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西部地区社会稳定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1-02-19王红梅冯飞龙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民族群众心理

王红梅,冯飞龙

(宝鸡文理学院,陕西宝鸡721007)

影响西部地区社会稳定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王红梅,冯飞龙

(宝鸡文理学院,陕西宝鸡721007)

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稳定问题呈现出许多新情况、新特点,其成因非常复杂。浅层原因有经济利益分化加剧、社会各阶层矛盾凸显、境外势力的渗透破坏;深层原因有历史文化因素、宗教心理因素的影响等。为此,要维护西部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应着力遏制两极分化,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快西部地区大开发;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协调社会各阶层矛盾,加快改善西部地区民生;努力协调社会阶层矛盾,用正确的舆论引导西部地区民族认知,增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意识。

西部地区;社会稳定;成因分析

在社会转型加速的今天,西部民族地区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也逐步凸显出来,极大地威胁到西部地区的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因此,深入分析影响我国西部民族团结、社会稳定问题的成因,对维护国家统一,加强各民族之间团结,保障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全面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影响西部地区社会稳定的成因分析

(一)影响西部地区社会稳定的浅层成因分析

1.经济利益分化加剧。导致西部多民族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历史和自然差异导致的客观因素。西部民族地区相对东部地区而言经济较为落后,近年来,西部民族地区与沿海发达地区在各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大,尤其是物质利益分化较为明显,致使各民族间冲突加剧。二是由社会分配不公引起的两极分化现象导致的主观因素。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也就是说我们要避免出现两极分化。然而,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财富却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两极分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尤其是东西部地区差距拉大,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2.社会各阶层矛盾凸显。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社会阶层也重新进行了分化,在这个过程中,因为经济利益问题而引发的社会阶层的矛盾和冲突逐渐增多,有些问题已经上升成为我国人民内部主要矛盾。这些矛盾在全国各地都具有普遍性。对贫困阶层而言,特别是那些生活困难的下岗职工和失业工人,在一些高收入人群舒适的生活和优越的心理面前,容易产生仇富心理,进而会对社会产生不满情绪。同时,一些高收入人群,从心理上瞧不起穷人,甚至为富不仁,这一人群的个别人对国家对社会及贫困阶层缺乏应有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心,这无疑会加剧贫富矛盾与社会冲突。

3.境外势力的渗透破坏。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不仅依赖于内因,而且也与外因有很大的关系。在一定条件下,外因可能会上升为决定性的因素。近年来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民族地区进行文化、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等各种形式的渗透,成为影响我国西部地区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西方反华势力与国际上一些民族分裂势力相互勾结,对我国西部民族地区进行各种形式的分裂破坏活动,使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民族分离主义倾向日益增长,有些事件甚至演变为各种形式的民族主义和恐怖主义。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的民族分裂势力之所以气焰如此嚣张,是因为背后有西方反华势力对他们的支持,他们以各种非法形式与这些分裂组织、国际恐怖组织进行密切的联系,对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稳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二)影响西部地区社会稳定的深层成因分析

1.历史文化因素对民族地区的影响。从历史上来看,西部民族地区的文化制度、经济生活和社会关系都有着很大的不同,总体来讲,西部民族地区的异质性较大,民族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程度较低,文化风俗差异较大,因而导致少数民族与汉族及各少数民族之间的沟通与理解较为困难,从而容易产生矛盾冲突,影响社会稳定。此外,由于一些客观原因,西部民族地区群众的文化偏见和排斥心理较为强烈,具体表现为:一是对本民族自我评价不够客观。一般情况是绝大部分汉族群众容易过高评价自己,自觉不自觉地疏远和排斥少数民族群众。部分少数民族群众则往往过低评价自己,不愿意与其他民族的群众交往,习惯把自己封闭起来。二是对其他民族的认知不足。由于自然历史的原因,一个群体或民族对另一个群体或民族长期以来容易形成一种固定的印象。这样的认知往往会造成民族间的相互误解和心理伤害、进而引发民族矛盾。近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人口流动与交往日益增多,与此同时一些民族地区的群众由于受国外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民族意识急剧膨胀,对民族利益问题异常敏感,事事以民族划界,严重影响了西部地区的社会稳定与发展。

2.宗教因素对民族地区的影响。从人类社会发展状况来看,一个社会要稳定发展,需要人民群众形成并具备一种稳定的社会心理。马克思曾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心理是人民群众社会实践的原动力,各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会形成自己特定的民族社会心理,这种民族社会心理一旦形成,不但会直接影响民族群众的社会实践,而且对社会稳定和发展起着一定的影响。其中宗教对民族群众的影响最为重要。众所周知,宗教作为一种建立在特定信仰基础上的文化体系,其最大特征就在于让人们出于对神圣者的信仰而形成相对稳定和深刻的心理属性,这种心理属性一旦形成,便会在教徒的心理和社会实践中占居主导地位。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宗教通过对信教群众的心理慰藉,对稳定信教群众的情绪、调节信教群众的心理有积极的作用。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宗教的负面作用,即宗教一旦被民族反动分裂分子所利用,就会成为破坏社会稳定的不利的因素。进入21世纪以来,各种社会矛盾频发,民族宗教问题呈现出新变化,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同时,国内一些反分裂势力在国际反动分裂势力的组织策划与支持下,打着宗教活动的旗号,对我国进行各种形式的分裂破坏活动,其社会危害极大。

二、维护西部地区社会稳定的对策建议

(一)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快西部地区大开发

经济是基础,稳定是保障,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西部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还很落后,并且差距呈继续扩大的态势,这样不但会直接影响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而且会直接影响西部民族地区与中东部地区的关系,进而影响地方与中央的关系,严重时还会危害到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统一。目前,要解决好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努力加快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是关键。2005年胡锦涛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突出表现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时机,把提高民族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及生活质量作为重中之重。此外,政府还应着力解决好民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民生问题,从广大群众的物质利益入手,关心他们的冷暖安危等现实问题,真正建立起和谐稳定的民族关系,提升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创新制度、发展民主、加强法制、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要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服务型政府,即政府要确保为社会各阶层,特别是要为弱势群体提供一个安全、平等和民主的政治生活环境,实现有效服务而不是管治。政府应把工作落实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上,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同时,要针对我国目前贫富差距较大的状况,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即努力优化收入分配结构,从结构上对不同社会阶层的收入人群进行调控,实行差别性税收政策,一方面要保障低收入者基本生活;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低收入人群的实际收入。要从分配政策上调整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从而缩小收入差距。要注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应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支付保障机制,从而创立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三)协调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矛盾,加快改善西部地区民生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加快,阶层间的利益矛盾和冲突也日益凸显出来。尤其是西部矿藏资源丰富的民族地区,贫富差距非常悬殊,这必将对我国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社会的构建造成不利影响。因此,要维护社会稳定,必须努力构建符合现代化发展要求的社会阶层结构,即在扶持弱势群体和约束强势群体的同时,要积极培养扶持中间阶层,中间阶层的壮大是现代社会稳定的重要标志。另外,要从根本上解决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协调好各阶层的各种社会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民生问题为立足点,不仅要缩小西部民族地区社会阶层间的贫富差别、扩大就业,同时要促进民族地区的教育公平,完善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只有让西部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社会需求得到满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西部地区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

(四)关注西部地区各民族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意识

前面说到,民族心理是影响西部地区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关注西部民族地区的稳定,培育良好的民族心理是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目前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较为落后,在社会心理、文化风俗和观念行为上较多地保留了传统习惯,这些地区的人们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能力相对较差,因而也导致了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比较差。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讲,心理承受能力是一个社会稳定的重要指标。因此,在努力发展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同时,必须考虑到各民族的意愿和承受能力,尽量缩小各民族之间的差距,缩小中东部与西部地区的差别。这个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会拉大西部与中东部地区的差距,轻则会引发民族地区群众的逆反心理,使民族地区群众对社会报以冷漠消极的态度,重则会导致群众对社会发展变革产生抵触情绪,引发社会的动乱。要解决上述问题就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培养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总之,对一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只有加强民族团结,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联系紧密的整体,才能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1〕赵璇,高静文.边疆民族心理是边疆社会稳定的深层因素〔J〕.西北民族研究,2010(3).

〔2〕胡联合,胡鞍钢,何胜红.中国当代社会稳定问题报告〔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9.

〔3〕蒋俊明.阶层分析中社会稳定的挑战及政府应对〔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5).

Solutions tothe Social Stability Problem in the Western Region of China

WANGHong-mei,FENGFei-long
(Baoji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and Science,Baoji 721007,China)

With the changes in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ituations,the social stability problem in the western ethnic autonomous areas is with new features.The causes of this phenomenon are various.To maintain the long term peace and stability in the western region,it is necessary to curb polarization by developing the productive forces and speeding up the large-scale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region,to deepen political restructuring establishing a rational income distribution system,to correctly handle contradictions among social stratums by speeding up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elihood,to provide correct media guidance for the national cognition among the western ethnic groups to enhance their awareness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western region;social stability;analysis of the cause of formation

D669

A

1009-1203(2011)06-0073-03

2011-10-26

宝鸡文理学院2009年重点项目“邓小平社会稳定思想与和谐社会的建构”(ZK0957)。

王红梅(1973-),女,陕西延安人,宝鸡文理学院思想政治教研部讲师,在读博士生。

责任编辑 李英姿

猜你喜欢

民族群众心理
我们的民族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多让群众咧嘴笑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