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引领促生成 让课堂更有效

2011-02-19戴宁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城南初中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1年5期
关键词:弹性师生资源

戴宁珍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城南初中)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资源的整合,课堂是新课程实施的主要阵地,是开启和展示学生智慧的核心场所。在课堂上,除教科书、教师的课前备课和教学设计外,还有一种更重要的资源,就是来自教师和学生交互作用生成于课堂的活的材料。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这些课堂资源,使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具有生成性。

一、教学过程中有效互动与生成的逻辑关系

我们在大量的“听—说—评课”和专题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了对互动生成的课堂教学过程的清晰认识。课堂教学互动生成过程的内在展开逻辑,主要是由有向开放——交互反馈——集聚生成三个相对区别的步骤组成。

课堂教学“互动生成”过程的内在展开逻辑,可以概括为如图所示的流程:

在此对上图中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说明如下。

1.以学生“资源生成”为目的的“有向开放”。从封闭的“复习铺垫”转变为“开放导入”,为实施开放的互动式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首先,每个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为师生积极有效的互动提供了思维的原动力。其次,“开放导入”为每个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留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使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在自己的基础上,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认识水平和智慧来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有学生积极参与的原动力和丰富的互动性资源作为前提条件,课堂上就可能出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为了使学生生成的基础性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第一,教师要策划走路线,注意有意识地采集样本,及时搜集不同学生的各种信息;第二,教师要对学生的各种信息进行判断,选择有代表性的、富有教育意义的信息作为下一步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资源”;第三,为形成生生、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教师要注意尽可能“并联式”地呈现学生的基础性资源。这样,学生生成的资源就可以逐渐丰富起来并具有一定的质量。

2.以促进“过程生成”为目的的“交互反馈”。“交互反馈”是伴随“有向开放”而生的一个步骤,是在“有向开放”基本完成后的继续,也可以穿插在“有向开放”的过程之中。“交互反馈”不仅可以激活各种新资源,而且可以初步筛选和提升已有资源的质量。

一般来说,以下几种情况需要教师做出相应的反馈:第一,当个别学生资源对于全班学生有价值时,要启发全班学生进行思考和体验;第二,当不同学生对知识有所体悟,并产生个性化和创造性的见解时,尽管这种见解有时还比较稚嫩,教师都需要及时地进行梳理并加以提炼和提升;第三,当课堂中有学生出现说不清道不明或者无法准确表达的情况时,这正是学生思维混乱的具体表现。学生的“混沌”恰恰说明他们有想法,说明他们有发展的需要。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从混沌到清晰,这一提升也正是教师需要发挥的作用。

为了推进教学、促进“过程生成”,教师首先要有包容意料之外情况发生的开放心态;其次,教师对课堂信息要有一定的敏感度;再次,教师要对学生的信息及时进行分类处理,并做出准确的价值判断。这样,才可能使教学的过程不断地得到生成和推进。

3.以促进“拓展生成”为目的的“开放延伸”。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从资源生成到过程生成再到拓展生成的过程,是教学过程互动展开“集聚生成”的过程。

“集聚生成”的整体过程,分为“资源生成性”“过程生成性”“拓展生成性”三类。“资源生成性”是通过集聚生成新的具有丰富性、具体性、开发性和结构性的共同教学资源;“过程生成性”是使学生对新的教学内容形成感受和体悟、认识和理解的过程,是通过分析和解决问题形成清晰思路和基本结论的过程;“拓展生成性”通过多维、多视角的拓展,巩固已经形成的认识,使它具有灵活性,同时形成后续性问题,为整体性的教学过程提供新的方向性问题与目标。

二、阅读课堂的引领促进有效生成的艺术策略

1.从封闭性设计向开放性设计转换。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我们借助于开放题的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形成有条理的、比较严密的思维习惯,使学生的思维从无序的状态向有序的状态提升、从点状的水平向结构状的水平提升。但教师不能只关注教案的执行过程和正确结果的展现,忽视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同的思维状态与困难,忽视问题解决过程中思维方法的揭示。

因此,开放性问题不过是教学的内容而已,不能简单地与开放的、复杂多变的教学过程划等号。教学是否开放的关键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是否有“具体学生”的思考,是否对学生课堂状态的“可能性”有所预见,是否有为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而教学的意识。教学只有面向学生不同的思维状态,在各种资源充分利用的基础上努力形成师生之间积极有效的互动,才有可能形成开放的教学格局。

2.从确定性设计向可能性设计转换。在实施具体的教学中,结合实际的场景,及时发掘并生成可能的教学,最优化地放大学生存在的“可能性资源”。在以往封闭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心目中的学生是“抽象学生”,上课也是按照教案设想执行教案的过程。既然是为完成教案而教学,设计时自然也就无须考虑学生在课堂中可能的状态,教学时也就更不会顾及学生的即时状态。但是,当我们期望课堂由封闭的教学向开放的教学转换时,教师对学生“可能状态”缺乏预测的问题就日益凸显。开放的课堂教学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无论是在心态上还是在教学能力方面,许多教师还不太适应这种要求和挑战,更缺乏应对挑战的教学智慧。

为了适应开放的课堂向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老师需要从教学过程的设计做起,从“确定性”设计向“可能性”设计转换。教师对学生“可能状态”的正确估计,具体地说,不仅要预备学生在课堂的各种可能性:包括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案、结论、错误,以及可能存在的困难等;而且还要预备应对各种可能的教学策略。教师还要有积极和开放的心态,变被动消极地应对为主动积极地发现,努力发现设计中预见的“可能性”以外的可能存在,期待学生生成更多的“意料之外”。

3.从硬性设计向弹性设计转换。把弹性因素的思考引入到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可以改变教学中的“一刀切”现象,使教学有可能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有可能更顾及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可以增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信息敏感度和把握时机促进教学过程生成的能力。也正是在这种充满弹性变化和不确定性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才会有提升处理“活情境”的教育智慧的需要与可能。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包含着多方面的弹性因素,诸如教学内容处理的弹性,问题设计的弹性,学生作业设计的弹性,教学时间安排的弹性,学生评价标准的弹性等。

三、引领促生成艺术策略的益处

1.教学的流程在课堂生成中变奏。语文课堂教学常会生成一些意料之外的、有意义或无意义、重要或不重要的新信息、新情境、新思维和新方法,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学过程远要比预定的、计划的生动、活泼、丰富得多。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课堂主体性的增强,学生质疑、反驳、争论的机会大大增多,教师要学会倾听,发现学生困惑的焦点、观点的创意、批评的价值,这些“意外”或许会打乱教学的节奏,但许多不曾预约的精彩也会不期而至。

2.学生的想象在课堂生成中拓展。爱因斯坦对想象力推崇备至,他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无限的,只是老师要给他们提供足够的空间。课堂生成的瞬间,是拓展学生想象空间的好时机。

3.师生的情感在课堂生成中升华。在学习活动中,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所以,学生不再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主动的建构者。课堂生成并不是没有导向的自由生成,而是有方向、有目标的价值引导下的自主建构,尽管它表现得那么丰富多彩、不拘一格。

通过研究和实践,我们深切感悟到,语文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再现的是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切忌作茧自缚,只有将线性设计柔化为弹性设计,教师的头脑才能卸下重重负累,从而运转自如;学生的个性才能摆脱层层束缚,得以恣意张扬;课堂也才有可能因此而激情荡漾、灵感迸发、诗意盎然。新课程呼唤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师要从关注生命的高度,细心地呵护学生,积极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真诚地尊重学生的发现,巧妙地启迪学生的智慧,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生机盎然的舞台,使课堂因动态生成而变得更加精彩。

猜你喜欢

弹性师生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注重低频的细节与弹性 KEF KF92
弹性夹箍折弯模的改进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