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十分钟我能行——打造高效课堂的探索

2011-02-19赵秋荣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区教育局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1年2期
关键词:课文语文老师

■ 赵秋荣 (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区教育局)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向四十分钟要效益。打造高效课堂,不只是打造几节公开课。只有让每一节课都成为高效课堂,才能真正做到“轻负担,高质量。”高效课堂的打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对于教师来说,从有效走向高效,有很多事要做,有许多功要练。怎样才能打造快乐高效的课堂呢?我在以下几个方面诠释了我对高效的理解:

一、让学生参与设计问题的过程

长期以来,学生习惯于回答老师的问题,至于为什么问,学生一片茫然。老师的问题大都是根据教学参考书设计的,这就带有很强的成人色彩,学生的兴趣并不浓郁,也就显得很被动。古人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在让学生学会提问就显得更为重要。我把一篇课文交给学生,告诉他们,如果有问题,大家一起讨论,如果没有问题就不需要学习了。这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开始给自己找问题。开始,学生提出的问题极其简单幼稚,大家都围绕字词、或一读书便可以理解的内容发问,但是老师都给予积极评价。以激发兴趣为主,在此基础上,教给他们一些质疑的方法,并对一些有价值的提问给予高度评价,使学生有一个学习的榜样。可以说,由学生教育学生,对学生的触动比教师的教育要大得多,效果也要好得多。学生逐渐形成了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善于在读书过程中发现疑难,使学习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意识和习惯,激发其创新思维的火花,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事实证明,只要给学生机会,他们就能证明自己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凡卡》一课时,学生们提出一系列问题,如这封信他的爷爷能不能收到?为什么要专门写一段家乡的夜景?以梦结尾有什么好处?在学习《一夜的工作》时,学生也提出:为什么写总理的夜宵?作者为什么那么激动?如果没有总理我国会怎样?这些问题正是老师想问的,由学生提出,学习的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二、让学生参与学习内容的安排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是学生对所学的内在兴趣。”有些单元的内容没有严格的顺序要求,尤其是高年级没有识字的困难,有时就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单元课文的编排上,让他们自己挑选最喜欢的课文先学。学生为了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最好的,都对课文进行认真钻研,以期能得到同学们的赞成。这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了课文,也能初步感受到一组课文的异同。学生有了主人感,学习起来就兴致勃勃。在学习《一夜的工作》《林海》《第一场雪》这一组课文时,学生都表示不喜欢《一夜的工作》,认为语言太平淡,缺乏真实感,无法产生共鸣。我尊重大家的意见,让大家先学习他们喜欢的课文。在学习的过程中,渗透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抒发真情实感。在大家有了一定的感受之后,再来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就能深刻地理解,抒发感情可以有多种方法。在学习中,他们不断地纠正自己的偏见,对这篇文章有了新的感受,从而深深地爱上了周总理,和作者产生了强烈共鸣。这种方法还可以用在一篇文章的学习里,让学生从他们最感兴趣的地方入手。在理解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发现,必须理解作者的思路,才能把自己最喜欢的地方真正读懂,这就迫使他们必须去读全篇文章。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体现,学习变成了他们的自觉要求,无疑会使学习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充分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使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讨论是群体活动,具有群体效应。所谓群体效应,是反映在一个群体里,所属各成员会在心理上产生相互作用,通过差异组合式讨论,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位置,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职责,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了更好地发挥群体效应,必须有足够的活动来给他们创设展示的机会。如让某一个小组或某一个人选择自己比较有把握的问题,面向全班同学进行答辩:可以是对辩,让每个组的组员进行一对一的比赛,让他们在辩中更加积极;还可以辩论,每个组的观点都不一致,让他们充分争议,理解越辩越明;还可以是比赛式,让各组之间形成竞争,在展示中论英雄。这些方法可以根据课文的不同、学生的问题不同、课堂气氛的不同进行选用。马克思说:“真理是由争论确立的。”我们就是要使学生在各抒己见的过程中,越来越愿意表现自己,越来越渴望证明自己。语文课给了他们机会,他们就会越来越爱语文课,越来越熟练地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不正是我们所愿意看到的么?

四、通过自主评价使学生参与学习的调节和反馈

儿童心理的动力不在外部,而在内部,内部的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引导学生自主评价,是发挥儿童自觉能动性的措施之一。自主评价包括对自己的评价和对别人的评价。无论是读书、发言或是小组展示,都让他们参与到评价活动里,让他们做记录,说意见,从而全面锻炼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学习《穷人》一课时,怎样理解渔夫和桑娜的内心变化是课文的难点。进行生硬的讲解,很容易破坏语言的优美和作品的韵味。通过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其他同学分析评点、再改进的方法,使学生读得投入,议得认真,学得明白。在读中学,在议中品,很好地保持了名家名篇的原汁原味,更能体现语言的魅力。

五、让学生参与资料的收集和知识的运用

现在的教育已不再是简单地传授课本知识,必须树立大的语文观,让学生走出去,扩大学习范围,这也是自主学习的重要方面。事实证明,通过收集资料,学生获得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体验,一种能力。在学习《长城》一课时,我让学生去搜集有关长城的资料。有的学生在书店逗留了一天,在茫茫的书海中流连忘返;有的学生趴在中国地图上描画长城的走向,累得腰酸背疼,从中体验到修筑长城的艰辛;有的同学收集到有关长城的传说,还找到一副颇有情趣的对联:“朝朝朝朝朝朝朝,长长长长长长长。”引起大家极大的兴趣。在为《鸟的天堂》配解说词时,有的学生甚至专门去外地的植物园考察。这一系列的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使他们产生提高自己语文能力的愿望,使语文更贴近现代生活。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使人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教师的作用消失了,学生陷入了无序的混乱学习中,知识被分解得支离破碎。在这里,我们很有必要重温一遍叶圣陶老人说过的话:“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熟练技能。”“最终的目的是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所有技能,没有通过光说不练就能形成的。多年来的语文教学不是说少了,而是严重地练少了,把课堂还给学生,手动、口动、眼动、心动,正是对语文本质的一种回归。

当然,既然是例子,就要找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可供学生将来举一反三,这确实需要教师的指导,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我认为有几点需要注意:

1.要注意气氛的调控。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气氛。”这一点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我们必须使学生明白,语文是很有感情的,必须把自己的心放进去,才能体会得到。为此,老师必须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使学生能进行感受,教师更要以自己充沛的感情去感染学生。如在学习《草原》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大家唱一些关于草原的歌曲,激发兴趣。然后,请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读第一段。在老师如天上白云一般飘悠的朗诵中,学生完全陶醉在辽阔草原的美景中,深深折服于老舍先生的文字。有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还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板书、自书课题等,使他们感受和谐的教学形式。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老师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学会等待。捕捉住一点点思想的火花给予肯定,以造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可以不夸张地说,学生能否发自内心地自主学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前期对气氛的营造是否成功。

2.要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孔子早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可是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用一个标准来看待学习。要使学生自主学习,必须对每个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不同的学生进行评价时,必须结合他们的实际,这才称得上是对学生的真正公平,也才能使学生全体参与、全程参与。

3.要特别注意语文习惯的培养。重视读中感悟,鼓励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学会批注的方法。要有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句子的能力,要有查字典的基本能力,这些都需要教师进行有意识的强化,还需要扎扎实实地训练这些语文训练点。

4.注意知识的整合。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把知识向横向和纵向拓展,这往往是学生容易忽视的,而这恰恰是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如以作者为线索,把作品连成串,整体感知作品的风格,加深对名家的认识;以内容为线索,找出相似内容的文章,让学生感知同样内容的不同写法;以主题为线索,把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文章组合到一起,去体验他们共同的情感;以语言为线索,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这样才能使学生学贯东西、情通南北、运用自如。

总之,要把课堂上的四十分钟彻彻底底地还给学生,让学生有一种天地任我行的豪气,在我能行的过程中,体验到我能行的自信,从而产生以祖国文化为荣的自豪,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

猜你喜欢

课文语文老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