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教育资源华丽转身

2011-02-20

中国教育网络 2011年10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公开课资源共享

开放教育资源华丽转身

2010年

开放教育资源

从默默无闻地沉淀,到变身“十二五”教育信息化的“座上宾”,教育资源的建设正迎来华丽的腾飞。

有一个基督徒有幸到天堂和地狱一游。他在地狱看到的情形是:一群饿鬼围着摆满佳肴的餐桌,每人都有一双2米长的筷子,虽然能夹到佳肴,却无法将其送入自己的嘴里。接着,他到了天堂,看到同样的情景,不同的是,人们用筷子将可口的菜肴夹给对面的人,彼此分享,过得很快乐。故事虽小,寓意极深:要达到双赢,必须具备开放的胸怀,共享的行动,这也是传承文化、普及知识的终身学习型社会所应具备的精神。

资源建厚积以待薄发

互联网的诞生,使资源共享不再受到时空的束缚,人们在不断共享和交换下,使社会资源得到更合理的配置。教育资源是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文明发展的基石。因此,我国教育界很早就呼吁并以各种工程项目拉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本世纪初,我国在高等院校中开设了“新世纪网络课程”,其成果总体上构成了我国高等教育优质教学资源的基础。有不少精品课程所使用的网络课件就是在此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完善的。

学分互认的尝试也很早就出现。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就进行跨地域多高校学分互认合作,并与西部高校形成互动,这一个里程碑式的合作,打破了延续几十年的高校“封闭办学”的局面。同时,上海交通大学还提出实时课堂的资源共享,保证资源共享可持续发展。

当时,国外兴起一场致力于通过互联网络提供免费教育资源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2001年MIT率先启动开放课件(OCW)项目,试图用10年时间,将几乎全部的课程分批放在网上,供全球所有人分享。而后,赖斯大学、犹他州立大学、塔夫茨大学、斯坦福大学、东京大学等知名高校也纷纷推出自己的开放课程计划。这些项目在第三方的资助下,发展迅速,并引起世界性风潮。

在国外的影响下,作为“中国版OCW”的全国高校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于2003年启动,各级院校根据学校特色规划建设的精品课程,覆盖所有学科领域,面向本科、高职高专等不同层次。这些精品课程全部要求进行网络展示和评审,制作成网络课程,发布在互联网上并免费开放, 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截止到2011年2月,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共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3835门,省级精品课程8279门,校级精品课程8169门。

精品课程网络建设改变了课程资源的管理与应用的模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但随着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创新与发展,精品课程建设也出现了重视资源积累,忽视实际效果的问题,大量内容在实际教学中被关注和应用的程度较低。同时由于缺乏共建共享的机制引导,精品课程建设也走入了“闭门造车”的发展瓶颈,在社会和公众教育中的影响力没有得到应用的发挥。这进一步提醒我们,教育资源建设的关键不仅要建好,更要用好,在实现优质资源积累与提升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开放共享,通过共建共享的机制创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合理、科学地在应用中发展。

为了推动中国与国外高校、教育机构在开放教育资源运动中的联系沟通和紧密合作, IET教育基金会牵头成立了中国开放式教育资源共享协会(CORE)。在本土化世界知名大学开放课程资源的同时,CORE 选择了一些国内的精品课程,将其翻译为英文开放课程,介绍给全世界,但对于其他国家来说,中国的精品课程仍然很陌生。

教育资源建设的滞后与人们的观念有关。早期的人们更加关心的是基础网络设施的建设和硬件的部署,设备和资源的利用效率低、发展不平衡。当时就有专家提出:存在“重设备、轻资源”、“见物不见人”、设备和资源的利用效率低、发展不平衡等许多问题。

北京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王爱华博士认为,国家精品课程存在可持续发展和共享机制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政策措施;共享平台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需要研究对策,防止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用于商业目的;此外,还需要加大对开发国家精品课程的技术支持,提高教师申报的积极性。

跨校合作促使资源蓬勃发展

现阶段单纯的数量增加并不能顺应时代和用户的需求,所以必须通过一些重点关节的打通来实现“从量到精”的质变。要想推动教育课程资源建设进入良性发展轨道,还有其他合作、平台、知识产权等方面众多的关节需要打通。北京邮电大学勾学荣教授表示,精品课程应该考虑复用共享,在保护作者的知识版权和便于重用之间折中考虑。同时高校应该逐渐定位和发展优势课程,加强跨学校合作,形成良好的圈子来推进共建课程。推动高校课程之间的联系,实现跨校选课、考试等课程共享功能。

高校一直在进行相关的尝试。2009年9所首批“985”建设高等学校建立了C9联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该组织旨在推近9 所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资源共享,其中的重要举措就是通过优质课程资源共享促进9所高校本科人才培养。通过9校本科生合作与交流网站推广各校优质课程资源。而北京学院路地区高校教学共同体(简称“学院路共同体”)2011年秋季学期跨校公共选修课于6月20日正式开始选课。来自“学院路共同体”19所成员高校的学生可以在网上通过共同体选课系统进行选课,这是跨校共享课程资源的一大实践。

高校开放课程绝对不是简单的给出,而是一个双赢行为。高校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资源,获得的回报是形象提升、教师协作、教学创新、组织凝聚力等。中国高校可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基础,主动地进行课程开放。王爱华认为可以借鉴国外成熟的经验,为开放课程的学习者提供学习工具;建设适合在线学习的课程;OCW建设要有完善的项目管理和组织;注意资源的重用共享与评价;校企合作寻找开放途径。上海交通大学建立MIT的OCW镜像站点、引进Berkeley、CMU、Yale等高校的优质课程资源,与上海市西南片区的高校联合办学等,使得上海交大的学生可以享受到更丰富更优质的资源。通过地区合作、高校共建共享、西部资源等方式推进上海交大校优质课程资源共享。

视频公开课建设引爆中国

随着基础网络设施和各种硬件设备的部署日趋成熟,呼吁多年的教育资源建设和利用日益引起教育界的重视。到了2010年,开放教育资源成为年度热门词汇。

这一年,网易首批1200集课程上线,其中有200多集配有中文字幕,其中包括YYeTs课程翻译组等非盈利组织和爱好者翻译的国外开放式课程视频。网易公开课的启动,使得用户可以在线免费观看来自于哈佛大学等世界级名校的公开课课程。目前除网易外,新浪、搜狐、腾讯也在使用世界名校的开放教育资源。有了中国开放教育资源组织、YYeTs课程翻译组、Subdot、译言网、以及许许多多的非营利网络组织和数不胜数的翻译爱好者,开放教育资源的语言障碍得以消除,给予中国公众走近国际大师的机会。

在全球氛围的带动下,国内更加重视开放教育课程资源的作用,并在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推动教育网络化和精品课程的建设。

如今,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成为教育界热议的话题。2011年教育部工作要点中指出“以视频公开课为突破口,探索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新模式与新机制”,并且正在实施国家视频公开课建设和211三期公共服务体系及重点学科信息服务体系升级等专项工作,从而进一步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同年4月8日,西安交通大学视频公开课面世,成为国内首个推出网络公开课的大学。这个公开课平台面向校内外大众,主要分为精品课程和学术讲座两大部分,内容涉及法学、理学、教育学、医学、工学、历史学、文学、哲学等8大学科。据了解,到6月为止,西安交通大学网络公开课平台的访问量已达316万余人次。这一切在国内迅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都在进行积极的尝试。

近日,教育部表示,将按照每门15至20万元的投入,打造10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国内高校将拿出本校最“叫座”的教师和课程来竞争“精品座席”。目前,北大、清华、复旦、浙大的百余门课程已制作完成,新学年正式上线,公众不出家门,即可免费聆听名校名师的课程。这显示国家的利好政策将充分调动国内各高校建设教育资源的热情。

如果说2010年的“淘课风”是社会关注开放课程运动的导火索,那么近年来高校对于课程资源的理念的极大转变是资源建设蓬勃发展的本质原因。由原来的私有、私用,向开放、共享方向转变,人们认识到,共享可以使更多的资源为社会享有,教师、学生和研究者都将从中获益。共享有利于促进不同机构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共享不仅能使外校和社会人士获益,也有利于改进本校的教学。

然而,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并不能一蹴而就。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郑南宁表示,国外视频公开课为中国的教育资源建设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思路,也对中国大学的教学模式产生一定的冲击。但是我国的教育优质资源共享平台建设,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在将中国的优质教育资源通过网络平台推向世界的过程中,要集中精力解决好知识产权、课程资源整合等核心问题,同时还要打造一支业务精干的人员保障队伍,并建立与之相匹配的激励机制等等。还可以与校园BBS、微博等新媒体的对接,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用简洁、直观的数据反映社会公众的偏好,进而指导共享平台的建设。

从课程资源、技术实现、管理与保障体制等方面建立建立教育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加快教育信息化标准规范的制定和实施,利用云计算、Web2.0等新技术,让人人参与资源建设,不断地呈现精致的、“海量”的作品,从而突破“无到有”,转向“有而精”,这是我们在互为师生的新时代要走的路。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公开课资源共享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福建省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党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
——以南宁市委党校精品课程建设为例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第一次公开课
高校精品课程教学录像制作技术的研究
公开课,希望不再是作秀
高职院校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与管理探索
测量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