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起一片绿色的语文天空
2011-02-19张冬梅江苏省如东县丰利中学
■ 张冬梅 (江苏省如东县丰利中学)
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绿色,与生命、与 生态密切相连。今天,绿色成为崭新的生活理念,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以“绿色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这是2010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看到这个题目,不少考生和老师有似曾相识之感。在当今的时代,绿色意识已经是不容小觑了。但是对于从事农村语文教育工作的我来说,看到这个题目后心灵受到很大的触动:绿色意识有没有引起学生的关注?有没有深入学生的生活?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有没有营建绿色课堂,帮助学生撑起一片绿色的天空?如果我们没有做到,那么我们教育的目的又是什么?
如今,绿色出行、绿色食品、绿色家园、绿色消费、绿色上网、绿色行销等一系列绿色词语冲击着我们的视听。2010年的6月5日是全球第39个世界环境日。我国环境保护部确定了2010年“6·5”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低碳减排·绿色生活”,号召公众从我做起,推进节能减排,践行绿色生活,为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这些无不昭示着每个公民必须要有绿色意识,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成长,推动人类的文明发展。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的使命,所以进行绿色教育、帮助学生撑起绿色的天空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在2002年11月23日开幕的“中外中小学校长论坛”上,我国著名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作了题为《现代教育:绿色·人文·科学》的主题发言,提出了“绿色教育”新理念:“科学求真,人文求善,现代教育应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而形成一体的‘绿色’教育。”可见,绿色教育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环境道德教育,是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未来和谐发展的新教育主张。在语文课堂中,如何进行绿色教育,帮助学生撑起一片绿色的天空呢?
一、明确自己的教育目的,要有绿色的人格魅力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应该认真贯彻党中央的精神,牢记我们的教育目的。绿色教育是传统教育的扩充,是素质教育的外延,是现实生存的教育,是适应社会以人为本的教育,更是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只有重视实施绿色教育,我们才能完成教育使命。
教师要有强烈的绿色意识,一言一行无不成为学生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在潜移转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走进教室,关掉不必要地开着的灯,不要把空调开得太低;下班前,随手拔掉办公室饮水机以及其他设备的电源;上班绿色出行,尽量不开车;购物时自带购物袋,绿色消费;保持高尚的生活情趣,树立绿色的教师形象等。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知识教育他可以成为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所以,教者还必须通过自己的绿色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言传身教,这样才能为学生撑起一片绿色的天空。
二、挖掘绿色教育课程资源,在语文课上渗透绿色教育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深广,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在我们的身边,绿色教育资源俯拾即是:语文课本、试卷习题,名著阅读,图书馆、阅览室、互联网,社会实践等。语文课本是我们的主要资源,语文课是我们的主要阵地,如何在这块阵地上渗透绿色教育?这对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1.深入钻研教材,确定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并把对学生的价值引导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
2010年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三维目标,其中第三维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指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生活态度、人生态度以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我们对学生的成长负有道义上的责任,我们代表的是社会而非个人对学生的教化。所以,我们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把传授知识点作为教学的重点,把考试作为评价教学的唯一标准。在《沁园春·长沙》《我的四季》教学中,我把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理想和加深对青春的思考与认识作为课堂的重点之一;在《劝学》《师说》的教学中,我把培养学生了解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作为课堂的重点之一;在《我心归去》《想北平》的教学中,我把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及它对人精神世界的滋养,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江南的冬景》中,我把欣赏大自然的美,热爱大自然的美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在《像山那样思考》教学中,我把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加强生态保护意识作为课堂的重点之一。
2.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为学生撑起一片绿色的天空。
(1)问题探讨。在《劝学》和《师说》的教学过程中,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两篇文章都是一两千年前的作品,尽管有些地方有争议,为什么到现在具有那么旺盛的生命力呢?对经典作品为什么要反复读呢?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谈谈。很多同学谈到两位大师所说的学习规律是正确的,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着指导作用,所以我们要读经典作品。对于为什么要反复阅读经典作品,有位学生的回答给我的印象很深:“小的时候看《三国演义》是一本连环画,初中时看它是一部武侠小说,现在看它是一部历史书。”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收获,人生的每个阶段都能从中汲取营养,这就是经典的力量。所以,我们读书要读经典,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一部经典能使学生终身受用,绿化他们的生活。
(2)反复朗读。在《沁园春·长沙》的教学过程中,我和同学讨论:“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该怎样读出情感?为什么?因为这是表达作者肩负国家兴亡、主宰民族命运的壮志豪情,所以“怅”“问”应读出豪迈昂扬语调,“谁”要读得声韵饱满、大气磅礴。接着,以自由朗读、指名朗读、教师范读、师生齐读的形式朗读,要求学生读出作者的豪情壮志,同时用作者这种强烈的情感感染学生,净化学生的心灵。
(3)活动体验。我在教《十八岁和其他》前,了解到班上百分之九十的同学和自己的家长相处不是很融洽,相互之间难以沟通。在课堂上,我让学生讨论:假设你是家长,会如何处理两代人的关系?当时的反响很强烈,大多数学生都讲出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太高,要求不要太高。接着我又问:如果你是家长,你该怎样承担起你的责任呢?你该怎样教育你的孩子?你希望你的孩子承担起应尽的责任吗?大部分人选择沉默。然后讨论该如何与父母、别人融洽相处。最后,我让学生们当场给自己的父母写了一封信,写下最想说的话,目的是拉近他们与父母之间的距离。下课后我帮他们寄出去,那时我的心情是像被春风吹过,我想我的学生也和我一样,因为我帮助了他们的同时也教会自己怎样与人和谐相处,绿化自己的生活。
(4)评点文本。评点文本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倡导个性化的阅读。在教《江南的冬景》时,我让学生评点文本中为我们展现的五幅画中,你觉得哪幅画最美,美在哪里,为什么?有学生认为,曝背谈天图最美,美在晨霜、照上屋檐的太阳、吱叫的鸟雀这些景物和煦温暖和老翁小孩其乐融融,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有学生评点江南雪景图最美,借助于诗句可以想象出日暮时候见到老朋友时的“能饮一杯无”,入夜时分,月光下的梅花影子印在微雪的路上,远处不时地飘来酒香,这是一种悠闲的意境之美。学生在独立阅读、独立思考时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获得独特的感受。所以,这是最真实,最自然,又是最深刻的绿色体验,也是语文课堂绿色教育的最高境界。
三、自主开展绿色课外活动,利用各种手段开展绿色教育
学完《像山那样思考》之后,我们开展了一个小小的绿色活动,在课余时间将废物再利用,评选出最佳绿色作品。同学们的想象力还真是丰富!有的把宿舍里用完的洗衣粉桶外画面上美丽的花,变成迷你垃圾桶;有的用旧衣服改造成环保购物袋;有的用饮料瓶做花盆放在教室里;有的用废塑料袋编制娃娃。最佳绿色作品是用易拉罐雕塑的骏马,这匹奔腾的骏马诠释着学生的绿色精神。在颁奖之后,我和同学还讨论在生活中如何渗透绿色意识。有的说去超市少用塑料袋,最好自带购物袋;有的说下课要及时关灯,没人的时候饮水机的插头及时拔掉;有的说在宿舍和厕所用完水,就要把水龙头拧紧等。听了他们的话,我感到很欣慰。这也是绿色教育带给我们的快乐,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
营建绿色课堂,帮助学生撑起一片绿色的语文天空,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更是我们语文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