂割据的局面,符合历史潮流,这也是他最伟大的贡献,所以老师认为秦王是一个统一天下的千古一帝、时世英雄。

5.荆轲刺秦王的影响和意义是什么?

师:荆轲刺秦王虽然过去2000多年了。时至今天,我们穿越时空,重温这段历史,它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它有怎样的影响和意义呢?

(课件:荆轲刺秦王的影响和意义)

直接影响:“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历史影响:一个国家版图尽管小,人口尽管少,但是人心不可欺,尊严不可没,谁想进攻它,征服它,谁必将遭到被压迫人民的坚决反抗。荆轲刺秦王的影响、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它的本身,它已经化着了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融入在中华民族的英雄气质和光荣传统之中。

师:请同学们齐声朗读“历史影响”这段文字。

四、结题

师:列宁说过“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读史可以明鉴,学会辨证分析。同学们在以后研究历史、关注社会、对待生活时,要全面辩证地分析。其实,《刺客列传》需要探究的内容还很多:“易水送别”凄婉苍凉、慷慨悲壮的场面,语气长短有致而富有情韵;荆轲三劝樊於期的语言艺术等等,司马迁用他的鬼斧神工之笔使形式和内容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希望同学们课后反复阅读体会,并加以运用。

五、作业

选择文中的一个片断,以第一人称改写成300字左右的精彩故事。

(本课堂教学获2009年江苏省高中语文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猜你喜欢

刺秦王刺客荆轲
刺客虎传
刺客
看不见的空中刺客
荆轲刺秦王意义的崩溃与重建
文言实词小课堂
荆轲刺秦王
中外历史中的“刺杀”故事
刺客
荆轲之死
荆轲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