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情境 串联得法——高考“节目串台词”备考指导
2011-02-19张志先安徽省岳西县汤池中学
■ 张志先 (安徽省岳西县汤池中学)
一、真题再现 (2010年高考广东卷第23题)
某校举行由学生把所学课文改编成独幕剧的演出晚会。下面是演出的节目单:
晚会节目单
1.《孔雀东南飞》 (原作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演出:高一 (2)班
2.《雷雨》 (原作曹禺《雷雨》)演出:高二 (5)班
(其他略)
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常常需要在节目之间加上一些衔接的话,以增强晚会的整体感。请你在《孔雀东南飞》与《雷雨》之间,为主持人设计一段这样的话。要求:所写内容与串联的节目密切相关,衔接自然,不少于60字。
二、总体感知
语言运用题被称为“高考试验田”,言下之意是这类题目求新、求活。纵观近几年高考考查的重点,我们不难发现高考命题人员对“节目串台词”考查情有独钟。2010年广东卷“晚会节目单”题型就是典型一例。
其实,说到此类题目的考察,最早可以追溯到2004年高考湖南卷第24题。题目不长,不妨简单来看一下:
用饱含激情、简洁有力的语言,为“青春万岁”大型文艺晚会的主持人写几句串台词,引出下面的节目。 (不超过60个字)
在这之后的几年间,不同省份多有尝试。需要指出的是,实用性、开放性、综合性是这类题目的最大亮点,也是其长盛不衰的秘诀所在。语言材料来源于现实生活,试题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考察语言表达能力。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在做题之间把握“情境”二字。
所谓“情境”,《现代汉语词典》 (第5版)解释为:“情景;境地。”要求答题者在题目创设的情景中,准确、规范、富有创意地回答。结合一定的生活情景,考查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境地之下合理使用语言的能力。而这一点,是与《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的描述——“学生应具备在各种生活环境下,合理准确地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相符合的。应当说,生活情境化是高考“语文生活化”趋势的具体落实与回应,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高考命题人对此进行考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我们在备考中一定要树立强烈的“情境”意识,心中时时有“情境”。把握“情境”是做好语言表达题的前提,也是关键。我们必须认真审读题干要求,分析题目提供的生活场景,进而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出合乎“情境”的答案。
三、备考要点
1.总体感知
串台词在文艺演出中的主要作用是上串下联,承上启下。虽然只有短短几句话,却穿针引线,画龙点睛,在突出晚会主题,把握基调,增强信息量和调动观众情绪等方面,都有着无法替代的巨大作用。串台词如果运用得体,就会增加节目的韵味,写得糟糕则会影响节目的表演效果。
2.类型归纳
一是串节目与主题,此类串台词大多出现在文艺节目的开头和结尾,也就是我们平时熟知的开场白和结束语;二是串节目与主体,主体是指与节目或事件相关的个人或单位,也可以是一般的听众;三是串节目与节目,这类串台词在最近几年一直是高考的重点。主要出现在节目进行中,以便演员上下或节目换场,或者是播出内容的转换衔接。
3.写法要求
(1)简短扼要,亲切生动。串词,主要是串联,起到的是辅助过渡的作用,如果冗长繁琐,就会产生喧宾夺主的负面效果。在极强的现场感的氛围下,用简短的句子,大众化的语言,使观众听众听得清楚,听得明白,易于接受,并感到亲切生动。切不可用高深莫测的警句和过于华丽的词藻使主持人居高临下,失去了亲切感。
(2)巧妙自然,天衣无缝。串词的应用是为了节目与节目间的和谐,好的串词能使节目的前后衔接巧妙自然、天衣无缝。要善于发现前后的衔接点、连接点,内容的相关处或者是形式上的一致性;还要保证做到不生硬、不做作,不给人突兀的感觉。力求语言精辟有力,内涵深刻,上下贯通。如果牵强附会、生拉硬扯,就是画蛇添足,还不如不要串词。
(3)调动情绪,提高品位。需要指出的是,串词大都出现在轻松愉快的场合中。根据具体语境场合,有时需要诙谐幽默,用来活跃气氛、调动情绪;有时需要典雅诗意,从而提高文化品位。
4.注意事项
写串台词,一要审清题意,二要把握节目的内容和性质,三要有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写作时,不仅要“承上”,还需考虑“启下”,可以通过对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使语言饱含激情而又简洁有力,文采斐然而又通俗易懂。千万不可故作高深,令人费解。有些高中生受时下文艺舞台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影响,也喜欢弄一些庸俗搞笑、低级趣味的内容,以致语言格调低下,这是要避免的。还需指出的是,强烈的感染力、出色的语言技巧是串台词不可或缺的元素。不假思索、用语平淡往往是串台词的大忌。
写作时要善于总结,此类题目越来越开放,生活化、人文性越来越强,难度也越来越大。我们必须善于抓住节目特点,写出特色。语言要精辟有力,文采斐然,内涵深刻,亲切自然,上下贯通。不过,需要提醒学生的是,除了广泛阅读、课堂训练之外,更重要的是走出课堂,深入生活,勤看报刊,多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
语言表达作为“高考试验田”,往往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富有时代气息。但不管外在形式如何变化,考查的基本能力点是明确的、稳定的。我们必须把握情境,紧紧围绕考纲,按照高考考查的难点与重点,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以不变应万变,才是复习的根本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