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改革与安徽乡村经济社会发展
2011-02-20孙艳
孙艳
(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职业教育改革与安徽乡村经济社会发展
孙艳
(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乡村职业教育是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安徽省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不顺,职业教育投入不足,师资力量薄弱,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联系不紧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不能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的需要。必须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努力克服职教课程体系弊端,为安徽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乡村经济社会发展;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从而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科技兴农”是改变乡村贫困落后的根本国策,而科技发展的重要任务落在了乡村职业教育上。乡村职业教育必须面对科技发展的挑战,努力提高办学水平、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在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等方面革新,增强科技能力和办学活力。其中,构建与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至关重要。
一、安徽乡村职业教育现状与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分析
(一)安徽乡村职业教育现状
2008年,安徽省共有中等职业学校654所,招生37.6万人,在校生90.8万人,高等职业院校61所,招生14.5万人,在校生37.0万人。近年来,安徽省职业院校为社会输送了100多万名技能型人才,培训了500余万名城乡劳动者,为安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
当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呈现整体上移的趋势,即接受职业教育的年龄段由原来中学阶段推迟到中学后,大力发展中学后非学历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学后培训是安徽乡村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的主要模式,这是安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条件、发展状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符合专业劳动力通过短期培训就能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也有利于生产过程中转岗培训对劳动力文化基础知识的要求,简化职业学校职能使其集中精力于专业技能知识的培训教育,有利于对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做出及时反映,最大限度实现劳动力与职业的最佳匹配。[2]但是,安徽现行的乡村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内容重知识原理,有悖于培养初中级技术人才的初衷,给学生学习带来了困难。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内容要开发出自己的特色,不仅要关注现实生产生活,为现实生产和生活服务,还要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连,只有课程内容和社会生活实际需求相联系,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实用性人才。
(二)安徽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需求
据有关调查资料,在安徽乡村劳动力中,接受过培训的仅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教育或培训的只占3.5%,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仅占0.13%,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高达76.4%。另外,职业学校多被视为学习不良者的收容所,其教师也多为不适应普通教育的二流教师,因而大部分师生士气低落。职业学校本可以成为“升学无望”学生的理想去处,职校学生因拥有专业技能会比普通学校的毕业生更容易就业,但事实却不尽然。进一步振兴职业教育,是落实科教兴皖和人才强省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迫切需要,也是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客观要求,是增强产业竞争力、争取发展主动权的必然选择。当前安徽响应国家政策并制定有地方特色的《安徽省职业教育大省建设规划(2008-2012年)》,进一步深化改革,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更好地发挥其在实现乡村产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过程中的巨大作用。乡村职业教育面临两大任务:一是培养适应乡村“三化”建设需要的新型农民,一是适应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使农业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
二、安徽乡村职业教育问题分析
(一)管理体制不顺,资源难以充分利用,办学效益低下
安徽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在基础能力建设薄弱、体制机制创新乏力、政策措施落实不力,难以保障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且优质职教资源短缺,根本原因在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发展并不符合乡村发展,人才培养的模式和质量还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多样化需要,职业教育投入水平偏低,许多地方办学条件较差,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不高,社会上存在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尊重劳动、尊重技能型人才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
(二)投入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发展不平衡
安徽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均国民收入城乡差别仍很大,虽然乡村历来是安徽改革的“培养基地”,但改革步伐迈得最慢的仍是乡村。由于乡村产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刚刚起步,对人才素质要求不高,对职业教育需求不旺,因此,乡村职业教育没有形成强烈的个人需求动力和社会需求动力,所以生源不旺、经费难酬。靠国家拨款,乡村地区财政拮据拿不出钱;靠受教育者交,农民人均收入少,农产品价格偏低导致农民承受能力有限。长期以来,经费不足一直是困扰职业教育发展的巨大障碍,由于长期的历史欠账,中职的师资严重短缺,硬件设施、实习、实训条件也相对较差,因此,乡村职业教育经费不足矛盾相当突出。乡村职业教育没有真正面向发展变化的乡村,由于乡村职业教育滑坡,教师工资不能保障,政策性补贴不能到位,整个职业教育资源流失严重。
乡村职业教育师资数量严重不足,业务水平不高,结构不合理,培养途径不畅是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中等职业教育表现更为严重。2008年安徽省中职学校生师比为38.7:1,远远高于普通高中(22.7:1),更高于全省普通高校(17.7:1),[3]排位在全国非常靠后。据安徽统计年鉴,2007年职业学校在校生数87 041人,教职工数为5 601人,2008在校学生数101 131万人,教职工数仅增416人。职业学校师资短缺,且乡村职业学校条件差,缺乏吸引力,在教师结构上,专业基础课教师和公共课教师多,骨干专业和新专业教师缺乏。按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中等职业教育应占高中在校生50%以上,而普通教育的师资培训机构师范院校星罗棋布,而培养职教师资的师范院校却寥若晨星,职教师资短缺,滥竽充数势所必然。城乡及地区职业教育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等差距最终导致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平衡。
(三)与劳动力市场的联系不紧密,办学条件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需要
2008年,安徽省高级蓝领技工紧缺,缺口量数以万计,供需比例约1:10,甚至出现年薪十万找不到一个数控车工的情况。许多职业教育办学方向不明,并没有为当地乡村脱贫致富起到应有的作用,有的反而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负担。许多学校在“普教中渗透职教因素”的改革口号下参与到了追求升学率的普通中学队伍,强调职业教育学校重点在于规模扩张而忽视教育质量的提高,课程重点在于学科本位而忽视能力本位,教学重理论传播忽视实际应用,学生眼高手低,理论与实际脱节,不利于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长期以来,由于教育没有建立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教育与生产严重脱节导致科研服务功能发挥不够,认为教育不能直接解决经济中客观存在的问题而为生产服务,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是间接的,不能直接产生生产力,向教育投资没有经济回报。这些严重制约着教育的发展,降低了教育的社会功能。乡村职业教育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传统计划经济模式,不能适应产业化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表现在办学方向上仍以脱离乡村找工作或以升学为目标,而没有树立为乡村服务和为乡村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乡村职业教育的类型、结构、内容、方法考评等模式基本没有摆脱普通教育体系的模式,专业设置、课程内容陈旧、老化、空泛,教学方式仍没有摆脱“黑板上种田、开机器”的状态,没有遵循职业教育实践性原则,无法培养产业化经营方式需要的生产者、经营者和管理者。
总之,由于乡村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不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乡村产业结构的转变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乡村职业教育要走出困境,必须以乡村经济发展为中心,积极进行现代化专业建设,对学科专业进行及时调整和优化,主动迎接乡村产业化、现代化、市场化提出的挑战。要促进乡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就要针对乡村职业教育发展的难点问题和国家农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制定行之有效的对策。
三、应对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职业教育
(一)合理宏观调控,加大投入力度,提高保障能力
我国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是地方负责、分级管理、政府统筹、社会参与。虽然中职教育经费来源呈多元化的趋势,但是地方政府对中职教育的财政投入依然是中职教育经费来源的主渠道。政府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负有资源配置和经费保障的责任,中央政府要根据地方财政状况进行转移支付,省级财政负责统筹安排中央补助资金和地方应分担的资金,并把资金落实到实处。
为了增强中职教育的吸引力,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我国政府出台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的政策。从2009年秋季开始,对在中职学校就读的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收学费。免学费所需要的资金来源于政府安排的财政专项补助资金,由省级政府负责统筹。这种免费的实现方式是“入门免费”,实现这种免费方式必须由政府主导,以公共财政作为支撑,靠省级财政统筹安排足额资金为前提,免学费补助资金由中央和地方共同分担,省级财政统筹落实。安徽省应按规定落实应承担的免学费补助资金,严格执行预决算制度,加强经费管理,与中央政府联动,确保免学费补助资金落实到位。只有在中央和地方的联动之下,中职免学费工作才能顺利进行,才能使这项政策带来的良好的社会效果不断扩大。
(二)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型和技术型的职业型人才,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职业院校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合格的应用性和技术型人才,构建与终身教育相联系的能力本位职教课程,同时,必须与终身学习相结合。职校学生要善于利用各种学习机会提高自己的素质,通过学知学做、学会生存、学会与他人共处的过程中完善自己人格,以最终成为一名成功的劳动者和创业者。职教教学活动应紧扣学生将从事的职业类型所需的知识技能要求,着重能力技能和实践训练,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较强的职业素养,始终坚持产学结合。
师资水平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要进行职业教育专业和课程改革,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人才,必须注重提高职业技术教育师资队伍素质,造就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而要培育教师能力,就要依托普通院校建立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合理调整专业结构,拓宽专业口径,使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的专业设置更好地适应职教发展需要;要建立引导教师向实践教学和实践能力方向努力的激励竞争机制;还要建立职业院校教师定期进修培训制度和到相关企业参加实践接受锻炼的规定;也可引进或聘请企业和事业单位中符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条件的专业技术人才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担任专职或兼职的老师。政府可以优惠政策从高等院校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优化教师师资队伍结构,提高职教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以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置多样化有生命力的特色专业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和挑战,谁贴近市场、顺应市场、赢得市场,谁就赢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否则,就难以摆脱被淘汰的命运。因此,职业学校生存的关键是提供适销对路的专业产品以满足动态性的社会需求。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办成功的学校就是办合适的专业,因此,要紧紧抓住专业设置这一关键因素,使其适应市场变化,满足社会需求,最终增强和保持学校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安徽职业院校应结合社会需求和市场变化,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建立起适应市场需求的具有竞争优势的、合理优化的专业结构体系。应该淡化专业界限,拓宽专业口径,改革专业定向模式,拓展专业的内涵和扩大专业的外延。搞好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针对本地区本行业产业结构布局和调整的发展趋势,科学合理地规划学校的专业设置,找准各专业与地区经济发展相切合的结合点,最大限度地发挥职业院校的功能。在设置适销对路的专业时,各类职业院校应注意做到三点。一是以市场为导向,及时更新开发新专业,淘汰过时无用的专业;二是尽可能多地设置复合型专业,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避免专业口径过于狭窄的弊端。积极鼓励学生跨专业跨学科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以更饱满的热情应对职业生涯;三是注意重点专业设置,打造有安徽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品牌,增强其竞争优势,为推动安徽科学发展和加速崛起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1]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职业教育大省建设规划(2008-2012年)[EB/OL].http://www.jyb.cn/info/dfjyk/200901/t20090120_236367.htm l,2009-01-20.
[2]惠圣.效率视野下的我国职业教育[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1).
[3]陶晋如.职业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5).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Econom ic Development of AnhuiProvince
Sun Yan
(College of Education,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Huaibei235000,China)
The village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he important strategic foundation of the educational work and economic society developmentof AnhuiProvince.Atpresent,the prom inentquestion of vocationaleducation in Anhuiprovince is the inefficientmanagement,the investmentof vocationaleducation is inadequacy,so isweak teaching force,the contactbetween vocationaleducation and labormarket isnotyet close enough,themode of running school,the curriculum and the teaching contentand method and so can notadapt to the needs of labor marketchanges.Therefore,wemustconsider various factors synthetically,and try to overcome the shortagesof vocation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which can provide intelligent and talent guarantee to the anhui rural economic and socialdevelopment.
ruraleconom ic and socialdevelopment;vocationaleducation;curriculum system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职业教育与安徽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项目编号:2009sk212)
孙艳,女,2007级学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
G718
A
1674-7747(2011)11-0064-04
[责任编辑 金莲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