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道路的抉择与广州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创建

2011-02-19黄穗生

中共党史研究 2011年1期
关键词:无政府主义青年团陈独秀

黄穗生

社会主义道路的抉择与广州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创建

黄穗生

20世纪初,各种社会主义思潮涌向中国。在广州,影响较大的是无政府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者一度合作,并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1920年12月,陈独秀应广东省长陈炯明邀请南来广州,行前与李大钊商量,拟借此机会在广州建党。陈独秀到广州后,与无政府主义者展开辩论,从理论上对无政府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进行区分,并率马克思主义者与无政府主义者决裂,随后建立广州共产党早期组织。

广州共产党早期组织;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

关于广州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创建,最使中共党史学界瞩目的历史文献,是1921年的《广州共产党的报告》。据这篇档案资料里面的一段文字记载:

“去年年底,B和别斯林 (Леслин) 来到广州,建立了俄国通讯社,对组织工会采取了措施,并在《劳动界》周刊上发表了文章。黄凌霜同志把他们引荐给广州革命界,这样一来,他们就被无政府主义者包围了。尽管组织了共产党,但是与其称作共产党,不如称作无政府主义的共产党。党执行委员会的九个委员当中,七个是无政府主义者,只有米诺尔 (Минор)和别斯林同志是共产主义者。由于观点不一致,谭平山、谭植棠和我拒绝加入这小组。……因为我们不是该党党员,不能提出关于该党的详细报告。”“陈独秀同志一月来到广州,与他同时来的还有B同志。他们进行过非常热烈的争论,认为必须摆脱无政府主义者,也就在这时,无政府主义者退出了党。于是我们开始成立真正的共产党,宣布《社会主义者》日报为从事党的宣传工作的正式机关报。党员共有九人,包括陈独秀,米诺尔和别斯林在内。”①《共产主义小组》 (下),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年,第683、684页。

尽管这份档案的记载有不少含糊不清、甚至与历史事实不符的地方,但是,它毕竟是目前为止人们发现的一份记载广州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的历史档案材料。于是,有了对广州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时间的种种推断:有以两个俄国人到广州的时间为依据的1920年10月说①参见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广东地方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44页;有以陈独秀到广州的时间为依据的1920年12月说②参见《谭天度纪念文集》,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年,第267页。;也有以陈独秀与无政府主义者分道扬镳的时间为依据的1921年3月说③参见陈谦:《广东党创建于1921年3月》,《广州党史研究》1991年第3期。,等等。但是,无论哪一种推断,都可以看到,广州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与无政府主义者有密切关系。因此,弄清五四运动前后广州无政府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思潮对广州社会的影响,对于进一步认识广州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建的历史,不无裨益。

一、无政府主义以社会主义思潮的面目传入中国

广东由于最早遭受外国的侵略及列强的野蛮掠夺,人民群众因而对资本主义产生了本能的排斥与憎恨的心理。特别是在资本主义各国为争夺势力范围和转移国内矛盾而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其残酷性和惨无人道暴露无遗之后,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资本剥削制度是贫富悬殊和各种社会罪恶的根源,现在是到了劳动者奋起革命,改造中国社会的时候了④《杨匏安文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第161页。。中国需要的是一种比资本主义更优越的新型社会制度。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给正在寻求强国之路的中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五四爱国运动以后,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各式各样社会主义思潮又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谈论社会主义一度成为广州先进知识分子一件非常时髦的事情,用社会主义新思潮作指导来改造整个社会,成了他们的强烈愿望。但正如瞿秋白所说:“社会主义的讨论,常常引起我们无限的兴味,然而究竟如俄国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青年思想似的,模糊影响,隔着纱窗看晓雾,社会主义流派,社会主义意义都是纷乱,不十分清晰的。正如久壅的水闸,一旦开放,旁流杂出,虽是喷沫鸣溅,究不曾定出流的方向。其时一般的社会思想大半都是如此。”⑤《瞿秋白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第23、24页。而在那时众多的社会主义流派当中,与广州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建有直接关系的是无政府共产主义和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派别。

无政府主义源于19世纪的欧洲,是“最早在中国找到追随者的社会学说”⑥《共产国际、联共 (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2卷,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第166页。。20世纪初,它以社会主义新思潮的面目被介绍到中国,先在中国的青年知识分子中,后又在劳工阶层中广为传播。广州是中国无政府主义团体和刊物的首创地。1912年5月,刘师复在广州西关存善东街8号,创建中国第一个无政府主义的团体晦鸣学社,随后创办《晦鸣录》周刊。

刘师复是广东香山人,他推崇被称为无政府主义鼻祖的克鲁泡特金,以无政府共产主义为标榜。他在《无政府共产主义释名》一文中宣称:“无政府主义既以排斥强权为根本,强权之危害于社会最显而最大者即为资本制度”,“凡无政府党必同时主张社会主义”,“无政府党未有不主张社会主义者,故无政府主义可以兼赅社会主义”⑦《无政府主义在中国》,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62、263页。。表达了反对资本主义,提倡社会主义的主张。1914年7月,刘师复在上海发起组织无政府共产主义同志社,并发表《无政府共产党之目的与手段》一文,将无政府主义的组织称为“无政府共产党”⑧《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第273页。。同月,他的追随者刘石心等,也在广州成立了广州无政府共产主义同志社,并发表宣言。无政府共产主义者宣称“以反对强权为要义”,使“社会上惟有自由,惟有互助之大义,惟有工作之幸乐”⑨《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第34页。。

无政府共产主义本质上是小生产者的思想意识,但其反对专制主义的黑暗统治,力图通过社会革命清除旧社会的病根,创造自由平等的社会的政治主张,反映了人们对帝国主义掠夺和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不满情绪,因而在群众中,尤其是一批血气方刚的青年知识分子中引起共鸣,并吸引了大批的追随者。

1912年夏,刘师复在广州西关宝源路平民公学设世界语夜校,由法国留学归来的许论博传授世界语,借世界语宣传无政府主义。同年秋天,他们在广州东园建立广州世界语学会,短期内发展会员300多人。无政府主义的刊物也印行甚广,到1918年前后,仅民声社已拥有出版物19种之多。他们翻印的《新世纪丛书》,初印5000册,不到1个月即被索要罄尽。随着无政府主义的传播,无政府主义者的组织心社、同志社、互助团等也相继成立。

在社会的上层人物中也有受无政府主义影响者。1910年,刘师复组织支那暗杀团,陈炯明也是团员之一。后来陈炯明任粤军总司令,拥兵漳州,割据一方,不少无政府主义者应邀前往工作。刘石心、梁冰弦等无政府主义的骨干,就是在这时到了漳州,并在那里创办了《闽星周刊》,传播新思想,陈炯明也常在该刊投稿。1922年,广州无政府主义者成立真社,发刊《春雷》,广东著名艺人薛觉先是其主要成员之一。他信服无政府主义,其私室常挂刘师复遗像,还亲加题跋。

总之,五四运动前后,无政府主义作为一种激进的社会思潮,对广州青年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追求、信仰无政府主义一度成为广州社会时尚。无政府主义者曾自豪地宣称:广州是无政府主义“输入支那较先之地”,是“吾党同志多数之产地”,“固吾党之一小纪念地也”①转引自《中国共产党广东地方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4页。。

二、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广州的传播

在中国,广东的先进人士也是最早认识马克思,接触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群体之一。1902年,广东新会人梁启超在《新民丛报》第18号发表的《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一文,提到“麦喀士 (即马克思——笔者注),日耳曼国社会主义之泰斗也”。此后,他又多次提到马克思,但并没有介绍马克思的思想。1906年,广东番禺人朱执信在《民报》第2号上发表《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及《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著作的要点。这是在中国第一次介绍马、恩的重要著作。

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思潮出现于广州的青年知识界,是在十月革命之后。正如毛泽东所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②《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71页。1917年12月28日,《广东中华新报》刊载了《李宁 (即列宁——笔者注)胜利之原因》一文,比较客观地报道了关于十月革命的消息,认为“露西亚 (即俄国——笔者注)之有李宁,而历史上顿增一种异彩”。

1919年的五四运动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广东一些先进青年通过对众多社会主义思潮的比较,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才是“科学的社会主义”。广东香山人杨匏安,从1919年11月11日起,在《广东中华新报》上发表《马克斯主义》,该文连续登载了19天次,比较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热情地赞颂和推崇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他在文章的开头说:“自马克斯氏出,从来之社会主义,于理论及实际上,皆顿失其光辉,所著《资本论》一书,劳动者奉为经典……马氏以唯物史观为经,以革命思想为纬,加之以在英法观察经济状态之所得,遂构成一种以经济的内容为主之世界观,此其所以称科学的社会主义也。”③《杨匏安文集》,第167、168页。

一些留学海外的青年,不同程度地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他们通过书信、文章,将马克思主义介绍到广州。彭湃、李春涛等广东籍留日学生回国后就成立了研究团体,创办刊物,宣传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

许多宣传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报刊,如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办的《新青年》 《向导》,戴季陶、沈玄庐主编的《星期评论》,邵力子主编的《民国日报》、陈望道主编的《民国日报》副刊《觉悟》等,也从北京、上海等地涌进广州,对马克思主义在广州的传播起了很大作用。

五四运动前后汹涌而至的社会主义思潮,在广州激进人士尤其是进步青年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虽然他们对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提倡的社会主义有何区别还难辨清楚,但谈论社会主义、追求社会主义,一时成为时尚。杰出的革命青年彭湃,早期也“深信”无政府共产主义,五四运动后,他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既宣传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也宣传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论。他曾亲手画了一幅克鲁泡特金的巨幅肖像,与马克思的肖像一起挂在教育局内。“1921年五一劳动节,无政府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及其进步人士,曾共同发动各行业工人罢工,示威游行”,“当时永汉路 (以前叫‘双门底’)(现北京路——笔者注)曾挂上两个大画像,一个是马克思,一个便是克鲁泡特金”①《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第521页。。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考察广东后曾指出:广州青年“对社会主义问题非常感兴趣”,他们“热心探讨着无政府主义以及社会主义理论”②《马林在中国的有关资料》,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5页。。他的观察,的确反映了当年广州先进青年知识分子的实际情况。

三、马克思主义者与无政府主义者一度协同宣传社会主义

1920年7月,在北京参加五四运动经受了锻炼,并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谭平山、陈公博、谭植棠等人从北京大学毕业回到广州。他们遵照陈独秀的意见,于同年8月开始组织广州社会主义青年团。他们还着手筹办《广东群报》,提倡“改造社会”,“宣传新文化”,于当年10月20日正式出版发行,并以此为团结青年群众的机关,很快结识了杨匏安、阮啸仙、刘尔崧、谭天度等一批热心于社会主义的广州青年,从中发展团员10多人。

11月,广州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召开成立大会,选举谭平山等人为广州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团员③《谭平山文集》,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243页。。广州社会主义青年团在永汉北路19号二楼设通讯处,成立干事局,设立图书馆,组织团员从事理论研究和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④《广州社会主义青年团之组织》,《广东群报》1921年1月27日。。大会通过的《广州社会主义青年团章程》规定:团的宗旨是“研究社会主义,并采用直接行动的方法,以达改造社会的目的”⑤《青年周刊》,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70页。。一些认同社会主义的青年纷纷要求加入青年团。由区声白、赵司农等无政府主义者倡导,于1920年六七月间成立的无政府主义互助团 (成员数十人),亦要求与广州社会主义青年团合并,从而使青年团员人数大增。

广州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后,即在工人中开展社会主义的宣传活动,发动群众改造旧的社会制度。1921年4月18日,广州社会主义青年团召开职工会议,布置纪念五一劳动节的宣传工作。青年团员向各工会发送宣传品,介绍五一劳动节的由来,宣传社会主义的好处。他们向工人说明:“解放我们工人的方法只有实行社会主义。”主张“所有生产机关及生产之物,应该归广大劳动者所公有”,“收回产业上之管理权,组织自由公产的社会”。为达到这一目的,“最好的武器就是总同盟罢工”。⑥《劳动节日工人之一种福音》,《广东群报》1921年4月19日。

广东青年投身五四运动,热情地宣传社会主义,引起了共产国际的关注。1920年3月,共产国际派遣维经斯基和杨明斋到中国同中国的革命组织建立联系,意图帮助建立共产党和青年团组织,他们也对广东给予高度的重视。同年8月,维经斯基决定把手下的工作人员米诺尔和别斯林派到广州。随后,米诺尔、别斯林在无政府主义者黄凌霜 (广东人)陪同下来到广州,在广州建立俄国通讯社。黄凌霜一向与广州的无政府主义者有密切的联系,两位俄国共产党人到广州后,随即被介绍给广州无政府主义者,与区声白、梁冰弦、谭祖荫、黄尊生等人建立起联系。这时,广州的无政府主义者正在工人中大力宣传无政府共产主义,抨击资本家剥削和压榨工人,还建立工人俱乐部、工会等组织,反对桂系军阀的统治。两位俄国人先在东山恤孤院路15号居住①参见《共产国际、联共 (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第42页。,后又出资租赁光光眼镜公司二楼作为活动地点。他们见区声白等在开展工人运动,揭露资本主义的罪恶,于是引以为依靠,并以光光眼镜公司为活动中心,每个星期均与梁冰弦、区声白、刘石心、谭祖荫等无政府主义者在二楼召开一两次会议,定出一周的宣传提纲,交给无政府主义者到工人当中开展宣传工作。②李达德:《访问谭祖荫先生》 (1983年6月8日),《广州党史研究》1992年第1期,第13、14页。1920年10月,刘石心等无政府主义者出版《劳动者》周刊。据刘石心回忆:“因为我们那时主要是从事工人运动,因之就有出版工人刊物之必要。”“《劳动者》宣传工团主义。初由我出钱,后由俄国人米诺尔帮助我们印刷费,大家写稿,我任编辑,梁一余负责印刷和发行”。③《“一大“前后 (三)》,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28页。

总之,五四运动后,广州涌现出一大批推崇社会主义的先进青年,他们立志改造旧社会,出版报刊,抨击资本主义,积极宣传社会主义,并把社会主义思潮从知识分子推向工人。他们决心组织起来,担负起“催促新社会早日实现”的责任④《筹办群报缘起》,《广东群报》1920年10月20日。。这就使广州共产党小组的创建具备了社会思想基础。

四、马克思主义者与无政府主义决裂

尽管无政府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者一度合作,宣传社会主义,但是无政府主义者倡导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毕竟有本质的区别。在广州社会主义青年团中,由于互助团的无政府主义者与谭平山等马克思主义者信仰不一致,因而在改造社会的实际工作中往往难以达成共识,思想分歧越来越大。无政府主义者想把青年团无政府主义化,每次开会,他们总是暗自先开会,到正式开会就争论,“有时甚至动武,组织上表现得十分冲突”⑤蔡和森: 《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 (提纲)》 (1926年),转引自《广州青年团沿革》,1986年编印,第46页。。促使马克思主义者与无政府主义者由矛盾冲突到决裂的,是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书记陈独秀。

1920年6月,陈独秀、李汉俊、俞秀松、施存统、陈公培等人在上海陈独秀寓所开会,决定成立共产党,选举陈独秀任书记。是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会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起草了具有党纲、党章性质的若干条文,确定:“中国共产党用下列的手段,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一、劳工专政;二、生产合作”等⑥《“一大”前后 (二)》,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7、36页;《中国共产党上海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4页。。这个党纲草案,已经鲜明地打出“劳工专政”,即无产阶级专政的旗帜。12月,陈独秀应广东省长兼粤军总司令陈炯明邀请,到广州任广东省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长。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也在这时来到广州。行前,陈独秀与李大钊等商定,利用这一机会,在广东建立共产主义者组织。⑦参见张国焘:《我的回忆》第1册,(香港)明报月刊出版社,1971年,第127—128页。可见,陈独秀南下广州前思想上已十分明确:到广州要组织无产阶级的政党,这个政党的任务是发动社会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

陈独秀到广州后,即约见谭平山、陈公博、谭植棠等人,商谈在广州建党事宜。他说:“为使广东民众运动获得更大的发展,必须建立一个领导组织。”“北京、上海各地已有共产主义集团的组织,名称就叫‘共产党’。我的意见,广东也应该建立一个共产党的组织,去担负起领导民众运动的任务。”①谭天度:《回首往事话当年》,《广州党史资料》第1期,1981年7月1日编印。谭平山等人相继发言表示赞同。

与此同时,陈独秀通过演讲或撰文,宣传马克思主义,批判无政府主义,使社会主义者从思想上划清马克思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界限。1921年1月15日,陈独秀在广东省公立政法学校作题为《社会主义批评》的演讲,对各种社会主义的理论观点作了剖析,并着重批评了无政府主义,指出“无政府主义在政治经济两方面,都是行不通的路”②中共广州市委党史研究室著:《陈独秀在广州的创党活动》,广州出版社,2009年,第59页。。1月22日,无政府主义者区声白在《广东群报》发表《致陈独秀先生书》,反对陈独秀的观点。一场马克思主义者与无政府主义的论战由此展开。在这场论战中,区声白三次诘难,陈独秀三次辩驳。陈独秀通过文章、演讲、书信等方式,在革命道路、生产与分配、阶级斗争、社会组织、国家政权等问题上,对无政府主义进行系统的批判,并着重阐明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作用。他指出:“无产阶级专政就是不许有产阶级得到政权的意思,这种制度乃是由完成阶级战争消灭有产阶级做到废除一切阶级所必经的道路。”③中共广州市委党史研究室著:《陈独秀在广州的创党活动》,第60页。在这场辩论中,陈独秀从理论上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界限进行了区分,同时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基本原理进行了一次普遍的宣传教育,使广州马克思主义者进一步明确了建党的指导思想。

此后,1921年3月,陈独秀、维经斯基两次约请区声白、梁冰弦、刘石心、谭祖荫等几个无政府主义者到光光眼镜公司二楼开会。第一次谈广州工人运动情况,第二次谈今后的合作问题,两次之间相隔仅数日,均由谭祖荫记录。据谭祖荫回忆,在第二次开会谈今后合作问题时发生争论。陈独秀说: “我们搞共产主义,你们搞无政府主义,目的是不同的,不能合作。”梁冰弦希望继续合作,他说:“大家都是从事推翻资本家的革命,我们现在就可以合作去做此项工作,待成功后再各走各的路。”但陈独秀坚持说:“既然目的不同,手段不同,就无法走同一条路。”④李达德:《访问谭祖荫先生》 (1983年6月8日),《广州党史研究》1992年第1期。刘石心也曾回忆说: “陈独秀来组织广东共产党时,仍主张无产阶级专政,我们不能同意这个观点,因此,我们没有加入共产党,各走各的路。”⑤《“一大”前后 (三)》,第129页。

陈独秀到广州后,马克思主义者与无政府主义者分歧加剧并终至决裂,在区声白、赵司农1921年3月给北京互助团的一封信中也有记载:“本 (省)各地多数同志第一着之意见,应与社会主义青年团联络一气,本互助之精神,以期合力推翻现政府及一切恶制度。乃吾人在粤曾为一度与之联席会议,并数次直接或间接与青年团首领陈独秀磋商。不料陈独秀野心专横,谓吾辈联合须听其指挥,悉依青年团之集权主义进行。如吾党被其降伏立约之加入者,然同人闻之不胜愤懑,议遂中止。”⑥《北洋政府密探关谦的报告》 (1921年3月13日)。转引自《广州青年团沿革》,1986年3月编印,第48页。于是,无政府主义的互助团以反对“集权主义”为由,不愿接受统一纪律的约束,决定退团。随后在当年三四月间,广州社会主义青年团“自行宣布解散”⑦《谭平山答词》,《青年周刊》第4号,1922年3月22日。。

五、广州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创建

马克思曾经提出,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从资产阶级手里夺取国家政权,使自己成为统治阶级,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基础上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首要标志。列宁也曾指出:“只有承认阶级斗争,同时也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才是马克思主义者。”⑧《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99页。陈独秀等人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反对无产阶级专政的无政府主义者决裂,是在广州创建共产党小组思想成熟的标志,是广州的先进分子决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走科学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性抉择。随后,陈独秀、谭平山、陈公博、谭植棠等人于1921年3月创立广州共产党早期组织,以陈独秀为书记,将《广东群报》作为开展党的宣传工作的机关报。①《谭植棠研究史料》,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63、64页;《共产主义小组》(下),第684页。

一些学者认为,广东共产党由两名俄国人与几名无政府主义者创建于1920年10月,并将其表述为广东建党的第一阶段②《中国共产党广东地方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43页;《中共广东党史概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19页。。但这一组织与陈独秀等人创建的广州共产党早期组织有本质上的区别。一直被作为广东共产党存在依据的《共产党的粤人治粤主张》一文,见于广州无政府主义者1920年10月10日出版的《劳动者》第二期。文中出现的“广东共产党”一词,并不是文章作者的署名,只是记者的报道:“有三五劳动者手持传单分途向各马路及窄街散派,一时居民纷纷抢步争讨,以为是督军已去的好消息,岂知乃系广东共产党警告粤人的一种传单。”而这张传单所提出的“把一切政治机关推翻,把一切金钱组织推翻,实行共产主义”③《劳动者》第2号,1920年10月10日。的主张,实质上是无政府共产主义的主张。早在1914年7月,中国无政府主义早期代表人物刘师复就曾将无政府主义组织称为“共产党”,他发表的《无政府共产党之目的与手段》一文,其中阐释“无政府共产党”的目的是:“无一切政府, (无论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凡为统治制度之机关,恶废绝之。”④《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第273页。可见,刘师复心目中的“无政府共产党”,与“广东共产党”的政治目标是一致的。历史上即使真有“广东共产党”这样一个组织存在,本质上也是无政府主义组织。成文于1921年的《广州共产党的报告》也认为,“与其称作共产党,不如称作无政府主义的共产党”⑤《共产主义小组》(下),第683页。。而陈独秀等人创建的广州共产党早期组织的立党宗旨与之有本质的不同:广州共产党早期组织认定的社会主义,是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为己任。因而,陈独秀于1921年3月率领广州的马克思主义者与无政府主义决裂,领导创建广州共产党早期组织,是中共广州地方组织光辉历程的起点。

广州共产党早期组织与中国共产党发起组在上海创建时定下的立党宗旨,思想上一脉相承,组织上步调一致,成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在全国建立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的组成部分之一。广州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使共产党组织的革命火种从上海传播到广州,从而使共产党组织在全国形成北起北京、南至广州、上海居中的发展态势,为召开中共一大,建立全国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奠定了组织基础。

(本文作者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广州 510070)

(责任编辑 王爱云)

Choice of the Socialist Road and the Founding of the Communist Group in Guangzhou

Huang Suisheng

A variety of socialist thinking flooded into China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In Guangzhou,the more influential were anarchism and Marxism.The anarchists and Marxists cooperated for a time and set up jointly the Socialist Youth League.Chen Duxiu came to Guangzhou in December 1920 at the invitation of Chen Jiongming,the governor of Guangdong at the time.Before his departure Chen met Li Dazhao and they agreed to take advantage of this opportunity to set up a Communist group in Guangzhou.After his arrival in Guangzhou,Chen Duxiu debated with the anarchists there and made theoretical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anarchism and Marxism.He took the lead to break with the anarchists and then set up the Communist group in Guangzhou.

D20;D231

A

1003-3815(2011)-01-0031-07

猜你喜欢

无政府主义青年团陈独秀
毛泽东为青年团命名
“青年团早期组织创建与‘团一大’ ”主题研讨会成功举办
网络空间无政府主义思潮审视
《家》中的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
青年周恩来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嬗变
论我国无政府主义者的表现及加以肯定的行为
HOW TO REANIMATE A SAGE
五四运动与陈独秀价值观的变化
陈独秀的收与不收
陈独秀三拒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